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2010-10-16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刘 韧

(湖南科技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刘 韧

(湖南科技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互联网是大学生学习和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方便,但是不少大学生因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了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针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网络;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

1 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并非都是幸福、享受和希望,还有忧愁、痛苦和危机.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心理倾向不定型,认识能力有待发展,世界观、价值观尚在形成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易陷落“网络世界”,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正确对待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冲击和影响,迎接和回应网络时代的挑战,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使网络技术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充分发挥,负面影响减到最低,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1].

2 大学生网络心理的类型分析

大学生处于精力旺盛阶段,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需求心理,面对家庭、社会、学习、情感方面的压力,他们又有逃避现实的愿望即逃避心理.而互联网是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最佳工具.在网上,他们可以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他们可以暂时放下生活的压力而获得短暂的乐趣,不可否认,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整体上了解大学生上网心理,是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总的来说,大学生网络心理主要分为好奇心理、需求心理、逃避心理三类[2].

2.1 好奇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世界的信息,去学习未知的事物,去探究热门的话题,而网络具有信息快、内容新、覆盖面广的优点,这是传统信息传输方式难以匹敌的.所以,网络成为了广大学生第一个选择的工具.网络的内容及传输信息的速度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网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一方面促使他们不断地深入挖掘网络资源,寻找新的刺激,另一方面新的刺激又进一步加深开拓了他们的好奇心理.

2.2 需求心理

大学生的某些需要是现实社会无法满足的,如认知的需求、情感交流的需求、不良情绪发泄的需求、自我表现的需求等.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最新最全面的信息,他们可以通过轻松点击鼠标便可以和陌生人开始情感的交流和不良情绪的发泄,还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的自动升级展现自我,找到自信,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心理.

2.3 逃避心理

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诸如学习生活上的压力、交际和情感上的不如意、激烈的就业形势等.于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上网来逃避不如人意的现实所带来的恐惧、焦虑和沮丧,然而他们越是想逃避,挫折感就越强;而挫折感越强,就更加想逃避,以致恶性循环.

3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 积极的影响

处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突破空间极限,寻找属于自己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找到符合自己个性和才能发展的舞台,他们还可以跨越国界,进行远程沟通交流,这种交流突破了性别、年龄、地位、身份、外貌等传统观念的限制,他们可以尽情地倾诉和发泄心中的一切不良情绪,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认识、交际的良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3.2 消极的影响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网民群体作为众多虚拟社群中的一种群体,在虚拟社群结构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中介”意义,如果将大学生网民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1小时(包含1小时)以上的在校大学生,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90.2%是网民.大学生网民每周上午的时间以3~4小时者居多,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在30分钟左右,只有6.5%的大学生网民每周上网11个小时以上,即每天上网时间在90分钟以上.在网站类型上,“娱乐网站(占64.2%)”、“新闻网站(占49.9%)”和“教育网站(占34.4%)”成为大学生网民上网的前三项选择;“看新闻(占65.4%)”、“发电子邮件(占58.1%)”和“聊天(占51.3%)”是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据另一项调查,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主要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占30%,其他占8%.如此看来62%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3].下图是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表现:

3.2.1 网络成瘾

网络的各种特点与青年人的性格契合的淋漓尽致,因此大学生热衷于到网络世界中去寻求现实中无法满足的东西.在一开始他们没有认识到可能的危害,凭借自己的喜好在网络世界里任意游荡.一段时间后便发现,离开网络自己就无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他们才能找回迷失的自我.长时间的上网使他们与现实世界产生了较大的距离感,以至于他们不愿与人交流.多数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同家人及社会的交流减少、社交圈子缩小、抑郁和孤独感的增加,这种孤独感刺激了他们逃避现实,躲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解脱.

3.2.2 网络依赖

长时间的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络技术(安装各种软件,下载使用件,制作网页),醉心于网上信息,网上猎奇,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导致个人生理受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网络依赖包括有六种类型:网络色情迷恋—迷恋网上的所有的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网络交际迷恋—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乃网站开设聊天室长时间聊天;网络游戏迷恋—沉迷于网络设计的各种游戏中;网络恋情迷恋—沉醉在网络所创造的虚幻的罗曼蒂克的网恋中;网络信息收集成瘾—强迫性从网上收集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堆积和传播这些信息;网络制作迷恋—下载使用各种软件,追求网页制作的完美性和以编制多种程序为嗜好.大学生对网络过度的依赖,将发展成为身体上的依赖,最终对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4].

3.2.3 网络犯罪

互联网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加之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完全成熟性、道德责任意识弱、自律性不强,极易滋生破坏欲和犯罪意识.有的大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破译他人网络密码,窃取、纂改他人网上信息,散发、编制病毒,当黑客;或利用计算机技术窃取其他网络用户及一些公司、企业、网站账户,从中谋取非法利益,还有的学生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揭发他人隐私、毁人形象,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甚至恶意中伤他人,对领导、教师和同学等进行人身侮辱,发布不良信息攻击学校和社会;也有的同学通过网络聊色情话题、通过剪贴黄色影片的镜头等方式大肆传播黄色信息[5].这些给他人、组织、社会造成极大损失,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

3.2.4 网恋

网恋是恋爱的一种方式,一般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它给人最大的冲击是爱情过程的浓缩.有人说互联网上的“聊天室”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情工具,网上聊天和“网恋”现在正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目前有很多聊天室和聊天软件,对于正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来说,对网恋等行为抱很大的幻想.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上网单纯为了“网恋”和聊天的人数占非常大的比例,这些对于大学生的学业甚至感情的正确发展,都具有极大的影响[6].

3.2.5 网络心理障碍

网络交际是通过敲击键盘进行文字的交流,这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大学生对网络的眷恋和过分依赖,忽视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甚至抵制社会交往,使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明显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其次,很多大学生喜欢沉溺于虚拟的网络情缘,忽视了身边所有的亲情、爱情、友情,在情感上封闭自己,将自己孤立于狭小的生活圈子,以至于产生情感障碍.再次,网络的虚幻性会使大学生意志消沉,精力涣散,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下降.

4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调适

网络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大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了解世界.这个趋势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改变现在的教育体系.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合理地运用网络可以为自身的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网络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和由此产生网络心理障碍,但不能简单地让大学生远离和拒绝网络.应当帮助大学生规范和约束网络行为与习惯,引导大学生学会在网络上鉴别良莠,增强心理防范和趋利避害的自觉性,使其在网络中不会出现心理障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7].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大学生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控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1 自身方面

4.1.1 自我心理调适与干预

首先,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网络,深刻了解网络的本质,提高自身对网络的选择和鉴别能力,正确区分网络的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传播先进文明的网络文化.其次,理性对待网络情缘,网络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大学生要谨慎对待网聊和网恋,以防沉溺于美丽的网络陷阱而不能自拔.第三,合理利用网络,网络是最实用最有效的生活工具,适时上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慎重上网,这将使大学生能够轻松地获得有效丰富的信息资料,真正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4.1.2 加强自身心理品质与控制力

专家指出,有网络心理病症的大学生如想戒掉网瘾,可以有意识地转移目标,如找本书看看,参加一些自己热爱的活动.如不能立即戒掉网瘾的话,可以逐步减少上网的次数与时间,上网时,应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避免上黄色网站[8].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拟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规律,有节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获得身心的愉悦,填补心灵的空虚.

4.1.3 提高网络心理防御和应激能力

要想确保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提高心理免疫和疾病预防能力是关键.大学生网络适应中的主要问题来自网络环境的适应问题、网络自我认识评价的问题、网络交往问题、网络学习、就业、经济压力的协调问题、网络与现实世界的矛盾问题[9].大学生只有从心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应激源,才能真正提高网络应激力,通过综合训练来提高心理综合防御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4.1.4 及时咨询求助

首先,向朋友倾诉.和朋友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将自己存在的网络心理问题表达出来,这既是一个宣泄的机会,也是获得朋友帮助方法,朋友应该是很了解你的人,也许他(她)的一两句简单的建议就能帮你解开心结.其次,进行心理咨询,大学生在通过自我调适与干预还不能消除网络心理问题时,就应该及时往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咨询重新认识自我,找回自我.

4.2 社会方面

4.2.1 积极引导,培养正确的上网心态

引导大学生客观、全面的了解网络信息,辩证地分析各种信息的意义和价值,自主做出结论,而不是简单地获知其结论.同时我们应广泛地调动各种有利信息应战消极信息,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熟悉网络信息的运用手段和规则,懂得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发展、完善自我,使网上丰富的知识信息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补充,要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天地,使其将网络视为一种如电话、电视、打字机等一般的日常工具,而不能视为精神的绿地[10].

4.2.2 加强网络管理,改善网络环境

首先,净化网络信息.有些违法分子在网上发布不法信息,如色情淫秽、非法炒作、蛊惑人心、垃圾广告等不良信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和正确选择,确保大学生不受网络上非法内容的侵害.其次,加强网络管理.我们应加强对网络及网络信息的有效管理,从技术上保证大学生免受互联网上非法内容的侵害,为网络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再次,加大打击力度.改善网络环境就必须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以此从根本上消除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

5 结束语

消除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应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正视自身的网络心理问题,随时自我反省,及时自我调试,正确利用网络,努力消除自身网络心理问题,使自己健康成长.

〔1〕周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04.

〔2〕〔4〕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7-283.

〔3〕张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199.

〔5〕上官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06.

〔6〕陈国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43-245.

〔7〕蒋霞玲,胡燕.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8〕李振荣,彭志宏,梁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117.

〔9〕陶国强,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372-373.

〔10〕薛德钧,田晓红.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5.

G444

A

1673-260X(2010)01-0169-0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