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中国润滑油行业报告

2010-09-28高辉马爽孙忠镭

润滑油 2010年6期
关键词:用油基础油润滑油

高辉,马爽,孙忠镭

(1.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辽宁大连 116023;2.中国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大连 116001)

2009中国润滑油行业报告

高辉1,马爽1,孙忠镭2

(1.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辽宁大连 116023;2.中国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大连 116001)

文章就 2009年全球润滑油市场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国润滑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以及国内润滑油的生产和供给状况,阐述了经济增长模式、新能源发展等对润滑油市场带来的影响,并指出目前润滑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润滑油;基础油;市场;行业现状;趋势;汽车;生产

Abstract:Global lubricant m arkets in 2009 are review ed in this paper.The overall status of Chinese lubricant industry and the production&m arketing status of dom estic lubricant are analyzed.The effects of econom y grow th mode and new energy developm ent on the lubricantm arket are discussed.An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o lubricant industry are pointed out. At sam e t im e,counterm easures and suggest ions are put forw ard.

Key words:lubricating o il;base oil;m arket;industry status;trend;automobile;product ion

1 全球润滑油市场回顾

1.1 全球润滑油需求情况概述

2009年,受全球经济的拖累,润滑油需求降至一个谷底,下降幅度超过 12%。克莱恩、福斯两家公司分别对 2009年润滑油需求量进行了估测。克莱恩认为,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大约为 3295万 t左右,较 2008年下跌 13.7%。福斯公司认为,2009年,全球润滑油需求量发生了 12%~13%的下滑,不含船用油全球润滑油需求约为 3200万 t。其中,欧洲市场需求下滑了约 17%,美洲市场稍微好一点,下滑了约 13%,而亚太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需求则下滑了 10%左右。这是自 1990年以来全球润滑油需求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此前两次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发生在 1991年和 2001年,跌幅分别为 6%和 7%。未来几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性增长阶段,预计到 2013年全球润滑油需求将达到 2007年的水平,见图 1。另外,由于2009年中国润滑油需求的V型反转提前发生,中国石油润滑油的销量实现 180万 t,超过全球总需求的5%,一举超过 Chevron公司,成为全球第四大润滑油供应商,紧随壳牌、埃克森美孚、BP之后。前三名润滑油销量分别占全球润滑油销量的 13%、11%、和 8%。排在 5、6位的分别是 Chevron和中国石化,两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4.8%和 3.9%。1.2 原油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基础油价格震荡向上

图1 全球润滑油需求量变化趋势

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全球产生了强烈的通胀预期,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虽然原油需求在2009年十分低迷,但价格却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 WTI原油价格从 1月 6日的 48.58美元/桶增长到12月 31日的 78.87美元/桶,增长了 62.35%,见图2。

图 2 2007年 12月 -2009年 12月国际原油价格趋势

基础油价格在 2009年 3、4月份出现了全年的最低点,随后开始筑底反弹。基础油 150SN价格从3月份的 560多美元恢复到 750左右,涨幅为 30%左右,但纵观全年,整体涨幅不超过 10%,见图 3,远落后于同期原油价格涨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全球润滑油需求锐减 13%左右;②基础油整体产能存在较严重的过剩;③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润滑油供应商都处于漫长的去库存过程中;④基础油价格相对原油价格的滞后效应决定基础油价格谷、峰值的出现都将滞后于原油价格。

图 3 2008年 1月 -2009年 12月 I C ISCFR(HV I150SN)价格趋势

1.3 润滑油消费重心加速由北美向亚太地区转移

据初步统计,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 G DP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美国为 -2.4%,日本为 -5%,欧元区为 -5%,俄罗斯为 -8%,巴西为 -5%。全球经济主要的增长来自亚洲,中国 G DP增长8.7%,印度GDP增长6.5%,其他东亚新兴经济体的 GDP增速为6.6%。未来 2~3年内,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经济隐患。与其形成鲜明对比,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依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全球润滑油消费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继续提速。2009年亚太润滑油需求占全球的比重上升 1.5%,达到了 36%,北美地区和欧洲分别下降了 0.5%和 1%,分别占19.5%和 25%,另外,中东和非洲占 11%,拉丁美洲占9%,见图 4。1.4 全球基础油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图 4 2009年全球各地区润滑油需求所占比例

在过去两年中,Ⅰ类基础油日产量由 68%降至62%,Ⅱ、Ⅲ类基础油及环烷基础油分别上升了3%、2%和1%,分别达到 23%、6%、9%。其中Ⅲ类基础油增速最为显著,增长幅度接近 50%,如图 5。全球润滑油需求量的锐减、Ⅰ类基础油严重过剩、全球新兴经济体产业升级加速、汽车环保法规的日益苛刻等四大因素决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全球基础油结构调整将加速进行。预计到 2013年年底,Ⅰ类基础油产量将降至 50%左右。

图 5 2007-2009年基础油产能变化情况

2 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状况概述

2.1 2009年润滑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2009年,由于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 1350万辆,出现井喷式增长,促使中国车用油需求增长超过12%,成为驱动中国润滑油需求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同时,由于大部分工业品产量实现了V型反转,煤炭、汽油、煤油、钢铁、水泥、铜、铝、焦炭等多种工业品产量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促进了工业用油需求在 2009年下半年开始快速恢复增长。2009年中国润滑油需求量达到 603万 t,增长率为2.4%,见表 1。

表 1 2000-2009年中国润滑油市场需求量

2009年汽柴油的产量分别为 7194.77万 t和14126.79万 t,按照“润燃比”1.4%计算,2009年发动机油的消耗量约为 298.50万 t。按照齿轮油等辅助用油需求与发动机油需求之比为 1∶8计算,则其他车用油需求约为 37.31万 t。两者合计约为335.81万 t,占总需求的 55.69%。其中汽油机油消费量突破 100万 t,约占车用油需求的三分之一,见图 6。

图 6 2009年中国各类润滑油消费比重注:柴机油需求中含工业柴油机油及工程机械柴机油消耗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斩获180万 t销量和 130万 t销量,整体市场占有率超过 50%,中国石油以 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中国润滑油市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上升一位,成为全球四大润滑油供应商之一。中国石化润滑油销量较 2008年增长 10.5%,达到 130万 t,其中包装油终端比重达到 68%,同比提高 7个百分点。国际公司中壳牌 (含壳牌统一)市场占有率接近 10%,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国际公司。美孚以超过 5%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BP嘉实多(含东风嘉实多)、福斯、道达尔 &Elf、加德士等几家国际公司的产销量也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地方品牌中玉柴润滑油公司全年产销量超过5万 t,未来 5年该公司产能将扩展到 15万 t。“潍柴动力”、“东风嘉实多”也正在加快发展自己的润滑油品牌,拓展汽车售后服务市场。2009年具备一定规模的地方品牌如龙蟠、奥吉娜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见图 7。2.2 基础油的生产与供给分析

图 7 2009年中国主要润滑油品牌消费量

国内基础油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产能合计为 500万 t左右,中海油近两年基础油产能增长较为迅速,随着新项目的相继投产,其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长。200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向市场供给基础油共265万 t,中国石油供给 170万 t,中国石化供给 95万 t。中海油及地方炼厂和非标油、再生油产量约120万 t。三者合计约为 385万 t,见表 2。

表2 2000-2009年基础油供给构成情况 万t

进口基础油数量约为 185万 t,同比激增 35% (见表 3),接近总需求的三分之一。

进口基础油主要来源分别为新加坡、日韩、俄罗斯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其中新加坡、日韩占据绝对主导,占总量的 80%以上。展望 2010年,两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将更加明显:总需求中进口基础油占三分之一;国内基础油产量中海油及地方品牌占三分之一。

表 3 2008、2009年中国基础油逐月进口量及平均单价

图8 中国进口基础油来源分布

2010年,中国基础油结构调整进一步加速,中国石油方面,克拉玛依炼厂改造已经完成,产能从40万 t增加到 60万 t。另外,大连 30万 t的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及抚顺石化扩产改造新增 30万 t项目都已经进入可研阶段,如果两个项目进展顺利有望在 2010年开始建设。ⅡⅢ类基础油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长,中国石油将分别关闭锦西、玉门、独山子各自 20万 tⅠ类基础油产能。中海油方面,惠州50万 tⅡ、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已经进入可研阶段。

2.3 两大集团在细分市场取得显著成绩,市场营销工作有序进行

2009年,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针对航空航天、钢铁冶金、采矿、炼化、石油、电力、泵阀及气输送应用、电子及微电、高温应用、金属加工业、轴承应用、汽车运输业等 12大行业推出了全面解决方案,旨在服务这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开展,中国石油与以上 12大行业的很多龙头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后的产品与服务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中高端工业用油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车用油方面,中国石油继续深化与陕汽、重汽、一汽、东风等公司的合作,同时与长安铃木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装车用油量获得较大幅度提升。船用油方面,继 2008年昆仑签约马士基之后,昆仑又获得世界著名船用发动机OEM——“曼”公司的技术认证,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二家获得该认证的公司,第一家为美孚润滑油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整体思路与中国石油较为类似,在重点与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提出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口号。

3 中国润滑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 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低碳技术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博弈焦点,未来快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技术必将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低碳技术包括生产领域的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也包括下游消费行为方式的改变。这给中国中高端润滑油的增长提供的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场低碳经济革命过程中,石化行业的加速升级将带动润滑油基础油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同时,中高端润滑油市场的高速增长也将带动润滑油企业利润率的提升,这对润滑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高性能产品将是大有裨益的。看到机会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过去很多年,由于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基本上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无序竞争状态,使很多行业的企业在技术与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市场。中国经济快速转型让很多企业的技术出现断档,不得不再次大规模的引进外来技术来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过去的经验看,一旦某一行业较为普遍的引进外来技术,将导致其配套体系全盘引进外资技术提供方的配套体系,从而使民族品牌难以染指这一高端、高利润的空间市场,这是摆在民族润滑油品牌面前的一个主要障碍。要跨越这一障碍,民族润滑油品牌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创新,使自身产品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外资配套供应商的油品质量;第二,积极做好国内外相关设备、机器标准的认证工作,使自身产品符合引进设备与机器用油要求;第三,做好战略规划,积极抢占市场制高点,提前在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2 新能源用油需求高速增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9年,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风电装机容量更是连续 5年增幅超过 100%,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按照规划,到 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 2.9×108kW,约占总装机的 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8.6×107kW,风电装机接近 1.5×108kW,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107kW,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 3.0×107kW,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 30000亿元。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带给润滑油行业的机会主要有以下 5个方面:①传输新能源发的电,需要对传统电网进行系统改造,从此使电力行业相关用油需求出现持续的快速增长;②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各大新能源生产基地将需要消耗工业油;③新能源基地建设施工带来工程机械用油需求 (仅酒泉风电基地工程总投资就达到 1200亿元);④新能源发电设备的装机用油,如风电的齿轮箱油等;⑤风能等发电基地的售后服务用油。新能源爆炸式增长对润滑油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等领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否在短期内满足这些要求将成为润滑油企业能否分享新能源用油需求爆炸性增长这一巨大蛋糕的关键。另外,润滑油企业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也是影响其获得市场份额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

3.3 车用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国 2009年累计生产汽车 1379.10万辆,同比增加 48.3%;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 46.2%,超越 2002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 37%的历史记录;产销增幅同比提高了 43.3个百分点和 39.6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 1038.38万辆和 1033.13万辆,同比增长 54.1%和 52.9%;商用车产销 340.72万辆和 331.35万辆,同比增长 33%和 28.4%。2010年前两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2月份分别实现同比增幅 143%和 46.25%。累计实现销量 287万辆,几乎是美国同期汽车销量 148万辆的两倍。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增长期。

图 9 2000-2009年汽车产销量及销量增长率

未来几年中国汽车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从而带动车用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将是润滑油市场较为确定性的增长机会。

当然,在汽车行业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国内润滑油公司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这不仅表现在汽油机油高端市场被国际公司牢牢掌控,渠道及终端拓展依然没有更好的办法。更重要的是,随着商用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排放法规的日益苛刻,国内商用车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合资时代。2009年 7月初,中国最主要的大型发动机供应商“潍柴动力”与德国“博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加速促成了重卡领域的领导者“中国重汽”走向合资之路。一个月后,德国 MAN收购了“中国重汽”25%股权,未来,中国重汽将大范围的采用该公司的技术、产品和相关标准。同期,一汽、福田、江淮、陕汽、东风等商用车制造商也开始加速了合资进程,具体合资情况见表 4。从中国乘用车的经验看,合资直接导致的后果将是合资公司全盘采用外资一方技术与标准,配套体系全面采用外资一方原有配套体系。对于民族润滑油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民族品牌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储备下一代商用车油所需的润滑油的生产能力,加速开发超长换油里程的商用车润滑油;②加强与商用车企业的沟通,针对下一代商用车技术标准、对油品的要求,有针对性的研发满足其需求的产品;③提前通过国外汽车制造商的相关认证与标准审核。

表 4 2009年中国商用车制造商合资进程表

3.4 基础油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

2009年,中国车用油增长幅度超过 10%。未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扩大,国内车用油较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延续。这形成了对Ⅱ、Ⅲ类基础油的强力拉动,而从国内的产能分布看,Ⅰ类基础油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Ⅱ、Ⅲ类基础油相对短缺(见图10),短期内这种矛盾将难以解决。基础油结构性矛盾将产生以下问题:①各种润滑油细分市场需求快速升级,但受制于资源状况,民族品牌的产品升级速度将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从而错失很多市场机会;②进口基础油数量激增,2009年进口基础油比例已经接近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与 2008年比较同比增长35%。这进一步降低了行业整体利润,加剧了恶性竞争。3.5 加油站、互联网等新兴渠道的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图 10 2008年国内基础油品种结构

车用油的销售渠道中售价从高到低依次为:4S店(含特约维修站)、汽车连锁养护中心、社会修理厂、润滑油商店、加油站、汽配城、互联网(B2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成熟车主开始选择加油站渠道和互联网渠道。选择加油站渠道原因是这一渠道可以为他们带来低价与品质保证。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选择加油站渠道的消费者数量将出现进一步的增加。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渠道是互联网渠道,这一渠道无店面展示成本费用,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完善,其低成本竞争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2009年,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262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100%。未来,随着互联网购物环境、网购人数的增加及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期。目前,美孚、壳牌、BP嘉实多、昆仑、长城等品牌都开始有意识的拓展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面对这一全新的渠道的拓展,对每个品牌来说都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谁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谁将获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信赖。

Chinese Lub ricant Indus try Rep ort,2009

GAO Hui1,MA Shuang1,SUN Zhong-lei2
(1.PetroChina Dalian Lubricating O ilR&D Institute,Dalian 116023,China; 2.Liaoning B ranch,PetroChina Kunlun Gas Co.,Ltd,Dalian 116001,China)

TE626.3

A

2010-10-08。

高辉(1964-),女,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基本有机专业,从事科研管理多年,现任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所所长,已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1002-3119(2010)06-0001-08

猜你喜欢

用油基础油润滑油
无灰液压油在航空锻造企业的开发
深化改革激发润滑油经营活力
昆仑润滑油
供应过剩致润滑油基础油利润下滑
船用油市场进入行业调整期 调油利润较去年呈下降趋势
欧洲基础油市场格局生变
长城润滑油
发动机润滑油(三)
选择润滑油的常识和技巧
汽车用油压开关防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