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独特性和方法论研究

2010-09-28田素萍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党团组织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田素萍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独特性和方法论研究

田素萍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进行养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尝试和创新,具有独特的特征。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方法研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受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规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个体基本素质的教育活动。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养成教育因与高校素质教育相融合而获得新的内涵,是指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为“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培养手段所决定的,教育者为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和坚定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反复和长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经过“青马工程”培养对象的自觉体验和实践领悟而逐步完成的。鉴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定型,仍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其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具有可操作性。把养成教育引入“青马工程”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尝试和创新,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有其独特的特征,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方法论研究是“青马工程”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特征

养成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引入“青马工程”后,便从较高层次和较完备意义上获得新的内涵。于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不仅具备养成教育的一般特点,而且还具有本质特征、内容特征、方法特征和目标特征等本身所独特的特征。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具备其他养成教育的一般特点

表现在:运用静态的规章制度去动态地规范管理培养对象的生活、学习、实践及思维的过程,具有规范性;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实践性;活动过程和意义融于高校管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渗透性;集德育、美育、体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具有综合性;行为和思维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养成教育不是一帆风顺、直线前进的活动,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青马工程”培养对象的养成教育势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独特特征

1.本质特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是生态性教育。之所以说“青马工程”培养对象养成教育是生态性教育,首先是意识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有生命意义的有机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青马工程”养成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处于不断成长变化中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发展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存在物。其次是意识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个体性和差异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青年中的优秀学生分子,可青年学生越是优秀,个体间的差异性就越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成就全面发展、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那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养成教育必须要考虑彼此间的差异性,考虑到主体个性发展的需要。最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生态性包含相互作用的意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和发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人、组织、社会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青马工程”的养成教育就是要求培养对象在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实践中注重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培养对象在“关系”中提升自我价值的理念。

2.内容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突破口,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的继承和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一代的精英,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政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撰写的“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说服力,已经完全过时了”,有16.4%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所以,“青马工程”对培养对象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突破口的养成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而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引导他们自觉的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3.方法特征:强调实践环节和自我整合,重视意志磨练和能力培养。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是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知识的增长,社会经验的积累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实现了从“他律型”到“自律型”的转变,开始对别人过多的说教和管理出现明显的反叛和叛逆,而对于以他们为主体开展的活动表现很高的积极性和独立自主意识。“青马工程”养成教育工作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改变过去“我教你学,我管你从”保姆式的教育方式,放手让他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自我整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思想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由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培养对象的自我整合和实践意志很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遭受挫折,这还需要培养对象在实践中反复练习、锻炼和巩固,注重意志磨练和能力的培养。另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养成教育还要贯彻因人而宜的原则,即根据培养对象的个性、自律水平、政治素养等的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实践磨练,从而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

4.目标特征:养理成习,即养成优良的政治品质并不断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理性。理,即政治价值理念,是符合一定社会主流、能推动社会进步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观念;习,即行为习惯,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实践中反复练习而巩固的符合社会政治信仰主流和自我价值理念发展的行为方式。一个人掌握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多少并不与他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付诸实际行动的次数成正比,也就是说即便他的政治理论很丰富,也不能说他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养成教育把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目标,它更注重培养对象的行为训练和品质养成,而把政治知识的传授置于从属地位。在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同时,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政治信仰的理性提升。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方法探究

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独特特征的解读,只是论证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使它转化为现实还必须有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而如何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这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注意养成、带动养成、培育养成和强化养成四个方面入手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养成教育。

(一) 注意养成,这是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正面引导

1.优化育人环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高校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优秀学生分子,他们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与高校创设的优美环境和营造的特定氛围分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愉悦身心,更能积极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组织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有效实施“青马工程”养成教育,首先应加强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特别是校园文化,包括校风和学风建设,使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注重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教育。当今世界复杂多样,变幻莫测。虽然当代青年学生的主流信仰是好的、积极的,但受外来和内部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也有很多青年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较为片面、模糊,甚至是混乱和完全否定的。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青马工程”的目标都是不相符的。可以说,加强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基础。

(二) 带动养成,发挥着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最直接的影响,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主导环节

1.加强师德教育,注重言传身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虽说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控力,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意志力的磨练等还需要指导者的进一步塑造,而且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等无时无刻不对青年学生发挥着深刻的、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狠抓师德教育,注重言传身教。教师只有用崇高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观念去点燃培养对象的理想之火,用良好的自身修养去做培养对象的行为楷模,才能发挥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树立典型形象,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树立典型形象是对青年学生从众心理的充分利用。养成教育通过把握从众的心理动向,有效地催生和启发培养对象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强烈的行为心理指向并不断地巩固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树立典型形象调动了培养对象的内部需求,渴望自己成为榜样而严格要求自己;鼓励先进,弘扬正气,全面带动青年学生政治品质和道德风尚的共同进步。

(三)培育养成,进行理论疏导、实践训练、自我整合,即教育和修养的相结合,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核心

1.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要紧随“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通过课堂教学,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培养对象,教育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培养对象识大体、顾大局,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自觉性。

2.加强党团组织与养成教育工作的关联性。高校党团组织是实施“青马工程”的中坚力量,是工程有序、高效进行的组织保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工作的展开同样要重视各级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党团组织与养成教育工作的关联性,要求各级党团组织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置于学校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思考和部署,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增强党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履行党团组织对“青马工程”养成教育工作的组织、引导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党团组织与养成教育工作的关联性,也要求高校党团学生干部以坚韧的意志和科学的方法,把握机会,珍惜年华,自觉的在党团学的岗位上留下实实在在、无怨无悔的奋斗足迹,在实际行动中使自己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提高实践训练的质量。组织及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培养对象见识的源泉,也是养成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实践训练的有效性,养成教育可以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对象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强化和提高培养对象的政治觉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并通过实践的反复锻炼激发培养对象的政治热情和行为动机,克服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履行职责和付诸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使培养对象的行为成为自然的稳定的行为习惯。

4.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整合。“青马工程”开展养成教育的关键就在于使培养对象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只重视制度规范的他律约束而忽略律己自制,致使一些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能力较差,甚至有些青年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坚信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就是正确的。然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有必要也有能力进行自我整合。这种整合不仅表现在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也表现为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的相吻合。经过整合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健康的、积极的、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立场的,是既能自我调整又能协调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自我,这种自我才是“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

(四)强化养成,制定规章制度,设置奖惩措施,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养成教育的保障和巩固环节

加强“青马工程”实施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严格执行高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奠定了养成教育坚实的基础。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兼顾个性差异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制定,严格管理。严格的管理不仅保证“青马工程”的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促使培养对象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变被动为主动,完成养成教育的目标。另外,设置奖惩措施,对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给予评定和总结。在奖惩评定过程中主张以奖励为主,奖励是对积极良好行为肯定的反馈,是一种正面说服的教育手段,能够起到稳定持久的激励和示范榜样作用。如果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手段,适当的惩罚也能起到转化作用,对培养对象也是一种教育。

总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它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也一定会有更为系统、完善的实施途径。养成教育是“青马工程”的基础工作,要搞好“青马工程”的养成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1]戈玲.试析当代青年价值观念变化对其政治倾向形成的影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2).

[2]刘春魁.养成教育的含义、特点、功能及本质[J].邢台学院学报,2004,(6).

[3]韩冬梅.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1,(3).

[4]孙抱弘.人的理性提升与教育的责任—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人本”意蕴[J].当代青年研究,2004,(6).

[5]南永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导地位[J].社科纵横,2007,(10).

[6]闫玉.略论养成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6).

On Distinction and Methods of Nurturance-education of the Young Project

TIANSu-ping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Nurturance-education of the“ Marxians Project” is a attemptting and innovative way in college-education.It has its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distinctively.It's very important that Young Marxiansaree ducated nurturance-education.

youngMarxians;nurturance-education

D432.62

A

1009-6566(2010)06-0075-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BKS054)

2010-09-27

田素萍(1985—),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团组织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渭南早期党团组织建立发展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启示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参考答案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新形势下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的思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