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2010-10-15丛俊华
丛俊华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常以眩晕、恶心、呕吐起病,因起病急,故常作为急症就诊,本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因此临床上迅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 2008年9月~2009年6月门诊及急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 86例,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 86例,年龄 24~76岁,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48例,其中男 16例,女 32例,平均年龄50.5岁。对照组 38例,其中男 12例,女 26例,平均年龄 52.6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 符合以下标准:(1)眩晕患者在静止状态睁眼或闭眼时自觉外界围绕自己在转,或觉自身在空间转,体位或头部变动可诱发眩晕发作或使症状加重;(2)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其他临床表现如肢体麻木、无力、晕厥等;(3)经 TCD证实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4)排除由其他原因(心功能不全、耳源性眩晕、颅脑外伤性眩晕、癫痫、眼源性眩晕、位置性眩晕、桥小脑角肿瘤等)引起的眩晕。头颅 CT或核磁共振排除后颅窝占位、炎症、梗死或出血。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ml/支)16ml加入 5%葡萄糖 250m l静脉滴注,每天 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另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H 20050286 0.2 g/支)0.2 g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 l静脉滴注,每天 1次,疗程均为 7 d。
1.4 观察指标 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眩晕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显效率 =显效人数 /该组总人数,总有效率 =(显效人数 +有效人数)/该组总人数。
1.5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52.1%,总有效率 89.6%,对照组显效率 28.9%,总有效率 68.4%。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1.6 不良反应 治疗组少数病例出现轻度头疼、恶心等,其中 2例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面部潮红,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2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等损害。
2 讨论
盐酸丁咯地尔为 α1受体抑制剂,其对血管平滑肌的主要作用是竞争性抑制 α肾上腺素能受体,对 α1和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引起的收缩都有抑制作用,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缺血区受损血管床的微循环灌注作用,可明显增加脑局部血流量,对中枢血流动力学无影响,在增加动脉血流量的同时,皮质区无血流量减少的倾向。该药还具有轻微钙拮抗作用,可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增加氧分压,降低血管阻力及血黏度,提高缺血组织微循环灌注,改善局部缺血组织营养血供的数量和质量,眩晕和伴随症状缓解快[2]。
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丹参、降香提取物组成,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性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本资料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故两者联合应用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陈光明.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 80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8,21(1):45.
[3]刘 晶,张燕丽,王雅齐.复方丹参药理药效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8,25(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