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遏制我国频发不止的矿难

2010-09-23李拉

产权导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矿主矿难矿工

本刊实习记者 李拉

中国的矿难每年夺走数百甚至上千条矿工的生命,究竟何时是个头?为何矿难在一次次问责检讨中仍在继续?!

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发生了特大矿难,108名矿工鲜活的生命瞬间与家人阴阳永隔!一家有着近百年采矿历史的国有重点企业,配备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和电控监测标准,甚至应用了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这个在不少人眼中被认为是“经得住考验的安全矿”,为何会酿成如此惨痛的悲剧?

一、中国矿难史及现状

(一)追溯中国矿难史

我国开矿历史悠远,要追溯至远古时代,在古史上,早在黄帝时期即有了开矿的记载。东汉王充《论衡·道虚篇》:“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矿难亦有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发动全国性采矿运动,期间,遂昌发生了特大矿难。如今那里成为遗址,进入一条隧道可以看到明代矿难留下的尸骨。据统计,那场矿难共死亡380多人。

(二)中国矿难的现状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与国际先进采煤国家相比,百万吨死亡率仍为美国等先进国家的30至50倍。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矿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井下发生爆炸事故,74人遇难,114人受伤;4月4日,鸡西市天源公司金利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人遇难;5月30日,重庆松藻同华煤矿发生特别重大事故,30人死亡,59人受伤;6月17日,贵州晴隆县新桥煤矿分发生透水事故,13人遇难;9月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新华四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76人死亡;11月21日,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遇难108人。

单单2009年这一年,中国就发生了数起重大矿难,死伤千人。这乌黑的煤块似乎就是矿工们的血凝固成的。

在我国,矿难事故似乎已经算不上新闻,它已经麻木了国人们的神经。国务院多次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政策、法令,到了某些地方成了一纸空文。

二、我国矿难频发不止的背后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超能力生产

我国经济虽然跨越式发展,但还未能摆脱粗放模式,电煤需求愈发扩大,煤炭价格不断上涨,这无疑刺激了煤炭的开采。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地方政府与大部分企业强调增产增收却忽略了安全生产这一前提。从不久前的鹤岗矿难可以看出,无论是国有煤矿还是私营矿井,为了增加煤炭产量,超出生产条件允许水平进行开采。长期的超负荷、越层越界开采、超通风能力生产,矿工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安全保障设备陈旧,安全管理多有漏洞

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漏洞多,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安全设施长期欠账导致隐患重重。在中国媒体公布的十大高危行业中,矿工名列前茅。片面追求GDP,忽视安全生产是矿难频发的痼疾之一。新兴煤矿作为百年老矿,核定生产能力145万吨,井下采掘作业点却多达30个,采掘布置不合理,从而造成系统复杂,险象环生;全矿白班、中班、夜班一天下井总人数达3000多人,而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又不到位。高额利润出现之日,也成为了矿难发生之时。

(三)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健全且力度不够

据了解,在2009年第三季度,在定期专项监察中新兴煤矿属于被责令停产的四处矿井之一。事实上其余三家都停了,唯独新兴煤矿一家没停,而出事的恰恰就是它。

据统计,90%以上的矿难都是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自90年代以来,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已出台了数十部,但与市场经济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制体系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尽管煤矿事故追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少,但可操作性差。另外,矿难处理上没有强有力的责任机制。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提高自身政治资本,甚或为了个人私利,和煤矿矿主进行权钱交易,为一些不法煤矿大开绿灯,甚至联合起来逃避、阻挠安监部门的检查。有了强大的“保护伞”,不法矿主便有恃无恐,从而形成了一条畸形的“利益链”。在这种“黑暗”下,矿工的生命安全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我国在科技上已经实现了航天飞行,所以在煤炭的开采技术与矿工安全保障上并非束手无策。然而,上至地方政府下至煤老板,对上级部门的批示、叫停充耳不闻,事故发生后便推卸责任、上下打点、粉饰、封口、隐匿。对生命价值的轻视、各自为政和事故后负罪感的淡漠,是煤矿安全状况缺失的根源。

三、国际经验

矿难并非是“无药可医”的绝症,世界上有些国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零或者接近于零。澳大利亚从2003年开始,就达到了零死亡;加拿大、德国、英国、挪威等国也都相继实现了煤矿开采零死亡。历史上德国也频频发生矿难,但时至今日,德国的矿山以安全闻名全球。

(一)美国——危险采掘由机器代劳

美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大大降低了煤矿事故,实现了“高产量、低伤亡”。美国煤矿广泛采用信息化技术,大幅度减少了煤矿挖掘中的意外险情,救险预案完善。井下危险的采掘工作大多由机器代劳,美国煤矿工人中绝大多数都是操作设备的技术工人。

(二)英国——多层严密监管

英国煤矿工人的死亡率从2002年至2008年,连续多年为零。英国拥有严密的安全监管机制,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层次监督管理。

英国规定煤矿经理必须有井下工作经历,必须通过安全和相关知识考试。如果因忽略安全法规而造成人员伤亡,煤矿经理将被判入狱。每个作业时段井下都有一位副经理管理现场。每个煤矿都有一名巡视员,一旦他们认为某一煤矿有潜在的安全问题,或将造成危害,就有权勒令煤矿停业整顿。

此外,一些民间机构对煤矿的监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英国工会联合会,负责矿业工人的劳动健康与安全监督,并代表他们的利益与雇主进行谈判,一旦发生事故,要确保工人获得足够赔偿。每年出版的《英国煤矿指南》,详细描述了英国煤矿的现状,还专门把政府负责安全和环境的部门和官员的名字、电话等一一列出,以便公众有效监督。

(三)澳大利亚——强力灌输安全文化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出口国,煤炭安全生产举世闻名。自2003年起,全国煤矿开采实现了“零死亡”。这一切都与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文化的灌输密不可分。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每位煤矿工人下井前须进行3页纸的考试,满分者才被允许下井工作。工人下井前还要领取救生设备,按要求作下井前的登记,写下姓名、矿灯号和救生设备号,安全官员在一旁监督,任何安全漏洞都休想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过。任何员工只要发现工作环境有不安全因素,有权当场停止工作。

(四)德国——政府出资建设矿工职业学校

德国是世界上煤炭和褐煤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德国政府将教育培训作为预防煤矿事故的根本措施,政府出资设立职业学校,培养矿工。此类学校学制3年,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理论外,有1/5的时间进行实地训练。由于国家在教育上的高投入,德国从根本上提高了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五)波兰——每个矿井配备救护站

长期以来,波兰对矿山救护工作极为重视,根据有关法律,每个矿井都要设立救护站,救护队员人数按井下人数相应比例配置,低于500人的不少于15人;501~2000人不少于50人;2000人以上的在80人以上。

救护队员每年要进行6次培训和演习训练。有专门的课题,首先进行常规体检,然后进行体能测试,再进行忍受高温、高湿环境耐力试验,同时对理论、规程、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考核。

(六)南非——研发瓦斯抑爆技术

南非的采矿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矿工绝大多数为半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尽管如此,南非煤炭事故死亡率却逐年降低,多年来未发生过一起瓦斯爆炸事故,而成为世界上煤矿安全生产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南非研发出一种主动型抑制瓦斯煤尘爆炸技术,曾被评为全球最先进的阻燃抑爆技术。南非这一先进的抑爆技术能够在毫秒级别的短时间内,以特定的阻燃介质形成抑爆屏障,阻断瓦斯爆炸反应链,变被动抑爆为主动阻断,有效地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四、对策建议

(一)普及并强化安全生产与救护设施

我国的煤矿没有把安全保障能力放在首位乃是事故频发的关键原因,因此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是当务之急。必须普及所有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引进世界上领先的安全生产技术,矿场附近设立事故救护站,救护人员必须对矿山内部结构了若指掌,并模拟矿难发生后进行施救训练,直至训练有素。

(二)加大矿难的赔偿金额以及矿主的罚款金额

目前,遇难矿工家属获得的赔偿一般是每人20万元。然而对于很多煤矿而言,停产一天的损失逾百万,对违规矿主的罚金也仅有数十万元,再加上煤炭市场行情不断上涨,这些都足以令矿主为了追逐利益铤而走险。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谨、覆盖面广、行之有效的矿难处罚机制。美国历史上也曾矿难频发。而后,美国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矿难的处罚力度,要求矿主开矿前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同时,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从而迫使大小矿主不得不“以人为本”,重视矿工生命安全。如今美国的开矿死亡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完善相应法规,严惩官商勾结,施行行政问责制

官商勾结从某种程度上说加剧了矿难的发生。腐败使一切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都名存实亡。想要根治矿难频发的顽疾,杜绝腐败是重中之重。

一是禁止地方政府官员直接或间接地介入煤矿经营活动,该规定要具备法律效力。二是完善法制体系,使其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严格监管制度,建立一套合理高效、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三是在监察机制上废除监察权的垄断,让工会和矿业协会参与到矿山安全检查和安全事故的调查中来。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如若发现官商勾结的权钱交易,立刻将腐败官员免职交由法院审理并从重处罚,行贿的矿主予以刑事、罚金并罚。如实揭发检举者给予保密并重金奖励。五是施行地方矿难行政问责制,如若地方矿厂发生矿难,该地方的领导也应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以震慑官商勾结行为并迫使上至地方领导下至矿厂老板,将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猜你喜欢

矿主矿难矿工
金牌挖矿工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中国比特币“矿主”转战海外
矿工老李
同忻矿主煤流运输系统的技术改造
矿难
誓词
等……再……
改进矿难报道的N个建议
大平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