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论税负高低不如公开税是咋花的

2010-09-29黄栀梓

廉政瞭望 2010年9期
关键词:财政预算限度社会公众

黄栀梓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从总体上看,我国宏观税负低于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这些解释可以说是对去年年底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推出的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所称“中国内地紧随法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二”做出的回应与反驳。近些年来,我国“税负痛苦指数”老是排名靠前,因而在我国业界、学界和坊间,对我国税负高低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

笔者一直认为:争论税负高低不如公开“稅是咋花的”。从理论上说:国民“税收痛苦指数”应该与其“幸福指数”相对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税收取之于民,应该用之于民。如何保证税收取之于民最大限度地用之于民,而不是用之于官呢?那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公布政府财政预算的细节,让广大纳税人都知道“税是咋花的”。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财政预算公开在不断地向公开透明推进,也在向改善民生倾斜,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合计7253.1亿元,增长21.8%,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7422.56亿元,增长31.7%。这些数据都向社会公众公开了,但是,我国各级政府运行成本中“三公支出”究竟是多少?至今仍然还是一笔“糊涂账”。

只有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能够完全向社会公众完全彻底地公开“三公支出”是多少,广大纳税人的相关知情权、监督权才能得以保障和履行,也才能促使和保证国民“税负痛苦指数”与其“幸福指数”相对称。只有二者相对称,国民的“税收痛感”才会被其“福利乐感”抚平、抵消。在这种情形下,争论税负高低也就失去了意义。

猜你喜欢

财政预算限度社会公众
指责也该有限度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关于财政预算资金效益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澳大利亚财政预算制度与议会监督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欧盟就2017年财政预算达成一致
论正当防卫制度中的“必要限度”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