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结构转变为社会保障消费拉力
2010-09-27郝利杰
郝利杰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经济增长结构转变为社会保障消费拉力
郝利杰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而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转变的实质是对需求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给约束型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约束型经济,需求结构的调整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要把我国的需求结构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变到依靠国内消费上来。而目前,我们居民的收入低,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城乡收入差距大,这成为制约我国需求结构调整转变的的一大因素。因此,进行积极的社会保障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成为目前国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社会保障改革;投资;消费率;出口;经济体制改革①
每一次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都会导致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都会引发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危机是“创造性破坏过程”,是对传统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经济结构的刚性调整,也是新方式、新结构创造性发展的良机。
从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而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对需求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给约束型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约束型经济,需求结构的调整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一、出口与投资降低造成经济减速
2010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但是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态势呈现先高后低的态势,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11.9%,而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10.3%。这主要是由于出口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过大造成的。随着下半年中央投资政策的改变和出口的减少,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减弱,唯一有望保持增速的是消费,上半年接近20%的增幅,已经给人以惊喜。尽管房地产的调控,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部分消费,但在调结构成为主调的当下,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补贴措施,仍会掀起不小的消费潮。但是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过低,只有35%,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情况下,消费的增长仍然不足以弥补投资和出口可能的环比衰退。
二、问题——中国居民收入低消费不足
(一)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大约为45%,而拉丁美洲国家占比大约为35%。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40%,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报酬中已经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缴款,因而与对方可比的我国劳动者净报酬所占比重应与拉丁美洲国家的情况更为接近。
图1 居民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均为名义增长率〛)
从历史视角看,欧美国家在1860~1940年间,包括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和资本家的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分别为77.5%和66.5%。而我国当前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水平估计大体在46%左右,则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同样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消费率低而储蓄率高
近年来在家庭部门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下降的同时,部门内部总储蓄所占的比重仍在上升,这意味着居民最终消费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在下降。
居民家庭的收入消费倾向是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的,居民家庭的收入越高,其新增收入中用作消费的比例也就越低,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消费倾向本来是比较高的,但收入增长较慢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能力。这就导致了整个家庭住户部门的收入增长高于消费的增长,储蓄的比重不断增加(表一)。如果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观察,所得的结论也是一样的。从表中可以看出,最终消费的比重从73.5%下降到62.1%,下降了 11.4 个百分点。
假设2007~2009年居民最终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每年下降0.75%,以2007年居民最终消费比重62.1%为起点,那么2009年居民最终消费在家庭住户部门中的比重将下降为62.1% ~(0.75%2)=60.6%。经过对居民、政府、企业三者储蓄率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我国居民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和企业储蓄增加,也就是说可花的钱基本都在政府和企业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政府支出应更多地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变,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表一 2000—2007年家庭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的使用去向(单位:%〛)
三、路在何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消费
要真正实现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目标,除了继续执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刺激政策,还应在制标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奠定治本之基,不断构建和完善推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制度保证基础。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理论阐述,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储蓄的影响。
(1)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消费就会减少。社会保障可以减轻居民的生活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期,进而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以养老保险为例: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居民会根据他对未来消费情况的预期来平均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如果居民对他在退休后的收入能够有比较好的预期,尤其是降低了他的养老风险,那么他将会减少现在的预防性储蓄,而把目前的收入用于当期的消费。至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能够对消费有多大量的影响,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函数:Econ=(α+β)dpi+γ
Econ:每个居民每年的消费支出dpi:居民可支配收入
α,可支配收入待定系数β,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
γ:相对应的随机扰动项
(2)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到,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总消费一般取决于总收入。人民还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规律,即在一般情况下,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得那么快。假设Cw代表消费量,而Yw代表收入,Cw与Yw是正相关的关系,Cw∕Yw总是小于1。居民在收入增加后,即时的基本需求的满足,往往是比储蓄动机更强的动机。以我国农村为例,目前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状况未达到其认为的舒适程度,因此,在推行一系列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后,在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居民为了满足自己舒适的生活要求,短期内必将会收入中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进而刺激农村市场。
图2 农村居民年消费额与社会保障支出额的关系
如图2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消费总额和社会保障支出都在逐年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03年之前的增长幅度不是很大,但随着近几年国家社会保障支出额的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有较大提升。
(二)具体措施
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给付和投资管理工作;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来源。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乡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制度,继续执行对工伤保险的无责任补偿原则和个人不缴费原则;做好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给付工作。进一步做好社会福利工作,尤其是老年、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的社会福利工作,为“三无”人员提供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扩大社会救助的形式,除了提供物质帮助外,还应提供思想、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帮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简化对申请人资格的调查和审核程序,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社会优抚工作,提高对革命残疾军人和革命烈属等的优抚标准。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在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借鉴参考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抓紧拟定《补充养老保险条例》和相关法律规章,同时也要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明确筹资渠道。构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住房福利制度,实施公共房屋计划,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总体来说,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大环境,需要积极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减少使用行政手段和行政命令,借鉴国际经验,在不伤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医改方案和模式。核心问题是要切断医疗机构和药厂的利益关系,同时又不损害双方的利益。可以借鉴美国医改和香港的成功经验:把保证公益性做为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更重视改革政策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并在执行中实现充分的统筹与协调,让科学发展观在执政环节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全面推进医疗信息化,努力使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使监管者和患者都能够方便地进行评价和监管。
2.积极构建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体系。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和增殖性原则。结合我国现实,应该对社会保障资金采用严格的限量式监管。主要工作:一是建立独立、透明的社保基金监管委员会,成员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保基金理事会、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人员组成,并吸收有关专业人士参与,负责对社保基金运营的专业化监管。二是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保基金运营信息披露制度。四是继续加强基金运营的行政监管。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结 语
随着国家投资的减速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降低,加大消费的刺激力度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改革力度,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扭转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的趋势。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让中国居民有能力消费和有信心敢于消费。
[1]魏众.中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及对策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8).
[2]刘伟,蔡志洲.国内总需求结构矛盾与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经济学动态,2010,(7).
[3]全林远,赵周贤.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实现两个转变,人民网,2010-04-17
[4]国务院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我国投资率和消费量有关情况分析[R].内部报告.
[5]岳华峰.8 万亿谜题[J].中国经济信息,2010,(14).
[6]张兴军.中国问题求解[J].中国经济信息,2010,(15).
[责任编辑:胡小林]
F202
A
1004-7077(2010)06-0104-04
2010-11-10
郝利杰(1985-),男,河南焦作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社会保障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保障制度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