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生不同方面的归因特点调查研究
2010-10-10孙丽岩
李 娜,孙丽岩,王 昭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职业中专生不同方面的归因特点调查研究
李 娜,孙丽岩,王 昭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通过自编量表对三个年级共 681名中专生的归因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年级以及文理科的归因特点无差异,归因特点存在性别差异,同时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和生活态度方面归因存在着年级、性别差异。
职业中专生;归因特点;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从海德(F.Herder)1885年从其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归因理论以来,经过斯 (Jones)和戴维斯 (Daris)、凯利(Kelley)及韦纳 (B.Weiner)等人的研究使得归因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归因理论在心理和教育学的领域都得到广泛的探讨与研究。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认为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 (成功或失败)之原因的知觉和评价是个体获得成功的内部动机[1],且这种归因信息是效能判断的重要来源,它通过直接作用于效能期待 (efficacy expectation)来影响行为表现[2]。在心理学,归因理论起源于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或“个人知觉”(Person per2 ception)的研究[3]。归因理论是从个体对其行为结果的认知的角度来解释内部原因的。韦纳提出了对归因的四项基本原因因素[4],这些因素包括:能力 (Ability)、努力 (Effort)、任务难度 (Task Difficulty)和运气 (Luck)。这四个基本因素不仅体现了归因的三个维度,而且又符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它们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因此本研究也是采用韦纳的基本归因因素。另一方面,目标理论和归因理论是密切相连的[5~6],目标激励作用和归因特点共同作用于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一个人的成败。归因总是与“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以理解的行为、事件和现象,因此人们总是不断地为自己提出这样那样的“为什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归因活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为什么”问题都能引起人们所谓的归因活动。归因是针对某种“结果”而言的,只有当行为、事件或现象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结果表现出来,从而需要某些原因来解释它时,才会有归因[7]。
在目前研究的领域中,较多研究归因的影响因素,而较少研究归因特点,尤其是对职业中专生的研究更是空白。职业中专生作为社会及学校的一个群体是不容忽视的。职业学校的特殊性和生源的特殊性,这决定了他们在归因上的不同。
二、研究方法
(一)编制“职业中专生归因特点问卷”
1.建立“职中生归因特点问卷”的理论建构
(1)运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笔者在职业中专工作多年,在做班主任期间,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归因问题有一定了解,又通过对个别学生和老师的访谈,进而对归因问题收集了一些资料。
(2)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选取大连市 5所中专的学生进行开放式调查,主要是调查学习方面、工作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以及生活态度方面的归因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这四个方面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男女各半,发放问卷 80份,收回有效问卷 80份,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形成职中生归因特点结构的雏形和基本测试题目。
(3)采用理论推导方式。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根据国内外归因研究的有关理论,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资料和个别访谈资料,将归因特点概括为五个维度,即:目标归因维度、努力归因维度、能力归因维度、任务难度归因维度、运气归因维度。其中目标归因主要是从目标的明确度,即目标的有无因素来研究归因的。
2.预测
对编制的初始问卷时实行预测以筛选项目,选取了职专学生 60名,男女各 30名。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问卷的信度、效度。利用项目分析值对问卷各项项目进行筛选,扣除 5项,剩余 20项。将这 20个项目重新编排得到职中生归因特点的正式问卷。本问卷采用 5点评分法,完全同意 5分,完全不同意 1分。
(二 )正式施测
从大连 4所职业中专选取被试共 703人,有效被试 681人,其中男生 273人,女生 408人。所有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同时由主试统一指导语。测试时间为 15分钟。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对那些多选或漏选的被试进行剔除,保留有效问卷。采用 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中专生归因特点问卷的信度检验
1.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因本研究采用多项计分制,所以采用α系数来估计信度。结果见表 1,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比较高。
表1 α系数
2.再测信度
首次施测两周后,在同一所学校随机从上次被试中抽取4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 40份,用于分析问卷的再测信度,检验问卷的稳定性程度。总问卷和 5个因素的再测信度系数见表 2,由表 2可见,问卷具有较高的再测信度。
表2 再测信度系数
(二)“职中生归因特点问卷”的效度检验
根据心理测验理论,一个量表的总分与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作为衡量量表的结构效度指标,各分量表之间与问卷总分的相关见表 3,由表 3可见,各分量表得分与问卷总分都达到极其显著相关水平,说明各分量表有较高的区分效度。而各分量表之间呈低相关,表明各分测验,具有较高独立性,从相关矩阵整体看,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3 各分量表之间及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矩阵
(三)“职中生归因特点问卷”的项目分析
本研究以经校正的题总相关为指标,作为各项目区分度指标。结果见表 4。
表4 各项目的题总相关
由表 4中可见,这 20个项目的题总相关系数都较显著,说明各项目与其他项目之间关系密切,也反映了量表本身的内部一致性很好。
(四)在学业方面,职中生归因特点的差异
1.学业方面的年级差异
表5 以年级为主效应,在学业方面对归因进行差异检验
由表 5可见,在学业方面,职中生归因的年级差异主要是由目标归因不同而引起的。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学业方面的目标归因得分也不断降低。
2.学业方面的性别差异
从表 6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业方面,职中生的归因存在着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目标归因、努力归因和能力归因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而在任务难度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学业方面的目标归因、努力归因和能力归因上所得的均分高于男生,而男生的任务难度归因所得的均分高于女生。
表6 学习方面的职中生归因特点的性别差异
(五)职中生人际关系归因特点的差异
1.人际关系方面的年级差异
表7 职中生人际关系归因特点的年级差异
由表 7可见,职中生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归因不断下降,同时在任务难度归因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这说明,各年级对人际关系处理好坏的归因存在不同,中专三年级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的好坏主要是由于任务难度,即交往人的好坏而定的。
2.人际关系方面的性别差异
由表 8可见,在人际关系方面,职中生的努力归因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以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人际关系,男女生认为在人际关系方面,努力归因最重要,其次是目标归因,即交友要选择好目标,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表8 职中生人际关归因特点的性别差异
(六)职中生生活态度归因特点的差异
1.生活态度方面的年级差异
表9 职中生生活态度归因特点的年级差异
由表 9可见,职中生各年级在生活态度方面的目标归力和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两个归因方面,二年级所得的均分最高;在任务难度归因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年级差异(F=10.955,P<0.01),这表明各年级认为在生活态度方面,对于生活压力的看法不同,其中一年级生活态度的任务难度归因的得分最好高,这与他们中考刚结束以及刚进入职中学校生活有关。
2.生活态度方面的性别差异
表10 职中生生活态度归因特点的性别差异
由表 10可见,在生活态度方面,职中生在任务难度归因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把生活状况不好归因于生活压力大,但在各个归因维度的均分上,男女生在目标归因和努力归因两项上得分较高,这说明他们从目标和努力上找原因。
四、讨论
(一)关于职中生归因特点量表的编制
此量表是根据韦纳归因理论,又选取目标归因维度编制而成,经信度、效度鉴定,可以认定。量表从四个方面入手来研究归因特点,所以整个量表也包括四个小量表,但题目较少,所以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但从整体上看,各项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从项目分析看,各项目基本达到统计要求,但有的较相关系数较低,所以需要进步修订,这样使问卷更符合统计指标的要求。
(二)职业中专生不同方面归因的年级差异
职中生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中考的失败者,所以在学习上没高考的压力了,导致学习和工作的无目标性了。但他们知道目标的重要性,知道理想的可贵,这样他们在矛盾中挣扎着,这首先表现在中专一年级在学习方面的目标归因上,因为他们刚刚迈入职专的大门,对这个新环境还不熟悉,因为职专更要求是技术型人才,所以他们必须从中学死读书本中走出来,做到活学活用,但这一角色的转变对于中专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困难,所以这导致他们在刚入学时,学习的无目标性了。而在工作方面,中专二年级的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目标归因。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基本适应了环境,到二年级时,他们就开始为工作打算了,这期间他们开始见习,这样又要完成另一个角色转变,即从学校的学生到社会的工作人员的转变,他们对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并没弄清,也不知道应如何适应工作环境,所以他们有时表现出职业无理想、工作无动力的状态。
在人际关际和生活态度方面,中专一年级的学生认为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好的生活态度主要靠能力和任务难度水平。这说明,他们在这两个方面的归因上比较全面,既看到内因的重要性,也看到外因的重要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此问题的看法又不同了。
(三)职业中专生不同方面归因的性别差异
首先,在学习方面,女生在目标归因、努力归因、能力归因上与男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的各维度归因得分高于男生,而在任务难度这一维度上,男生与女生的差异显著,并且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这种归因特点符合男女的性别特点。来自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压力,女孩的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中考失利的自卑感在她们心里一直存在,她们想重新再来一次,所以在学习方面,她们把成败更倾向归于目标及内因上。而男生社会角色的作用,他们则认为学习压力大或学习任务难导致学习不好,因此他们易做外因归因。
其次,在人际关系方面,男女生的目标归因,努力归因得分较高。其次是能力和运气归因的得分,而任务难度的得分最低。但男女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努力归因的得分,而任务难度的得分最低,但男女生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努力归因维度上。在这一维度上女生的均分高于男生,这与女生的自身性格有关,女生本身性格细腻,她们喜欢交密友,喜欢两个人或几个人待在一起,不断寻找伙伴,所以她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愿意花费很多心思,总愿意试图结识很多朋友。而男生则不同,他们虽然也需要朋友,但大多数是在自然条件下,顺其自然形成的,所以当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处理不好时,往往不像女生做努力归因,而在其他方面寻找原因。
最后,在生活态度上,男女生在任务难度归因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与女生相比,认为生活中的不满意或不顺利更多是由生活压力大、社会要求高、环境不好而引起的。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社会赋予每个人角色是不同的。一般认为男孩不许流泪,因为这是懦弱的表现;男孩从不轻易低头,因为是无能的表示。所以,这种人为的、无形的压力也体现在职业中专的男生身上,因为他们进入职专学习就已经选择了一个不同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再加上社会压力,所以他们容易把生活状况的不好归于外因即任务难度方面。
五、结论
(1)本研究编制的“职加生归因特点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在学业方面、人际关系和生活态度方面不同年级在不同的归因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3)男女生在学业、人际关系和生活态度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1]傅永春.归因理论:形成和发展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48-51.
[2]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3]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方平,张咏梅,郭春彦.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进展 [J].心理学动态,1999,(1):70-75.
[5]张美兰,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 [J].心理学动态,1999,(2):35-40.
[6]Wentze K.K.Adolescent classroom goals,standards for per2 forma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n interactionlist Per2 spectiv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1:131-142.
[7]WeinerB.A.Theory of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2 rienc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9,(1):3-25.
Abstract:This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aim at exploring the at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681 polytechnic students from three grades by self2TEST questionnaire.The resultswere as follows:therewas no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between art students and science students,but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gender.At the same time,there was difference in grade and gender in terms of the a2 chievement attribution of study,work,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attitude towards life.
Key words:polytechnic students;characteristic of attribution;survey and research
(责任编辑:侯秀梅)
A Study on the At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 ifferent Aspects in Polytechn ic School
L INa,SUN Li2yan,WANG Zhao
(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 116044,China)
G718.3
A
1001-7836(2010)11-0082-04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1.034
2010-05-25
李娜 (1978-),女,辽宁营口人,心理学系讲师,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