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英雄”施正荣和他的尚德电力
2010-09-25李蔚
李 蔚
2009年11月27日,尚德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现年47岁的施正荣被《时代》评为“全球环保英雄”,同时,曾在2008年,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可拯救地球50人”之一。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情景下,从绿色能源进行突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领域也被认为是全球经济的下一个增长极,对无锡尚德而言,他自然又承载着壮大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的重任。
“他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并非一纸梦想。”媒体给予施正荣这样的评价。施正荣和他的尚德电力使中国光伏产业与国际差距缩短了15年,创造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光伏企业,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光伏发电系统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目前形成540兆瓦生产能力,完成产量364兆瓦,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产业三强,已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界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品牌影响力最大的企业。据测算,仅尚德2007年的产量360兆瓦,按公司对产品保证稳定运行25年计算,可产生10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这相当于减少燃烧500万吨标准煤,减排735万吨二氧化碳。
不到8年的时间,尚德电力创造了一个成长的奇迹。从2002年9月第一条10兆瓦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到2008年底形成1000兆瓦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尚德电力产品的90%以上销往世界各地,在全球已有1400多个客户。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尚德电力仍实现产量500兆瓦,同比增长38%;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在巨大的光伏产业市场中,无锡尚德电力约占全球市场的10%。
剖析尚德电力,会发现其在成长中始终有一个关键因素的支撑———创新。
创新的眼光
2001年,现任尚德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施正荣带着十多项太阳电池技术发明专利回国,在江苏无锡创建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瞄准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一生产绿色清洁能源的产业,尚德电力致力于把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绿色电力。
目前,尚德电力约99%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外,先后在德国、西班牙、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机构和服务网络,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10%。
施正荣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目前,经过施正荣的努力,尚德电力已经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
创新的技术
当尚德电力第一条10兆瓦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后,产能相当于此前4年全国光伏电池产量的总和,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尚德电力贴近市场搞研发,将“实验室”转换成“生产线”。针对硅片占产品成本70%的实际,尚德电力努力实现“一升一降一替代”。一升,即提升太阳电池转换率,提高产品的品质;一降,即不断降低硅片厚度,减少硅片消耗;一替代,即用较低纯度硅片替代高纯度硅片,既突破硅材料资源“瓶颈”,又降低生产成本。据统计,尚德电力从2001年创立至今,投入到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品牌建设等领域的资金就高达20多亿元。
创新的团队
作为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光伏企业,尚德电力不仅具备了一个与国际资本市场直接对接的通道,同时有效集成全球研发和人才资源,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尚德研究院中研发人员有342人,其中博士11人,已在全球建立了6个研发中心,正在研发的第三代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电转换率达到50%以上。
创新的管理
为占据国际光伏产业的技术高地,尚德电力制订并实施了专利战略。目前已取得技术专利55项,并拥有了在全球光伏产业制定标准的“话语权”。尚德电力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提升中国光伏产业标准水平。近几年尚德电力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11项。
尚德电力的成长始终伴随着激励机制的不断创新。如实行技术入股新机制,非本企业技术专家可以通过参股方式进行项目合作;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对研发达到要求的给予奖励,最高奖励200万元。
施正荣介绍,尚德电力从诞生起,其立足的根本就是技术,所以用持续的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向技术创新要效益是尚德电力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
截至目前,尚德电力依然是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太阳电池生产企业。从历年年报显示,尚德电力的销售收入从2005年2.2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13.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4.2%;净利润从2005年3060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1.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6.5%;产量2002年10兆瓦到2007年540兆瓦;2008年1000兆瓦。依据公司计划,到2010年,产量达2000兆瓦,2015年,产量达到5000兆瓦,相当于10个中型火电站。另外,尚德电力涉足于下游电站项目,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材料结合,扩大应用市场。公司希望在5年内,使太阳能电价达到每度电1元人民币。
同时,施正荣着力打造的完整的产业链正付诸实施。按照公司第二个五年规划,到2012年尚德电力将形成硅材料、硅基电池、硅薄膜电池、光伏组件和发电系统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施正荣正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他的财富也在随着产业链的完善不断聚增。施正荣用5年的时间成为中国首富,下个10年之后,似乎也正如罗琳·波尔森所说的,这位中国前首富将代表中国企业家向世界首富大步迈进。
2009年,施正荣获得由全球技术网络协会(WT N)颁发的2009年度“全球技术奖”,并出于在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研究的杰出成绩,当选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彻底的能源解决方案”,这是施正荣从美国回来创办公司后的梦想。
施正荣博士简历
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83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公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研究权威马丁.格林教授,从事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研究,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在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攻克了“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难题,成为太阳能光伏领域一流的科学家。
1995年施正荣博士在澳大利亚参与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和研究员,并担任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持了第二代多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在国际杂志和专业会议上发表文章150余篇,个人持有十五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