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及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影响分析*

2010-09-28宗会明周素红闫小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1期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生产

宗会明周素红闫小培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0)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及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影响分析*

宗会明1周素红2闫小培2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0)

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网络中,社会经济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组织方式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外的理论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行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影响下的新变化。中国物流行业的变化表现为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全球尺度下中国港口地位的崛起,成为全球重要的物流运输节点和区域;中观层面,跨国物流企业的抢滩使中国物流市场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国企垄断经营到国企、民营、外资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微观层面,即时生产模式使物流业务外包比例提高,第三方物流市场扩大,配送中心的地位凸显,物流信息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促使供应链的不断整合。在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物流企业需要认识到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准确定位,积极采取联盟、合作等策略来适应由此带来的激烈的市场竞争。

物流业;全球生产网络;中国;经济地理学

当今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物流业发展方兴未艾。中国经历过快速的工业化发展时期,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尽管这一比例从1991年的24%下降到2005年的18.6%,下降了近5.5个百分点,但仍比发达国家的9.5%-10%的比例高出近一倍,说明我国的物流业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但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中。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世界物流业发展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转型期,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全球生产网络对中国物流业在哪些方面具有影响?判断中国物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影响下出现的新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已经发表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和统计数据,分析总结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变化。

1 全球生产网络内涵和形成机制

1.1 全球生产网络的内涵

全球生产网络是一种平行地整合了各层次网络参与者,把跨越不同公司和国家的分散的价值链连结起来的组织革新[1]。全球指的是国际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布局,特别是在不同区位的比较优势方面,它把空间看作提高经济效率的因素之一,但从距离和市场分割方面来说空间也是一种约束;生产指的是参与制造和转移资源、零部件和最终品的各种活动;网络指的相互作用的复杂联系,它表达了全球经济交易和分配的事实,包括生产、物流以及其它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信息)要素[2]。不同于原来的科层制或等级制的组织形式,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拥有关键技术和掌握重要资源的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下建立自己主导的生产网络;而那些不具有关键技术和核心资源的企业也纷纷融入到这种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将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承包商、分销商及战略联盟伙伴联系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组建起以自己为核心的全球生产网络。

1.2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机制

全球生产网络(GPNs)的形成,其内在机制是整个生产网络在跨国公司的运作下,各个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展开(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其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最明显国际分工莫过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格局。新的国际分工中,生产链的高端,即总部管理、产品研究部门、市场营销部门多与发达国家相联系,而处于生产链较低端的产品的零部件制造、产品组装、产品运输等低附加值部门都被转移到由发展中国家承担。整个生产网络主要是在核心公司(一般是跨国公司)的掌握和安排下进行的(见图1)。

图1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内部运营机制

首先,产品的订单及生产要求被传送到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工厂,根据跨国企业的要求,在发展中国家完成产品的生产和组装,然后运送到跨国公司全球布置的配送中心和仓库中,经过统一的安排,产品再被运送到世界各地的消费市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虽然跨国公司的生产范围扩张到全球范围,但通过信息技术和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管理权更加集中,在整个供应链中核心地位更加明显。全球生产网络中,各个环节价值的生产和分配,网络的治理都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研究的重要课题[1,3]。

2 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影响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伴随而来的是全球贸易体系、消费体系及物流体系做出的反应。交通工具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资料可以在全球空间内自由流动,并将在未来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分别从宏观层面(全球尺度)、中观层面(中国尺度)、微观层面(地区行业)分析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中国物流业的地位、结构及组织模式的变化。

2.1 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成为全球物流运输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区域

全球生产网络下,全球范围内商品和货物的流通主要是通过港口和远洋运输来实现的,地区在全球物流网络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集装箱港口体系变化来分析。因此,港群集聚地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球性劳动分工的格局。从全球集装箱港口体系变化来看,港群集聚地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北美、欧洲――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几个不同的集聚阶段,这也恰恰是与全球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一场跨世纪的伟大变革——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策上的优惠,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FD I)将目标转向中国,世界五百强公司也纷纷在中国建设自己的产品的生产基地。这样,国外直接投资(FD I)企业在中国贸易出口中占据了很大部分份额,再加上中国国有企业的转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行业确立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地位。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制造业已占据一席之地。对外贸易的增长与集装箱箱量的增长保持了同步水平,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都有不俗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在世界运输体系中港口大国的地位。至2005年底,我国港口完成吞吐量49.1亿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 580万标准箱,这两项指标已经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港口在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中也屡创佳绩:从1970年以来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变化来看,1975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30名中,没有一家中国港口。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到1985年和1995年,中国的香港和高雄进入了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30名,到2005年,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中国“世界制造业基地”地位的确立,中国的香港、高雄、内地的上海港和深圳港、青岛港5家进入前30名。到2006年,进入前30名的中国港口达到10家,占前30名的三分之一,内地港口有8家进入前30名,近几年的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港口增长的平均水平。在世界集装箱港前5强中,中国港口占了4家。

2.2 全球生产网络下,跨国物流企业“抢滩”引发中国物流行业经济主体构成变化

在世界生产网络下,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外国的物流企业纷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抢滩登陆中国的物流市场。按照中国加入WTO的相关协议,自2005年12月11日开始,公路货物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批发零售及物流配送、出入境汽车运输公司等将在地域、股份比例等方面取消对外资的限制[4]。至此,中国物流市场涉及物流行业的绝大部分领域都对外资全面开放。从这时开始,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转向独资运营、控股或并购国内企业来获得自己的发展平台。如2004年,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与中外运签署“赎买”协议,2005年,荷兰天地(TNT)宣布,将完成对国内最大公路零担货运商华宇集团的收购;并计划到2010年,在华分支机构将由目前的25家增加到100家,为中国1 000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和直邮服务,员工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增至325万m2,将组建拥有2 500辆车的运输车队。2006年,联邦快递(FedEx)以4亿美元收购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50%股份。丹麦马士基(Moeller)、总统轮船(APL)、德国邮政(DHL)、日本日通(N IPPON EXPRESS)、英国英运(EXEL)在中国都有大的手笔。世界著名的物流装备生产厂家,如德国的西门子、林德、日本丰田产业、大宇重工、瑞典沃尔沃、美国巴特勒等等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到2004年底已在上海申报的独资物流企业有60家,28家已获商务部批准[5]。大量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众多民营物流企业的成立,大型国有企业的重组,国内物流业并购等,正在使中国的物流市场经济主体构成发生结构性变化。

2.3 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物流供应链实现一定程度的整合及组织模式的进步

微观层面,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物流行业的供应链组织模式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物流供应链整合及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方面。

2.3.1 即时生产模式下的物流供应链实现进一步整合

(1)配送中心的使用逐步扩展。世界生产网络下的分散布局纷纷给即时生产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即时生产模式(Just In Ti me/J IT)下,要求供应商对顾客或厂商要求能够做出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并减少大量的库存。而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就是将仓库或仓储都集中到一个设施中心。这种设施中心慢慢就被建设成流和生产量主导的物流配送中心(Physical Distribution Center),而不再是有大量存货的仓库[6]。因此,配送中心的使用及企业配送服务的外包程度是供应链整合的一个重要标志。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研究与发展中心对企业的调研(2006)显示,中国目前30%的企业已设有全国性的配送中心,91.5%的企业设有地区性的配送中心。对商品调研显示,除了食品和化妆品有较大比例没有经过配送中心,直接送达门店外,比例分别为60%和40%,其他商品大部分都是经过配送中心或仓库间接到达门店的,但配送中心的商品增值服务的发展不足[7]。

(2)物流服务外包比例增大。物流服务的外包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企业纷纷将运输部门减小规模或是干脆撤销,更愿意将运输业务承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而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因此物流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8]。企业调研结果显示39.4%的工商企业将41%以上的物流业务进行了外包,19.3%的企业将31%-40%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4],而且随着JIT生产模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物流公司。

(3)第三方(TPL)物流提供商发展方兴未艾。随着J IT生产模式的推广,外资企业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出现,将极大的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供更高效的物流服务。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经营主体正以每年16%-25%的速度递增,平均规模也有所扩大[4]

2.3.2 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物流组织模式进步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电子商务(EC)和企业规划资源系统(EPR)。物流信息技术可以使所有生产过程都可以信息化和电子化;加强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之间的联系;企业变得更加灵活、有弹性;企业可以掌控供应链,物流管理更加集中[9-10]。

为了适应当前生产模式,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更新要求强烈。在物流快速发展的中国,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大型企业普遍已经完成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一应俱全,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接受订单的方式中,传统性的电话和传真普及程度非常高,电子邮件的使用比例也达到了61.1%[7]。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包含的模式增加,对信息技术更新的愿望也非常强烈达到62.3%[4]。

与国外的物流巨头相比,中国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2002年“911”事件发生,强大的物流信息技术为跨国物流企业赢得了竞争优势,他们更容易得到跨国制造和生产企业的青睐[11]。因此,发展现代物流、普及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中国的物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结论及建议

全球化是各个国家都在经历的一个长期的,对每个地方的社会、经济、空间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的过程。借助经济地理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的全球生产网络(GPNs)的形成,使物流业和组织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处于物流市场快速扩张阶段,市场的结构,供应链的组织方式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和震荡,处于转型阶段。在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物流行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全球尺度下中国港口地位的崛起,成为全球物流运输网络中重要的物流运输节点和区域;中观层面,跨国物流企业的抢滩使中国物流市场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国企垄断经营到国企、民营、外资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微观层面,即时生产模式使物流业务外包比例提高,第三方物流市场扩大,配送中心的地位凸显,物流信息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促使物流供应链不断整合。

在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的物流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不断细分的物流市场中明确自己的定位,抓住这一时机,发挥自己的专长,学习国外公司带来的先进的管理经营理论和信息操作技术,采取联盟或是合作方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护和发展自己。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需要对本土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一定的扶持和帮助,促进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提升本地物流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作用和价值分成。

(编辑:李 琪)

[1]Hesse M,H Y.Whither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in Economic Geography?Past,Present,and Futur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A,2006,38(7):1193-1204.

[2]Rodrigue J-P.Transportion and the Geographical and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Growth and Change,2006,37(4):510-525.

[3]HesseM,Rodrigue J-P.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Role of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J].Growth and Change,2006,37(4):499-509.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Markus Hesse J-PR.The Transportation Geography of Logistics and FreightDistribution[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Geography,2004,12:171-184.

[7]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供应链现状: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Cheung R K,Tong J H,Slack B.The Transition From Freight ConsoliDation toLogistics:the Case of Hong Kong[J].Journal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3,11:245-253.

[9]Lasserre F.Logistics and the Internet:Transportation and Location Issues are Crucial in the Logistics Chain[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4,(12).

[10]Rutner SM,GibsonB J,W illiams S R.The I mpactof the Integrated Logistics Systems o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3,39:83-93.

[11]Aoyama Y,Ratick S,Schwarz G.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he U.S.Logistics Industry:An Economic Geography Perspective[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06,58(3):327-340.

AbstractThe role of logistics industry plays both in countries’level and in enterprises’level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Some scholars and governmental officers had realized that.But the geographers’research often neglected this field.W ith the help of the infor 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can transfer the production,transportation,assembling and distribution sectors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and maintain the headquarter,R&D,marketing sectors in developed countries.Thus,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was formed with the TNC as the core company.Each part of the world was involved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GPN)to different extent.Economy geography lends a good tool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GPNs are shaping the regional logistics industry.The empirical research using secondary data shows that under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China had been one of themost importantmanufacturing bases in theworld.China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node in the global logistics net workswith four of the five biggest container ports in the world in 2006.As the openness of the Chinese logisticsmarket,the global biggest integrators entered the Chinese logistics market.W ith the nation-owned firms,private logistics firms,it also becomes one of three importantpartsof the logisticsmarket in China;the impactsof GPNs 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lso include:the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outsource more logistics business to the professional logistics company,which enlarges themarkets for the Third PartyLogistics(TPL)service providers;more andmore firms induce in the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L IS);the role of distribution centerplayed has beenmore andmore important in thewhole supply Chain,whichmade a great change in themode of the logistics network organization.In a word,the supply chain of fir ms becomesmore and more integrated;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ogistics firms of China.Under this circumstance,the logistics fir ms in China should realize the chances and the challenges that globalization brought in,make reasonable judgments,and take the strategy of alliance or cooperation with other firms to survive themselves.

Key words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GPNs);logistics industry;China;economic geography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Its I mpacts 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of China

ZONG Hui-m ing1ZHOU Su-hong2YAN X iao-pei2
(1.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2.Center for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China)

F062.9

A

1002-2104(2010)03专-0030-04

2010-01-16

宗会明,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城市物流。

周素红,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闫小培,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40125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40401019)资助。

猜你喜欢

供应链物流生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