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2010-08-15贾文言徐玲
贾文言,徐玲
(枣庄学院 政法与历史学系,山东 枣庄 277160)
论世界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贾文言,徐玲
(枣庄学院 政法与历史学系,山东 枣庄 277160)
世界史学科的德育渗透远不如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虽然列入德育课程体系,但是忽视了世界史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德育课程体系中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涉及到一部分世界史的内容,但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世界历史,这种状况导致了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思维狭窄、视野不开阔、对多元的政治思想文化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
世界史;教学,德育功能①
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世界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兴替史,它展现了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各种文明的流动、发展与变化。
对于世界历史而言,中国历史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了世界历史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进程。当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衰落中断的时候,唯有中国的历史始终没有中断和停滞,它是惟一的由古文明直接发展至今的大国,而且一直发扬光大,可以说,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其他民族所不可替代的贡献。
将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历史的范围中去,了解我们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的坐标,它从古代的辉煌到近代的落魄,再到当今时代的重新崛起,增加对祖国的深刻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通过对世界史和创造了不同于中国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其他文明国度的历史进行全面的了解,使得学生了解世界的多种文化以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这样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明的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差异,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尊重认同欣赏其他文明,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文明相比较,扬人之长,揭己之短,从而引发反思,这是更高层次爱国意识的塑造,有助于摒弃民族自大的心理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提升爱国主义情操和树立有益的历史观,为学术和知识建立牢固的情感基础。只有了解了这样的历史,我们才能为我们的民族在古代社会所取得的各种优秀成果和所达到的历史高度从内心感到由衷的自豪;只有了解了这样的历史,我们才能为我们的民族在近代社会所遭受的苦难和屈辱做出反思和抗争;只有了解了这样的历史,我们才能在培养正确民族观的基础上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增强竞争意识,培养正确的国际意识。
世界历史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整体过程的展现。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不同社会之间通过互动交融而形成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地球村”,此时,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要珍惜本国的文化与传统,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国际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解。因此,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成为了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备的高尚修养。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发展,对他国文化的尊重、认同和欣赏显得越来越重要。[1]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中国与世界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走向一体化,世界与中国的相互影响与激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熟悉本国历史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提高整个民族的世界历史知识与素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走向,以及对于全球化时代挑战的分析已经成为了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个大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必需的胸怀与气度,也是一个面向世界、把握未来的民族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眼光。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是一个民族自信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民族自强并崛起于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3年11月主持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时曾说:“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并强调:“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历史发展提供的经验教训,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进一步认清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规律性趋势,更好地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2]
这样从我国的全球战略出发,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与全球的关系,必须从全球的观点认识中国以及中国与各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全球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进程,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宽容,从而引导学生培养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参与世界的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这种国际意识的培养,既符合时代的精神,又可以大大丰富世界历史教学中德育目标的内涵。
三、增强对大国崛起兴衰的规律认识,培养正确的崛起观。
世界历史在展现各种文明不断兴替的同时,还为我们展现了世界大国的崛起、霸权与衰落。单单就1500年以来的历史而言,先后就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个国家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展现了它们的崛起与兴衰。大国的崛起与兴衰不仅仅是展现了几个大国崛起与兴衰的故事,更是留下了各种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而言,大国崛起的历史留给我们诸多的历史教训:首先一个国家是否崛起其核心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最根本的是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技术、教育和人口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树立新的崛起观,只有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人均GDP、科教、人口素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发展程度,并逐渐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我们才能谈得上崛起。其次崛起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绝对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国家一旦出大问题,任何“崛起”企图都将流产,结果是国家地位的下降或者沉沦;而下降和沉沦就不会是和平的。三通过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影响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很多,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四是历史上的大国崛起是一部充满了侵略、掠夺、压迫以及剥削的血腥殖民历史和强权威胁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政治制度建设的贡献、科技与教育的力量,但却无法掩盖殖民性质的侵略观、压迫性质的文明观、掠夺性质的生存观、剥削性质的崛起观。五是崛起意味着冲击和改变现有的世界格局,国际社会面临如何适应这一事件的调整。历史经验告诉显示,仅仅崛起本身就会引起猜忌、疑惧和提防,甚至是严重的军事冲突,犹如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谈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所指出的那样:“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惧,从而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3](P23)
四、增强对于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培养健康的国民心态。
世界历史还是社会形态的发展历史,在这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交替产生。尤其是近现代历史时期的历史主线,一方面展现了世界资本主义近400年的发展繁荣停滞乃至危机,另一方面又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潮、运动与制度、经验和教训。世界历史的这些内容与素材,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了现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的范围,并组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改变了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比。这个时候,时代主题悄悄地发生了转换,即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时代主题的转换给我们全面认识时代问题提供了可能,也给我们认识世界革命层面上的时代特征及其革命主流提供了依据。
与此同时,20世纪的世界资本主义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相当的政策调整,这些对于缓和矛盾、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些新变化,是世界革命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相互共存相互竞争的结果。而另一个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和各种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存局面,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很难达到兵戎相见的程度。但是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依然存在,它们依然会输出霸权主义、局部战争以及武力,它们遏制演变社会主义的战略也绝不会改变。资本主义也绝不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制度,马克思百年前所指出的社会主义仍将是惟一的选择。这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信念,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经过20世纪的发展,资本主义缓解弥合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把推进世界革命作为走向社会主义的一般性运动,已经失去了在20世纪上半期所形成的基础。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积极地去思考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并形成对于形势的一定的洞察力。可以说这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的国际形势,世界历史是我们最好的老师。”[2]要深刻的了解现代问题,就必须确切地认识过去的状况,通过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能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角度树立进步意识,从而看清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光明前途,以乐观的精神看待人类的前途,帮助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既能够认识和了解人类过去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各个历史时期历史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了解各个国家,批判和思考当代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深刻地意识到当前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方面显现的新特征,从而使他们认识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更清晰地应对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遇到的历史考验。
可以说,世界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认清世界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和世界发展进程,进一步了解国情,使我们更理性的看待过去的屈辱史和当前的国家利益,密切关注时代的特征,与时俱进,培育与目前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民心态。
五、培养珍惜和平的理念,强化科技与环保意识,创建和谐世界。
世界历史是一部世界和平与战争史,它展现了和平与战争两种趋势的较量和嬗变,这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多元世界下构建“和谐世界体系”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单单就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间而言,和平仅仅存在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受了空前的灾难,60年来虽然我们没有重蹈覆辙,所有的危机和冲突都没有导致新的世界大战。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安然地去享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因为今天的世界依然不太平,新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忘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带来的沉痛教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珍惜和平,理解其价值,但是除了珍惜和平,我们更要探讨导致战争的原因,并根据这些成果去指导我们的实践,例如有些学者就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国际体系的角度去探讨大战爆发的原因,指出大战爆发的原因很多,但是根源在于“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及其国际联盟,“既不能取消一切足以引起战争的原因,复不能重建一个权力平衡的局势。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并对目前联合国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4]
珍惜和平,正确的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振兴中华离不开对于世界形势的客观务实的了解和深层次研究,没有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就谈不上营造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也谈不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共赢。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通过观察世界历史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来看,从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代,从那时起,世界各国开始由农业文明时代步入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在这一进程中,世界经历了三次现代化的大浪潮,而这三次现代化浪潮的动力和源泉无疑都来自于科学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孕育的生产力,科技革命与现代化浪潮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在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文明内部的科技发展引发了生产力的快速膨胀,这给文明带来了繁荣与富足;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这种生产力的进步也在更大的层面上促进了各个文明之间交流和融合,而这种交流与融合反过来又促进了文明的生长与发展。认识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有助于我们树立科技意识。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实质是人开发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与提高,人类在与开法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良好的人工环境,完善了自己,但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这种破坏还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旗号之下加速进行。为了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其环保意识。
在这里和平理念的培养,其目的在于避免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因为只有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才能使得不同的文明得以共存和发展,而不同文明共存和发展的意义在于“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5];强调科技与环保意识的培养,其要义在于,通过重视科技与环保使得人与自然可以达到和谐相处,因为“关爱自然,善待自然,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一个失衡的地球是支撑不齐现代文明大厦的。”[5]可以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推进,构建和谐世界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而通过培养和平的理念与科技环保的意识,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宽容多元、尊重差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从而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综上而言,世界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在通识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有着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可以说,在高等学校推广世界史通识教育,对于挖掘世界史学科的德育价值、发挥世界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实现世界史学科的德育目的,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张海星,高晓.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世界史教学[J].历史教学,2007,(1).
[2]齐世荣,等.培养世界眼光,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座谈会纪要[J].世界历史,2004,(1).
[3][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卷)[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曹胜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启示[J].枣庄学院学报,2005,(6).
[5]温家宝.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社会[J].国务院公报,2006,(2).
[责任编辑:张伯存]
G633.52
A
1004-7077(2010)06-0012-04
2010-10-26
贾文言(1981-),男,山东泰安人,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与中外古史比较研究。徐玲(1964-),女,安徽萧县人,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及政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