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盐碱地苜蓿出苗与保苗技术试验
2010-09-25杜高唐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工作站256617
杜高唐 (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工作站 256617)
山东省滨州市地处渤海沿岸,滨海盐碱104.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7%,由于地表含盐量高,制约了粮棉生产种草改土、种草养畜是实现农牧业良性循环,提高收益的良好措施。为此,笔者在选择耐盐苜蓿品种的基础上,以中度盐化土壤为试验地开展了苜蓿保苗技术研究,以期为今后在盐碱地大面积种植苜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种子来源 从无棣县畜牧局购进的无棣紫花苜蓿。千粒重1.8g,净度85%,发芽率88%。
1.1.2 试验地 设在滨城区单寺乡,过去为不适宜农作的盐碱地。经取土委托滨城区农业局土肥站化验,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0.9882%,全氮0.0518%,速效磷0.00397‰,速效钾0.08‰,全盐量为0.381%,总体评定结果为:肥力偏低,属中度盐碱地。
1.2 方法
1.2.1 不同播期试验 设计为4个播期。3月10日顶凌播种、5月4日春播、8月10日夏末秋初播种和9月10日秋季播种,每个试验小区12×5m2,3次重复,随机排列。
1.2.2 开沟躲盐试验 春季在试验区开沟。宽25cm、深15cm,地表筑20cm宽的土埂,同时把沟底翻起促进风化。经雨季淡水洗淋,沟底盐下降,并部分转移到沟背略高处,另外在相邻地段进行平播试验对照。
1.2.3 种植田菁改盐试验 在试验区,开展田菁、苜蓿轮播试验,进行出苗、保苗对照试验。第1年6月4日播田菁6个试验小区,其中3个小区8月初翻耕压青种植苜蓿,另外3个小区继续生长到种子成熟后收割,第2年6月10日继续种植田菁,8月底翻耕压青,9月中旬种植苜蓿。
1.2.4 测定内容 苜蓿出苗、保苗情况,土壤成分分析。
1.2.5 测定期 3种试验均于出苗后15日调查,保苗调查于出苗后30日调查。土壤化验在播种前取样。
1.2.6 测定方法 每1试验选择3个样点,以1行为准,每个样点长度1m,测算苗数,计算百分率。土壤取土深10cm,每个重复取3点。
2 结果及分析
2.1 结果 (如附表)
附表 试验结果一览
2.2 分析
4个不同播期内,同一地块含盐量差异很大,试验结果相差甚远。3月10日顶凌播种时,土层含盐量为0.30%,出苗率较低;5月10日,因天气干旱,气温上升地表蒸发量大,盐随水积于地表,土壤含盐量达到最高达到0.39%,出苗率最低。8月10日因雨季淡水洗淋压减,土壤含盐量降到0.22%,出苗率最高;9月10日因土壤含盐量上升到0.28%,出苗率又有所下降。
试验结果表明:在无充裕水浇条件的情况下,为提高苜蓿的出苗率、保苗率,从播期选择上应以8月10日前后为宜;其次是9月10前早秋播种,此期雨季刚过,土壤盐分较低,加之气温较高,生长发育快,待秋季返盐,根系已深入较深的土层,为苜蓿生长提供了宝贵时间。
2.3 开沟躲盐试验
开沟躲盐方法使土壤含盐量下降25.9%,对苜蓿发芽区小环境进行了微观调控,变中度盐渍环境为轻度盐渍环境。从而使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提高13.9%和22.9%。
2.4 田菁改盐试验
田菁作为改造盐碱地的先锋植物名副其实,种植1年和2年,土壤含盐量分别下降9.4%和28.1%,出苗率、保苗率随之提高。
3 小结
(1)土壤含盐量因受降水、气温、蒸发等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具有季节性波动特点。在无良好水浇条件下,中度盐碱地种植的最佳播期为8月中旬左右,秋播宜早,不宜春播。(2)开沟躲盐是保证苜蓿出苗率的一项耕作措施,如结合使用有机肥,效果更好。(3)田菁不仅改盐效果明显,而且培肥地力,是发展草业生产的有效途径。如采用田菁压青办法,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