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控制、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关系*
2010-09-29莉向燕辉沃建中
沈 莉向燕辉沃建中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控制、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关系*
沈 莉①向燕辉①沃建中②△
目的 探讨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控制、人际交往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一至高三年级共731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心理比较健康组、一般组及不健康组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依次下降,且两两差异极其显著(F=50.671,P<0.001);②自我控制高、一般及差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依次下降,且两两差异极其显著(F=13.867,P<0. 001);③与同伴关系好、与同伴关系一般及与同伴关系差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依次下降,且两两差异极其显著(F=4.314,P<0.05);④与老师关系好、一般及关系差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依次下降,且两两差异极其显著(F=19.634,P<0.001);⑤与父母关系好、一般及关系差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依次下降,且两两差异极其显著(F=13.890,P<0.001);⑥除与同伴关系外,心理健康、与老师关系、与父母关系及自我控制都能显著预测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结论 高中生心理越健康、自我控制越好,主观幸福感越高;人际关系越好,主观幸福感越强;心理健康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与老师关系、自我控制和与父母关系。
主观幸福感;自我控制;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认知评估和情感评估,它是积极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一种特别重要的个体经验[1]。随着积极心理学兴起,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直是近几年里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从影响因素来讲,国内外研究发现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方面、个人特征及社会发展方面。有研究表明个人的收入水平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之一[2-4],另外也有许多研究表明,个体的年龄[5-6]、性别[7]、人格特征[8]等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有些研究者从社会发展角度对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9]、职业类型[10]等等对主观幸福感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见,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从一些经济或个体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探讨,而从个体心理特征方面去探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研究者认为[11],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可能不同,这就提出了幸福感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本土化问题。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国外幸福感的研究结论在应用于中国群体时要特别的谨慎。故对中国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基于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一些心理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高中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高峰阶段,其情绪、情感、人格特征等正趋向于成熟,且同时面临高考的压力,故对高中生群体的幸福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许多学者从人格、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角度对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已经做过一些探讨。魏群等人[12]的研究发现,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这说明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自我控制属于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高中生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也是改善高中生自身主观因素的有效途径,如果能较好的认识自我,可以逐渐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提高,故自我意识对幸福感有巨大的贡献[13]。而自我控制作为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是怎样的?另外,查阅国外文献,尚未发现对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控制之间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将从自我控制角度探讨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最后,我们也将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考察社会支持对高中生主观幸福的影响。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外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14-15]。而人际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也起到重要作用。国外有研究发现,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及朋友的关系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16-17]。国内学者也研究发现,对中国的高中生而言,与同伴的关系好坏是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指标[18]。而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伴关系、与老师的关系及与父母的关系,关于后两者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讨的研究并不多见,故本研究将从高中生与同伴关系、与老师关系及与父母关系3个角度去分别探讨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另外,从三方面考察人际关系的同时,还考察心理健康因素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对主观幸福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一所中学高中3个年级的学生,根据SPSS 15.0探索分析结果,剔除部分数据,剔除标准是探索分析表中所出现的异常值,最后得到有效被试731人,其中男309人,女422人,文科生256人,理科生475人,高一257人,高二241人,高三233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我控制量表 采用沃建中课题组修订的中学生自我控制量表,该问卷共12道题,分为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及情绪敏感性3个维度,问卷采用1~5的5点计分,并设有反向计分题。学生在该问卷总分越高,意味着其自我控制性越强。对该量表的的信效度检验发现,其整体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 63,在题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另外KMO and Bartlett’s Test,其Chi-Sqare=1559.54,P<0.001,说明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1.2.2 人际关系量表 采用沃建中等人编制的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22],该量表分5个维度,与异性关系、与同性关系、与父母关系、与老师关系及与陌生人关系,其中与异性关系和与同性关系可以归为与同伴关系。该问卷共50道题,采用5点评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人际关系越好。各分量表的同质性和复测信度检验,其α信度系数为0.51~0.79,复测信度为0.83~0.91,且用KMO and Bartlett’s Test,其Chi-Sqare=1343,P<0.001,说明构想效度较好。
1.2.3 心理健康量表 采用沃建中等人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分为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不良生理反应、考试焦虑7个维度。该问卷共38道题,采用5点评分,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越差。各分量表的α信度系数为0.62~0.81,且用KMO and Bartlett’s Test,其Chi-Sqare=8298.06,P<0.001,说明构想效度较好。
1.2.4 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为单一维度,共10道题。主要以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及心理感受等几方面为出发点来编制该问卷。问卷采用1~5的5点计分,并设有反向计分题。学生在该问卷总分越高,意味着其学生主观幸福感也越强。对该量表的的信效度检验发现,α信度系数为为0.77。另外KMO andBartlett’s Test,其Chi-Sqare=1559.54,P<0.001,说明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1.3 施测程序 利用软件工具,把问卷题目制作成测试软件,其题目排列做了随机化处理,然后把测试软件拷在学校所在的机房。培训3名老师为主试,培训内容包括测试的指导语标准化,问卷解释的标准化等等。组织学生按班级整体施测。
1.4 统计工具 采用SPSS 15.0 for w indow 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自我控制、心理健康高中生的幸福感差异 对高中生的自我控制总均分进行标准化,并依次分为Z>0.5,-0.5≤Z≤0.5,Z<-0.5 3个分数段,并分别命名为高自我控制群体、一般自我控制群体及低自我控制群体。同理,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进行标准化,也一次分为Z>0.5,-0.5≤Z≤0. 5,Z<-0.5 3个分数段,分别命名为心理健康不良组、心理健康一般组、心理健康组。以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自我控制(3)×心理健康(3)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自我控制、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表1可见,细腻健康维度和自我控制的主效应都极其的显著(P<0.001),而心理健康与自我控制的交互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对不同心理健康程度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心理健康组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一般健康组(P<0.001)和心理不健康组(P<0.001),且心理健康一般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显著高于心理不健康组(P<0.001)。对不同自我控制进行多重比较发现,高自我控制组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一般控制组(P<0.001)和低控制组(P<0.001),且一般控制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显著高于低控制组(P<0.01)。
2.2 不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高中生的幸福感差异
2.2.1 不同同伴关系、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幸福感差异 将高中生与同伴的关系的均分进行标准化,并依次分为Z>0.5,-
0.5 ≤Z≤0.5,Z<-0.5 3个分数段,并分别命名为与同伴关系好、与同伴关系一般及与同伴关系差3组。然后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同伴关系(3)×心理健康(3)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与同伴关系好坏、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表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与同伴关系(P<0.05)和心理健康维度上主效应(P<0.001)均显著,但与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对同伴关系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与同伴关系好、与同伴关系一般、与同伴关系差的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得分依次呈递减的趋势,且两两差异极其显著(P均<0.001)。
2.2.2 不同的与父母关系、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幸福感差异将高中生与父母关系的均分进行标准化,按着Z>0.5,-0.5≤Z≤0.5,Z<-0.5 3个分数段分别命名为与父母关系好、与父母关系一般及与父母关系差3组。然后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与父母关系(3)×心理健康(3)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与父母关系好坏、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表3结果分析发现,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在与父母关系和心理健康维度上主效应均极其显著(P均<0.001),但两维度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对父母关系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与父母关系好、关系一般、关系差的学生群体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依次递减,且与父母关系好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与父母关系差的学生,与父母关系一般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也显著高于与父母关系差的学生。
2.2.3 不同的与老师关系、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幸福感差异将高中生与老师的关系的均分进行标准化,按着Z>0.5,-0. 5≤Z≤0.5,Z<-0.5 3个分数段分别命名为与老师关系好、与老师关系一般及与老师关系差3组。然后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与老师关系(3)×心理健康(3)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与老师关系好坏、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方差分析
表4结果分析发现,与老师关系和心理健康的主效应均极其显著(P均<0.001),但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进一步不同的老师关系的主观幸福感多重比较发现,与老师关系好、与老师关系一般、与老师关系差的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依次呈递减的趋势,且两两之间差异都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01)。
2.3 自我控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控制、心理健康、与同伴关系、与父母关系、与老师关系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逐步回归分析中,除同伴关系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外,心理健康、与老师关系、自我控制及与父母关系都依次进入了回归方程,从模型4可以看出,4个预测变量可解释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43%。从各个模型的决定系数可以看出各个变量的贡献。其中心理健康可解释36%的变异,而与老师关系、自我控制、与父母关系的增量依次为4. 5%、1.3%、1%。
3 讨 论
3.1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在心理健康与自我控制上的差异本研究把心理健康与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探讨其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健康与自我控制的主观效能感的主效应都极其显著,说明高中生心理越健康,其主观幸福感也就越高;高中生自我控制越好,其主观幸福感也越强。本研究得出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结果与前人研究是一致的[12],其原因可能是,心理不健康,其负性情绪也突出,高中生对生活体验也就越消极,从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自我控制包括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及情绪敏感性,这些指标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故在本研究中得出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密切的关系。
3.2 不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高中生的幸福感差异 魏斯(W eiss)的社会需求假设认为[19],在个体与他人的交往中,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本研究根据高中生的所处的年龄阶段与其学校学习环境,分别从与同伴关系、与父母关系及与老师关系3个方面,并结合心理,分别考察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在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上的差异,父母关系与心理健康上的差异,老师关系与心理健康上的差异。
考查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在与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维度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中生在与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维度上主效应都极其的显著,但交互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同伴关系差、关系一般、关系好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依次呈递增的趋势,且两两之间差异极其显著,这说明高中生与同伴关系越好,其主观幸福感也越强。有人研究发现[18],高中生与同伴的关系能显著预测其主观幸福感,本研究支持了前人研究。
对高中生与父母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方差分析发现,二者的主效应都极其显著,但交互作用没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父母关系差、关系一般、关系好的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呈依次递增趋势,且与父母关系好的学生与关系差的学生、关系一般的学生与关系差的学生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均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与父母关系越好,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也越高。对高中生来说,面临高考的重重压力,父母与孩子之间及时有效的积极沟通就显的尤其重要,有利于高中生缓解学习的压力,从而其主观幸福感也相应较高。由此可以看出,与父母关系的好坏是影响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高中生与老师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方差分析发现,二者的主效应也非常显著,但交互作用没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老师关系差、与老师关系一般、关系好的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依次呈递增趋势,且两两差异极其显著。说明与老师关系越好,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也越强。国外研究发现[20],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学生形成对学校的积极的情感,与同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水平都是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师生关系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与师生关系好的学生,可能更多由于学习成绩关系的原因,有人研究发现[12],学习成绩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故学习成绩越好,老师可能越喜欢,学生与老师越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主观幸福感也越强。
3.3 自我控制、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对自我控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各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心理健康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解释变异最大,其次是与老师关系、自我控制及与父母关系。这表明4个预测变量中,相对来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前人类似的研究发现,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具有密切的关系,负性情绪越突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越低,反之,正性情绪越突出,个体主观幸福感越高[12]。可见,心理的健康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心理在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逐步回归分析中,与同伴关系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而在前人研究中发现[21],中学生的同伴关系对其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此的解释可能是多样的,包括工具的差异性、样本取样的问题等等。本研究倾向认为本身事实就是这样,当中学生进入高中时,无论高一、高二还是高三,都得面临高考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与老师的关注、父母的期待有直接关系,但同伴之间的关系可能相对显得不太重要,故同伴关系在回归预测中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3.4 素质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全面发展,而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以上的分析提示教育者要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旨,就要注重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要提高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从人际关系来讲,首先必须重视其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亲子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间、亲子间的沟通,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调节。其次还要培养班级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另外,除人际关系外,最重要的是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教学生一些发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最后,还要教学生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1]Diener E,Oishi S,Lucas R E.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54:403-425
[2]Clark A,Frijters P,ShieldsM A.A survey of the income happiness gradient[J].Journal of Econom ic L iterature(forthcom ing),2007, 5:42-51
[3]Graham C,EggersA,Sukhtankar S.Does happinesspay?An exploration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Russia[J].Journalof Econom ic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04,55(3):319-342
[4]Schyns P.Income and satisfaction in Russia[J].Journalof Happiness Studies,2001,2:173-204
[5]Blanchflower D G,Oswald A J.Money.sex and happiness:An empirical study[J].Scandavian Journal of Econom ics,2004,106(3): 393-415
[6]Ferrer-i-Carbonell,A,Gowdy J M.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happiness[J].Ecological Econom ics,2007,60(3):509-516
[7]A lesina A,Di Tella R,M acCulloch R.Inequality and happiness:A re Europeans andAmericans different[J].Journalof Public Econom ics, 2004,88:2009-2042
[8]DeNeve KM,Cooper H.The happy personality:A meta-analysis of 137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8,124:197-229
[9]Bukenya J O,Gebremedhin T G.Schaeffer P V.Analysis of rural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A spatialapproach[J].Econom icDevelopment Quarterly,2003,17(3):280-293
[10]Bardasi E,FrancesconiM.The impact of atypical employment on individualwell-being: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British workers [J].Social Science andM edicine,2004,58:1671-1688
[1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Psychologist,2000,55:34-43
[12]魏群,杨学军,李英华,等.北京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2-134
[13]王士雷.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对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4]Baumeister R,Leary M.The need to belong: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5,117:497-529
[15]Diener E,Oishi S.The nonobvious social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5,16:162-167
[16]Lelkes O.Know ing what is good for you.Empirical analysis of personalpreferences and the“objective good”[J].The JournalofSocio-Econom ics,2006,35:285-307
[17]Pichler F.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of young Europeans.Feeling happy but who know s why[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6, 75:419-444
[18]夏俊丽.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2007,7(1):4-6
[19]李幼穗,孙红梅.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1):84-88
[20]Birch S H,Ladd G W.Children’s InterpersonalBehaviors and 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 34(2):121-130
[21]吴超.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2]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等.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9-15
Relationship of Sen ior High School Students’SubjectiveWell-being with Self-control,I nterpersonal I nteraction,M ental Health.
Shen L i,X iang Yanhui,W o J ianzhong.T he 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w 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P.R.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w ith self-control,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mental health in senior high students.M ethods A total of 731 students from the senior high school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Results ①The studentswho reported higher level of mental health scored significantly better for SWB than thosewho reported average and lower ones(F=50.671,P<0.001).②The studentswho reported higher level of self-control scored significantly better for SWB than thosewho reported average and lower ones(F=13.867,P<0.001).③The score of SWB tended to decline gradually in groupsw ith better peer relationship,average peer relationship,lower peer relationship.Further more,the sco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tter peer relationship and average peer relationship,between average peer relationship and lower peer relationship(F=4.314,P<0.001).④The score of SWB of students tended to decline gradually in groupsw ith better teacher relationship, average teacher relationship,lower teacher relationship.Further more,the sco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tter 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average teacher relationship,between average 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lower teacher relationship(F=19.634,P<0.001).⑤The score of SWB of students tended to decline gradually in groupsw ith better parental relationship,average parental relationship,lower parental relationship.Further more,the sco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tter parental relationship and average parental relationship,between average parental relationship and lower parental relationship(F=13.890,P<0.001).⑥The metal health,teacher-student’s relationship,parent-student’s relationship and self-control could predicted the SWB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Conclusion W ith the better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self-control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the SWB is becom ing better.The influencing of mental health on SWB is the most,followed by relationship w ith the teacher,self-control and relationship w ith par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Self-control;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M ental health
2010-02-25)
① 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②北京师范大学 △通讯作者 E-mail:jianzhongwo@126.com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促进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批准号:DBA0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