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劳动观念 养成勤劳品格
2010-09-25汤晓文吕玲玲
汤晓文 吕玲玲
[摘要]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越来越走向职业化,就业者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劳动品格的培养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就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作了可贵的探索,对广大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实现顺利就业大有裨益。
[关键词] 劳动教育品格培养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劳动正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劳动技术教育是从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人的性格形成和人格的完善也有着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劳动教育的状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似乎有些偏颇。认为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应追求高学历、高技术。劳动技术教育是低档次的,其作用微不足道。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家长片面强调子女的学业成绩和考试分数,希望子女把所有的时间全用在学习上,不让他参加任何形式的劳动(本文指体力劳动),即使孩子有时想帮助做点家务也总是说:“还是我来吧,你去写作业。”还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包办了家庭及孩子所有生活方面的事务,孩子只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常常无所事事,许多孩子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网吧、游戏室或言情武侠小说里。许多学校也只抓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学,从不对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致使许多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缺乏劳动观念、缺乏创业能力、缺乏动手能力,甚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二、开展劳动数育的意义
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中外教育史上的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我国南北朝时期教育家颜之推就曾严厉抨击过轻视劳动、脱离实际的封建士大夫式教育,说那种腐朽空泛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且体质羸弱,“及有试用,多无所堪……保奉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明代哲学家朱熹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应从培养行为能力的洒扫应对开始,应从小让他们“学其事”。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劳动教育,即人的劳动品质的培养,不仅是未来好的公民或不好的公民的教育,而且是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他认为,劳动不仅具有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上的意义,而且更具有道德修养和精神锻炼上的意义。
诚然,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许多体力劳动智能化,减轻了体力劳动的强度,但并没有完全排斥体力劳动,也不能完全取代体力劳动,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日后都可以成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才。社会上仍然有许多领域、许多行业需要勤于和善于从事非智力劳动性工作的体力劳动者。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指出的:“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
当然劳动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拿铁锹铲土,用锄头挖地,它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意义上突出地表现为日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勤劳。勤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基本前提。记得1939年,毛泽东同志曾讲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诚实劳动,不脚踏实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哪怕你才气盖世,满腹经纶也将一事无成。何况没有勤劳的品格哪来的渊博知识?勤劳作为一种优秀品质它不会自然而然产生于人的心中,它只能在某种环境里,在有目的有组织的长期教育下,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出来。
三、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校外生产劳动。例如搞好校园卫生、美化生活环境、打扫教室寝室等等。笔者作为长时间在职业学校工作和生活的人,经过长期的劳动教育实践,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把劳动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每个星期安排一个班的学生于每天下午进行两个课时的值周劳动,由劳动老师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劳动内容是打扫校园内的各条道路、走廊、草坪、水沟等。劳动开始前让学生学习《劳动课实施细则》,由教师向学生讲清值周劳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注意事项,要求他们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认真负责,按时完成任务。在劳动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尤其是独立完成某项任务的学生,觉得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从事体力劳动有点难为情,怕别人笑话,表现出不想劳动不敢劳动的焦躁心理。这时我会与他(她)站在一起,和他(她)一起劳动,既可减轻他(她)的心理压力,还可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劳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烈日当头晒、臭气熏人鼻、蚊虫绕人飞的恶劣环境,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不愿动手,这时我会亲自拿起工具主动干活,并号召大家一起行动,激励他们吃苦耐劳,尽快把任务完成。因有老师的参与和鞭策,学生也就不好意思站着不动,纷纷加入劳动的行列……久而久之,学生对恶劣的劳动条件己无所畏惧,养成了愿意吃苦耐劳、敢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学生完成任务后由老师验收并根据劳动态度和劳动效果评出得分,作为劳动课成绩的主要依据。对于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完成劳动任务者,除了在分数上给予肯定外,学生科、教务科还给予通报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与乐趣,同时在全校营造出一种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舆论氛围。
当然,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是为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目的,可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或许,单单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的任务或纯粹为了勤工俭学意义上的劳动技术教育己不太为人们所重视,但作为一种育人方式,一种让他们从小懂得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的基本途径,一种能够养成团结合作、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等诸多优秀品质的有效手段,劳动技术教育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相反,值得我们大家努力去探索它的途径、方法和规律,让它在一代一代人才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2] 《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