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0-10-09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宁英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科目会计核算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苏宁英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苏宁英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共有四种类型,由于职能和范围不同,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但在管理体制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随着国家新政策和规定的出台,事业单位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一些会计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笔者针对这一现状,就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探讨

1998年开始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内外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多元化,经营模式也多种多样,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准确,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事业收费要公开透明,成本核算要全面准确,单位绩效考评基础要合理等,10多年前确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明显滞后于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难以满足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的新要求,也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分行业特点的现实需要,亟须改革。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预算管理。现行事业单位实行零基预算,缺乏对预算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编制预算时缺乏相应的合理依据,对预算数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也无法进行科学鉴定,审批预算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资源配置的效率,加之事业单位预算模式过于陈旧,绩效与经费不配比,预算透明度模糊。

(二)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一般采取收付实现制,经营性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目前,事业单位广泛分布在不同行业,性质和管理要求不同,差异较大,信息需求也不一,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和反映出来的信息,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风险和项目运行成本等真实状况。由于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有些事业单位需要向社会或金融机构融资,投资者或借款方自然要了解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违背会计事项的配比性原则,生成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此外,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绩效考评应运而生,而考评基础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考核需要。总之,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处理方法虽然比较简单实用,但是却不利于进行成本核算、绩效考核、风险评估等。

(三)固定资产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固定资产核算标准过低,现行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按上述标准核算固定资产科目,不仅加重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而且造成固定资产的界定不明确,核算范围过于宽泛。二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间只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另一方面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最终又导致收支表提供的结余信息失真。

(四)关于投资的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对外投资”收益在“其他收入”反映,存在不配比性,甚至容易掩盖国有资产流失的真相。其次,收回投资的会计核算在《规则》中没有任何规定,包括制度中的第九章“事业单位清算”也没有涉及,影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核算、管理和监督。再次,随着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社会力量办事业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规定接受投资如何核算。

(五)利息支出的核算。诚然,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补助,但随着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一部分事业单位依法开展了组织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活动,负债经营也客观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而反映这一资金筹措成本(利息支出)的会计核算问题在《规则》中未涉及。

(六)基建投资核算。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附则”中只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基本建设业务核算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其核算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一些单位乘机把一些超预算、违反财经法规的支出,也在基建账户中列支;把一些收入存入基建账户,设立“小金库”逃避纳税等。其次,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深入,财政拨付的基建专项资金,也拨付到事业经费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而基建财务又是独立于事业经费的会计核算体系,两套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同用一个户头或用款额度等与《规则》无法衔接与吻合。

(七)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方面。。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收入支出表的科目设计不合理。现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既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项目,又包括收入、支出项目,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按照国际惯例,其编制不应涉及收支类项目,而且此表与“收入支出总表”中的收入支出项存在重复列示。这不仅让报表之间内容重复,而且使得资产总额、负债与基金总额虚增。二是财务分析存在局限性。《规则》规定的财务分析内容与指标存在较大缺陷,与财政体制改革的趋势不相适应,目前事业单位运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这两个财务分析指标更适合于差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及自收自支管理事业单位,而对于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来说,分析的重点应在预算的执行情况、事业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及支出项目是否正确等方面,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对这部分没有体现。

二、改进和完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对策与措施

(一)逐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和编制方法。一方面,应该在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引入其他预算模式,例如绩效预算等。将预算支出按照用途、性质在预算中分类列示并编制各项预算支出的内容,对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对项目经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予以安排。另一方面,要避免主观随意性的预算管理,强制预算的执行,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同时,要进一步理顺预算管理形式,有条件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应逐步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过渡,有条件的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应逐步向自收自支管理单位过渡,有条件的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应逐步向企业管理过渡,不再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类型和特点的不同,经费来源方式多元化,按照谨慎性原则,可以有选择性地分别实行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三种会计核算基础,以满足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求。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收付实现制,经费收入完全来源于财政拨款,如代行政府职能或提供完全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收入主要来源于市场化经营所得;对介于两者之间的事业单位实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收入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部分来源于经营或服务所得,如高校和医院。

(三)完善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一是参照物价上涨水平,适当提高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二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引进资产折旧的概念,允许对相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以消除收付实现制下会计信息不准的矛盾。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损耗通过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得到补偿,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并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反映,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同时购置固定资产不必按资金来源列支,可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选择适当的折旧计算方法,事业单位可采用直线法),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四)增设投资核算科目,解决接受投资的相关核算问题。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核算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和接受投资,增设“投资收益”等科目,对社会各方投资进行相关权益及分配的核算。

(五)增加融资利息支出的核算。参照企业会计核算模式,根据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后区别核算融资利息支出,即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融资利息支出,计入资产价值;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后所发生的融资利息支出在支出类科目反映。

(六)合并基建账与财务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的核算科目和核算办法发生相应的变化,支出科目进一步细化,其中类级科目“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等款级科目,从而为基建项目纳入单位财务预留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通过财政拨款或自有资金安排基建项目,可列为项目支出,按工程内容记入“房屋建筑物购建”、“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等相关经济科目,从而将基建收支反映到单位的大账中,形成大口径的收支概念,加上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财政拨付的基建专项资金,也拨付到事业经费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事业单位基建项目核算由“两张皮”(即单位基建业务与日常经费业务分账核算)变成了“一张皮”(即单位基建业务在行政事业单位账目内核算),使单位财务更加完整,实务操作更为简化。

(七)完善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体系。首先,应合理设计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删除原资产负债表中收支类项目,并按照国际惯例,期末合并基建报表与事业经费报表。其次,增加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大家对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入、流出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利于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再次,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完善、补充财务分析指标,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指标结合起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考核。

目前,事业单位的一系列改革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对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及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1]吴线红.对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财经界. 2009;5

[2]陈诗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探讨.商场现代化 (下旬刊).2009;7

[3]黄英 .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 17

[4]许业玲,王龙飞.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责任编辑:董晓磊)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科目会计核算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