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炼坚持认知决策心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2010-09-30陈善平潘华山梁建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锻炼者动机体育锻炼

吴 健,陈善平,潘华山,梁建平

(1.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047;2.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49;3.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04)

锻炼坚持认知决策心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吴 健1,陈善平2,潘华山3,梁建平1

(1.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047;2.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49;3.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04)

为了检验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提出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采用2 07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L ISREL 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对理论模型的心理机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部分具有很好的外部效度,能够对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②锻炼承诺是决定体育锻炼坚持的重要心理因素,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越好;③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

锻炼坚持;锻炼承诺;锻炼动机;自我效能

在国内外的健康促进项目、体育教育和相关研究中都发现“体育锻炼参与容易,坚持难”[1],缺乏运动是一项影响到世界所有地区大量人民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2]。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3],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应有的体育锻炼。“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缺可用之材,军无可用之兵,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研究学生坚持锻炼的心理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对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为热点问题,锻炼坚持和退出已经成为研究前沿。在美国心理学家Scanlan提出的运动承诺理论的基础上,国内的研究整合多个行为理论提出了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提出了个体坚持锻炼的心理决策机制和干预途径。尽管理论模型通过了实证检验,但检验的数据是来自一所学校的学生,因此,模型提出的理论假设还需要采用更大范围的研究对象来检验,以确定理论模型是否适用于其他学校的学生。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检验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的心理机制相关假设的外部效度,定量分析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认知、锻炼自我效能对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的影响作用,探讨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决定因素,为培育体育人口,促进体育锻炼参与提供参考。

1 理论和假设

根据体育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个体,个体特征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个体差异(暂不考虑遗传因素),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作为个体行为决策的依据和参数,通过一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形成态度和行为意向,从而决定和产生实际的个体行为。”在影响因素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中,心理机制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理论模型的心理机制表述个体做出是否继续坚持锻炼的决策时,依据的是动机、评价和预测三个心理决策过程产生的锻炼动机强度、锻炼效果评价和坚持锻炼的自信程度,这三个过程类似于决策制定的“需求分析和方案提出”、“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和“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三个决策过程。这三个心理过程是在潜意识下进行的,并对个体的锻炼承诺产生调节,从而决定锻炼坚持行为[5]。

在模型中心理认知决策部分的构想概念界定如下:锻炼承诺是指体育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锻炼动机是指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和动力;锻炼效果评价指个体体验到或认识到的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积极效果和作用;锻炼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各种情境下能否顺利地坚持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期,即个体对自己进行规律运动的自信程度。它们与坚持锻炼的关系假设是:

H1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就会越好,越不容易出现锻炼退出。

H2锻炼者的锻炼动机是锻炼承诺产生的根源,锻炼动机越强,锻炼承诺水平越高。

H3锻炼者认识到好的锻炼效果会提高锻炼承诺水平,认知到锻炼效果越好,锻炼承诺水平越高。

H4锻炼者对自己坚持锻炼行为的自信程度影响锻炼承诺的形成,锻炼自我效能促进锻炼承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伊犁师范大学等15所大学的在读本科生。调查时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问卷2 590份,回收率86.3%,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样本总数为2 072。有效样本中男生1 275人,占61.5%,女生797人,占38.5%;全部为本科生,其中一年级474人,二年级844人,三年级451人,四年级300人,3名学生没有填写年级;年龄在16~25岁之间(M=20.1,SD=1.333)。

2.2 研究变量和测量工具

采用的数据来自以“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为主题的调查。根据要检验的理论假设,使用的数据包括:锻炼坚持、锻炼承诺、锻炼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坚持自我效能。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采用了2006年相关研究设计的量表[1],每个变量4个题目,锻炼坚持量表的a信度系数为0.838,锻炼承诺量表的a信度系数为0.822。

锻炼动机采用《锻炼动机量表(MPAM-R)》的简化版[6]。该量表由15个关于个体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满足某种需要的问题构成,例如:“因为我想保持身体强健,过健康的生活”。量表测量了5类动机:健康动机、外貌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社交动机。所有题目采用Likert 5级量度,从“这种动机非常强烈”到“没有这种动机和想法”。各分量表的a信度系数为0.750、0.806、0.725、0.733、0.899。

体育效果采用《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EEI)》[7],测量题目分别测量被试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的健康、能力、外貌、社交和乐趣5个方面的效果。量表共10个题目,例如:测量健康效果的“我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测量乐趣效果的“在身体锻炼中我感到很快乐”。题目采用Likert 5级量度,从“效果非常明显”到“没有效果”。各分量表的a信度系数为0.873、0.785、0.811、0.892、0.896。

锻炼坚持自我效能采用简化版[8],总共6题,量表描述6类可以使规律的身体锻炼变得困难的情况,要求被试确定自己在该情况下仍然能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的自信程度。题目采用5点likert量表。可选答案为:完全不可能、可能性较小、可能性一般、可能性较大、肯定能够。量表的a信度系数为0.839。

2.3 数理统计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 forW indows 11.5版和L ISREL 8.53版。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预备性分析,采用SPSS11.5进行单变量描述统计、双变量相关分析,并采用L ISREL 8.53对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②结构模型检验,模型检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SEM)来分析整体样本的数据;具体地,采用L ISREL 8.53软件的极大似然法(Maxmium Likelihood)来分析数据[9]。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的认知决策心理机制部分的假设,以锻炼动机和锻炼效果的10个二阶因子,以及锻炼自我效能、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的14个直接测量指标作为显变量,模型的L ISREL的结构方程模型在这5个潜变量之间设定了4条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图1给出了模型的L ISREL分析结果——结构方程基本模型图,以下分别从拟合指数、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三个方面分析。

图1 锻炼坚持认知决策心理机制结构方程基本模型图

3.1 拟合指数

表1给出了模型对于数据的L ISREL拟合优度结果(Goodness of Fit Statistics)。选定的拟合优度指标中,RMSEA、GFI、AGFI、NFI、CFI、PNFI和PGFI均满足一般认定的拟合优度要求。

表1 心理机制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

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是由Steiger构建的一个拟合优度指标,反映的是理论模型与完美拟合的饱和模型(saturated model)的差距程度,数字越小表示理论模型越理想。他认为RMSEA小于0.10的水平意味着对数据可接受的拟合,小于0.1的水平是对数据较好的拟合,小于0.05的水平是对数据非常好的拟合,小于0.01表示非常出色的拟合。Steiger指出小于0.01的水平是比较难于达到的,在实际应用上几乎碰不到[10]。心理机制模型的RMSEA为0.068,非常接近表示非常好的拟合的0.05水平,反映了模型对数据较好的拟合。

NFI和CFI是相对拟合度,主要反映了理论模型(要验证的模型)和虚无模型(变量被完全约束的模型,即变量之间不存在路径连接)之间的相对差异,理论模型与虚无模型差异越大越好。NFI是Bentler&Bonett构建的指标,比较了理论模型和虚无模型的卡方差异。心理机制模型的NFI为0.96,说明心理机制理论模型比虚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好96%,高于Bentler&Bonett建议的0.90的水平[11]。CFI是Bentler构建的拟合优度指标,比较了理论模型和虚无模型的非中央性差异。模型的CFI为0.97,高于Bentler建议的0.90的水平[11]。NFI和CFI两项指标反映锻炼坚持机制解释结构模型对数据非常好的拟合,表示理论模型相对于虚无模型有非常大的改进。

GFI和AGFI反映了模型的绝对合适度,它们之间的差异越大,说明模型中可能包括了越多的不显著路径,模型的GFI和AGFI相差0.03,表明模型中包含的不显著路径比例很小。AGFI没有达到一般认定的0.90标准,但是它们仍然应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Bentler&Chou指出:对于包含较多变量的模型来说,完全达到一般认定的拟合优度标准是比较困难的[12]。模型包括了24个显变量,5个潜变量,所以有部分的拟合优度指标不能达到0.90的标准是可以接受的。

PNFI和PGFI为节约拟合度,是James构建的拟合优度指标[13],主要反映了模型合适度和自由度之间的权衡关系,是NFI和GFI派生出的指数,目的是惩罚复杂模型(自由度少的模型)。心理机制模型的PNFI和PGFI远高于0.50的水平,表明模型符合简约原则。

3.2 测量模型

表2给出了全模型中测量方程部分的完全标准解(LAMBDA-Y和LAMBDA-X)。表中列出了潜变量(构想概念)包含的指标数目(测量题目或一阶因子),以及表示潜变量和指标之间关系的因子负荷,表中的因子负荷绝大多数远远高于0.5的标准,个别因子负荷值(锻炼动机的外貌动机)虽说没有达到0.4的可接受标准,但考虑到锻炼动机是一个较成熟的构想概念,且如果删除这个分量表结构就会造成对锻炼动机整体测量的信度系数降低,因此,在模型中保留了这个维度。测量模型因子负荷值较高说明了量表的测量项目有较好的汇聚效度。

表2 模型1测量项目的因子负荷值和潜变量的相关矩阵

表2还提供了锻炼坚持机制结构模型潜变量相关矩阵(CorrelationMatrix of ETA and KSI)。潜变量相关矩阵中的数据表示构想概念之间的相关度,从表2中可以看出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21~0.79之间,绝大多数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些变量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部分潜变量相关度较高,例如: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锻炼效果相关度分别为0.79和0.64,锻炼承诺与锻炼动机、锻炼效果的相关度分别为0.74和0.81,锻炼动机和锻炼效果的相关度为0.71,因此,这些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需要进一步考证。

进一步分析考察了每两个构想概念之间假设相关度设为1和假设相关度为自由估计量的情况。分析结果(约)显示:假设相关度为自由估计量的情况对数据的拟合程度明显优于假设相关度为1的情况。这两方面的证据说明量表的区分效度是比较理想的。

3.3 结构模型

表3给出了L ISREL对锻炼坚持认知决策心理机制结构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的估计结果,以及路径对应的假设。根据理论模型提出的假设,L ISREL的结构方程模型总共设定了4条潜变量之间的路径。L ISREL估计结果表明结构模型中全部4条路径系数t检验达到0.001的显著性,总体来讲,锻炼坚持认知决策模型表示的心理影响机制的假设关系是存在的。

表3 L ISREL估计量:标准化路径系数(N=2072)

在锻炼坚持认知决策模型心理机制部分,对于研究最为关注的锻炼坚持行为,模型假设的唯一直接前因变量锻炼承诺的路径系数达0.80,非常显著(P<0.001),这一个心理变量对锻炼坚持行为的方差解释就达到了0.63。实证数据表明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有显著的正相关,支持了假设H1,即: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就会越好,越不容易出现锻炼退出。

对于锻炼坚持心理机制核心变量——锻炼承诺来说,模型假定的3个决定变量均表现出显著性(P<0.001)。锻炼动机(0.32)、锻炼效果评价(0.51)和锻炼自我效能(0.19)对锻炼承诺的影响关系和模型假设的正负关系完全一致,均表现出对锻炼承诺度的显著正影响。3个决定变量对锻炼承诺的方差解释程度为0.74,其中锻炼效果评价是3个决定变量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对锻炼承诺的效应是锻炼动机的1.6倍,是锻炼自我效能的2.5倍,这说明在行为坚持阶段,提高行为的效果,改善个体对行为的评价,才是保持行为持续的最主要的途径。这个结果支持了模型关于锻炼坚持心理机制的另3个假设,证明:锻炼者的锻炼动机是锻炼承诺产生的根源,锻炼动机越强,锻炼承诺水平越高;锻炼者认识到好的锻炼效果会提高锻炼承诺水平,认知到锻炼效果越好,锻炼承诺水平越高;锻炼者对自己坚持锻炼行为的自信程度影响锻炼承诺的形成,锻炼自我效能促进锻炼承诺。

总体来看,锻炼坚持认知决策模型心理机制的4个假设关系都得到了验证,本次更大范围样本的验证结果与前期研究结论一致,表明锻炼坚持认知决策模型提出的心理机制的总体假设是成立的。

4 讨论

4.1 体育锻炼坚持机制理论模型评价

一个好的模型要既简单又吻合数据。从锻炼坚持认知决策心理机制的结构模型与数据拟合情况来看,结构模型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在表1中,RMSEA为0.068,非常接近表示非常好的拟合的0.05水平,反映了理论模型与完美拟合的饱和模型(saturated model)的差距程度很小;NFI为0.96和CFI为0.97,达到了非常好的拟合标准0.95,反映了理论模型和虚无模型之间的相对差异非常大;虽说GFI和AGFI反映的模型绝对合适度相对差了一些,但这主要是由于模型有较多的变量,而且其他指数很好。这些指数说明心理机制的结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和反映实证数据的特征和关系。从模型的简洁性来看,结构方程模型的节约拟合度PNFI和PGFI的值远高于0.50的水平,反映出理论模型的简洁性。因此,心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在简洁性和准确描述数据关系两方面取得了一个较好的权衡。

拟合指数主要用于对模型作整体评价,理论模型是否是一个好的模型还要看其局部参数的显著性,评价参数的意义和合理性,以及局部的结构方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在前期研究和本次的实证分析中,心理机制结构模型设定的4条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全部具有显著性。在结构模型中,假设的前因变量对系统的目标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行为方差变异的解释为0.63,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评价和锻炼自我效能对锻炼承诺方差变异的解释为0.74,说明了模型的方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非常强。

总的来说,锻炼坚持认知决策心理机制的结构模型在与数据拟合的整体评价、模型的简洁性、局部参数的显著性和方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等方面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通过本次检验,锻炼坚持的心理机制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样本数据的进一步支持,表明理论模型具有很好的外部效度。

4.2 锻炼承诺与体育锻炼坚持

承诺是用于表示促使人们坚持某种行为的动机力量的一个术语,通常被定义为个体执着于一种活动或关系的意向和在心理上对它的依恋[14]。1993年Scanlan等将承诺这一概念引入体育运动参与动机的研究领域,用于研究青少年运动员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将运动承诺定义为“渴望和决心继续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运动承诺这一术语是用于研究运动员的,不适合直接用于探讨普通锻炼者的锻炼坚持心理。根据陈善平2006年的研究[15],运动承诺概念和现有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运动职业承诺、运动组织承诺、身体锻炼承诺。对专业运动员来讲,某项体育运动就是他的职业,因此,他对这项运动的承诺实质上又是职业承诺;对体育俱乐部成员来讲,他持续参与俱乐部的运动项目,一方面是由于对运动项目的承诺,同时也是由于对某一俱乐部组织的承诺;而从普通体育锻炼者的角度出发,参与的是一般意义的体育锻炼,并不强调锻炼的具体运动项目或活动组织形式。因此,身体锻炼承诺是指体育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简称锻炼承诺。

本次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就会越好,越不容易出现锻炼退出。这一结论与关于锻炼承诺对锻炼行为坚持的影响的相关研究结论一致,进一步证实了锻炼承诺是决定体育锻炼坚持的重要心理因素。要促进青少年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通过一定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锻炼承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而且只有通过提高他们渴望和决心继续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后,他们才可能自觉地长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锻炼坚持认知决策心理机制理论认为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本次实证研究也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锻炼者的锻炼动机是锻炼承诺产生的根源,锻炼动机越强,锻炼承诺水平越高;锻炼者认识到好的锻炼效果会提高锻炼承诺水平,认知到锻炼效果越好,锻炼承诺水平越高;锻炼者对自己坚持锻炼行为的自信程度影响锻炼承诺的形成,锻炼自我效能促进锻炼承诺。因此,在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外在形式,而且要密切关注这些活动是否对他们的心理过程产生良性的影响。特别是要防止通过强制性手段和约束性的制度,这样表面达到促进参与,但却给参与者带来负面的情绪体验,这样的活动很难有持续性。

5 结论

1)锻炼坚持认知决策模型心理机制部分具有很好的外部效度,能够对锻炼坚持和锻炼承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

2)锻炼承诺是决定体育锻炼坚持的重要心理因素,锻炼者的锻炼承诺水平越高,其锻炼行为坚持情况就会越好,越不容易出现锻炼退出。

3)锻炼动机、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锻炼者的锻炼动机是锻炼承诺产生的根源,锻炼动机越强,锻炼承诺水平越高;锻炼者认识到好的锻炼效果会提高锻炼承诺水平,认知到锻炼效果越好,锻炼承诺水平越高;锻炼者对自己坚持锻炼行为的自信程度影响锻炼承诺的形成,锻炼自我效能促进锻炼承诺。

[1]吴 健,陈善平.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83-86.

[2]葛萌编译.2002年世界健康日信息通报[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4):7.

[3]杨贵仁.中国青少年体质近20年持续下降[EB/OL].http://news.sina.com,2006-08-20.

[4]何志文,陈玮君.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思考(之二)——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危害[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7):3-5.

[5]陈善平,李树茁,闫振龙.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6(12):48-55.

[6]陈善平,闫振龙,谭宏彦.锻炼动机量表(MPAM-R)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52-54.

[7]陈善平,潘秀刚,张 平,等.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EEI)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04-1406.

[8]Benisovich,S.V.,Rossi,J.S.,Nor man,G.J.,et al.Exercise:Self-Efficacy[EB/OL].http://www.uri.edu/research/cprc/measures.htm,1998.

[9]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98-213.

[10]Steiger,J.H.Structural model evaluation and modification:An interval estimation approach[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1990,25:173-180.

[11]Bentler,P.M.Comparative fit indexes in structural model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0,107:238-246.

[12]Bentler,P.M.,Chou,C.P.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Sociological Methods&Research,1987,16:78-117.

[13]James,L.R.,Mulaik,S.A.,Brett,J.M.Causal analysis:Assupmtions,models,and data[M].Beverly Hills,CA:Sage,1982.

[14]Rusbult,C.E.A longitudinal test of the investmentmodel:The development(and deterioration)of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in heterosexual involvement[J].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5:101-117.

[15]陈善平.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锻炼坚持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06:6.

责任编辑:刘红霞

PsychologicalDecision-making in Exercise Persistence

WU Jian1,CHEN Shanping2,PAN Huashan3,L IANG Jianping1
(1.P.E.Institute of Chongqing N orm al U 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2.P.E.D epar tm ent of X i′an Jiaotong U niversity,X i′an710049,Shaanxi,China;3.P.E.Section of Guangzhou U niversity of Chinese M edicine,Guangzhou510504,Guangdong,China)

To test the psychological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exercise persistence(2006),an analysis is constructed in this research,using an empirical survey data of2 072college student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of L ISREL8.53.The results show that:①Exercise comm itment and exercise persistence can be predicted by this modelwhich has good crosssample validity.②Exercise comm itment is determ inant of exercise persistenc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ercise comm i tment and exercise persistenc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③Exercise comm itment is yielded by3psycholog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which are exercise motivation,outcome evaluation and feasibility forecasting of exercise persistence.

exercise persistence;exercise comm itm ent;exercise m otivation;self-efficacy

G804.82

A

1004-0560(2010)06-0072-004

2010-07-04;

2010-10-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TY003)。

吴 健(1968-),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陈善平(1970-),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管理、体育心理学,E-mail:chshp@xjtu.edu.cn。

猜你喜欢

锻炼者动机体育锻炼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
健身俱乐部开展健身操课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平顶山市健身俱乐部为例
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
动机不纯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