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加快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

2010-09-22王克修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湖南材料企业

王克修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论加快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

王克修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新材料产业一直是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领域。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湖南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此,要明确发展原则,提出适用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其加快发展。

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

新材料一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特殊功能和应用前景的材料;二是指在传统材料基础上通过新技术(工艺、装备)处理所获得的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了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认为能够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

(一)新材料产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速度快、贡献度大的重要领域

新材料产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已成为湖南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具备了较强的技术、产业优势,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速度快,对产业增长贡献度最大的领域。2000-2008 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32.0%。2008 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 1。

(二)新材料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表 1 :2008 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及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新材料产业凭借自身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对全省工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是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008 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 504 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企业有 184家,占 36.5%。441 家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431.32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2.1%。

(三)强大的研发能力使新材料成为科技创新的标杆产业

目前,湖南新材料领域拥有5所国家级和4所省属高等院校,2 家国家级和 8 家省级科研机构,3家国家级和 7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 家国家级和 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 家国家级和 35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以黄伯云院士为代表的两院院士近 10 名,新材料科技人员 2 万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研究开发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强大的科技机构和人员实力使得湖南新材料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湖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 年,新材料技术领域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省级科技成果奖 21 项。其中,“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了 5 项创新性成果,共申请发明专利 30 项(授权 8 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1项。项目技术近 3年实现产值71.8 亿元,利税 9.2 亿元,创汇 3.1 亿美元。

(四)新材料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在湖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培育发展的 50 个产业集群中,新材料领域有 16 个,占总数的 32.0%。依托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等生产力要素布局,全省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五大产业密集区:长株潭新材料产业密集区、岳阳精细化工材料产业密集区、郴州衡阳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密集区、娄底薄板新材料产业密集区、湘西锰锌铝新材料产业密集区。围绕五大产业密集区,进一步形成了一批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全省拥有由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四个示范区组成的国家级产业化基地——湖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基地新材料产业产品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在 30%以上,占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品产值的 50%左右。基地现有年产值过亿元的新材料龙头企业 30 多家,规模(年产值达 1000 万元)以上新材料企业 100 多家,相关企业 400 多家,产品 600 多项。近几年来,湖南先后建立了长沙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基地、醴陵陶瓷新材料产业基地、娄底薄板及深加工产业基地、湘西锰锌铝新材料深加工基地、郴州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衡阳盐化工产业基地、岳阳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等7个省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加速了新材料产业优势资源的集聚,有力地促进了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新材料产业整体上呈现“散、小、短”

产业布局分散。目前,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岳阳、娄底、湘西州等8个市州,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产业发展缺乏整体合力。即使是同一地区,同行业企业也分布在不同区域(园区)。例如,湖南硬质材料、复合材料企业主要分布于长沙、株洲两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中力元新材、瑞翔新材落户长沙经开区,杉杉新材位于长沙高新区麓谷工业园,神舟科技湖南生产基地在衡阳云集工业园。位于不同行政区域或管理区域的同一产业的企业,难以在地理上形成集中,无法形成企业集群式发展所带来的集聚效应。

企业整体规模偏小。2008 年,全省 469 家新材料企业中,产值在 1 亿元及以上的企业 137 家,占29.2%;产值在 10 亿元及以上的企业 23 家,占 4.9%;产值在 5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只有 7家,比重仅为1.5%;规模最大的新材料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也不到 110 亿元。时代新材、金瑞新材产值只有 10亿元左右,杉杉新材、瑞翔新材产值仅 7 亿元左右,博云新材的产值还不到1亿元,企业规模的扩张仍有待时日。从产业规模来看,2008 年湖南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 1418.6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5%,在湖南高新技术产业中虽然达到较高的比重 40.2%,但整体规模仍然偏小,与国内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产业规模尚有一定差距。江苏省新材料产业 2008 年的产值达到 4423.11 亿元,湖南新材料产值总量不到江苏的 1/3,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链条较短。大多数企业独立完成生产制造的过程,相互之间关联度不高,特别是以优势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合作程度不高,不少企业所需的配套设备、产品配件依赖外地购置,缺乏社会化专业协作。产业链上处于高端位置和较高附加值的设备制造、模具制作和研发系统介入太少,许多领域甚至是空白,优势企业没有很好地向上下游延伸。市场竞争大多是企业的“单打独斗”式竞争,而非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抱团竞争。拥有丰富锰锌矿资源的东方锰业、振兴化工等锰锌材料生产的龙头,锰锌材料生产能力较强,但缺乏向上游产品延伸的技术积累;国内唯一的无梁楼盖技术拥有者和 GBF 系列高强复合薄壁管的生产者巨星公司,世界最先进的 SMC 技术及工艺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整体浴室制造商远大 - 铃木,拥有 10 余项发明专利自主知识产权的博云新材,虽均是各自领域内产业链高端企业,但目前还未充分发挥带动本地下游企业发展的作用。

产业链条短,基础材料生产能力相对较强,材料应用和后续加工少,制品加工能力较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综合配套能力不强。

(二)深加工度高端产品较少

目前,湖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传统新材料所占比重大,高端新材料产品少,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产业延伸度较低。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传统领域 2008 年共实现产值 1147.18 亿元,占全省新材料产品产值的81.2%;完成的销售收入占全省新材料销售收入的81.5%,利税占 78.0%,出口占 89.4%。新材料产业中,产值前 20 位的企业有 19 家是新金属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企业,1家为先进硬质材料企业,附加值高的先进复合材料和先进电池材料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2008 年,全省高技术产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利税率为 9.7%,新材料产业为 9.1%,低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均水平,充分反映了新材料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现状。先进电池材料行业中,世界最大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商力元新材,形成 3000 吨钴酸锂、500吨锰酸锂生产能力的杉杉新材,电解二氧化锰生产规模居世界单个生产工厂之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50%的湘潭电化,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虽然较大,市场占有率也较高,但产品均处于先进电池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的加工度、档次、附加值都较低,产业链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

(三)产业集聚程度偏低影响了核心竞争力

集聚的企业数量有限。产业集群是产业内企业及相关组织在地理上集聚发展的经济现象,成熟的产业集群通常表现为大量相关企业在特定区域内的集聚。目前,湖南新材料企业在特定区域内的集聚数量较少。例如,长沙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基地内的主要企业约 10 家,湘西锰锌铝新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内的企业约 12 家,郴州稀贵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的核心企业仅5家,衡阳盐卤化工产业基地的主要企业 11 家,娄底薄板及深加工产业基地的主要企业 25 家,岳阳云溪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也只有 46 家相关企业集聚。与国内外成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动辄上百家企业的规模相比,湖南各新材料产业的集聚程度还偏低。

企业间技术联系不密切。湖南新材料产业集聚程度偏低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集聚区内企业间的技术联系不紧密,使得应有的集聚效应较难发挥作用。例如,长沙新材料产业集群内共有规模企业 145 家,主要产品为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及连续化带状泡沫镍、钴酸锂等电子基础材料、人造金刚石超硬材料系列产品、新型铝材等,主要核心企业有力元新材、晟通科技、金龙铜业、经阁铝业等。其中,力元新材专注连续化带状泡沫镍及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晟通科技的主营产品是铝锭、阳极、板带箔,金龙铜业是生产铜板、铜线、铜材等产品的龙头企业,而经阁铝业的主导产品是铝合金型材,四家核心企业虽同为新材料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但发展的侧重方向不同,生产技术联系不紧密,协同发展的效应小,对整个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有限。

产业聚集度不高,集群优势难以发挥,影响了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发挥。

三、发展原则和政策建议

(一)发展原则

为落实好湖南省最近出台的《湖南省新材料产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2011 年)》和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如下原则。

1.高新化发展原则。立足自主创新,高起点开发关键技术,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材料工业,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形成和巩固我省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和特色。

2.集群化发展原则。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资业基地和园区建设,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国际化发展原则。立足利用全球资源,引导外资投向,加强与国外企业集团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化水平。

4.市场化发展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新材料产业的调节和推动作用,着力向深加工和下游产品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优化,加快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5.适应两型社会建设原则。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发展原则,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和发展

做大做强高端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湖南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高端新材料产业。

——先进储能材料:依托湖南现有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以世界新能源材料市场迅速发展为契机,重点发展电池级原料(锌、锰、铅、镍、钴等)、电池材料(动力型超强泡沫镍、高温型球形氢氧化镍、储氢合金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电池隔膜、太阳能电池片等);充分发挥铬版、锰磁材料、半导体硅片、导电复合功能膜、氢镍电池材料的优势,支持动力电池及材料的开发与生产;重点发展镍氢、锂离子、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先进电池,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依托科力远集团、神舟科技、东方锰业等骨干企业,打造镍氢电池原料→镍氢电池关键材料→镍氢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包→电动汽车的产业链。

——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发展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玻璃纤维、UV 树脂、连续 SiC 纤维等关键原辅材料;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游艇、建筑、基础设施修复等领域用的 C/C 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高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重点发展低成本、大尺寸复合材料构件,如飞机舱段、车体、船体、叶片、整体浴室及集成建筑单元;发展模压 SMC/GMT、粉末冶金、喷射沉积等复合材料以及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下游产品。

——先进硬质材料:以汽车等机械制造用数控刀具、矿山钻探用高性能钻头等的重大需求为依托,发展超细晶和纳米硬质合金高端产品及其工具、高寿命超粗晶硬质合金产品及其工具、功能梯度纳米涂层数控刀具等;以建筑建材加工和交通装备制造为目标,发展新型金刚石合成与工具;以钢铁加工与机械制造为目标,重点发展陶瓷工具和陶瓷耐磨材料;发展 NiMnCo 片状触媒、粉末触媒、碳片及叶蜡石块等硬质材料及其相关下游产品。

开发传统材料领域的高端产品。以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结合湖南丰富的有色资源优势,以化工、冶金领域较好的工业基础为依托,结合科技存量资源,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的高端产品。

——新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纯金属、超细及纳米金属、高性能合金,钨鉬钽铌锑等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材料;发展高性能大尺寸薄板、高强耐蚀高气密无缝钢管、高强高韧钢线材、高强高韧可焊型材、超薄超厚板材等及其下游产品,带动主要新金属材料品质的整体提升。

——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乙内酰胺、高标号汽油、优级品柴油、高档润滑油,高档涂料、高档防腐漆和工业专用漆,高档有机颜料、无机色釉料,农用化工中间体,建筑节能新材料等产品及其相关配套原料。

2.充分发挥新材料领域人才的作用

湖南新材料领域人才多,科研成果也多,要创造条件让这些成果多在我省“生根开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湖南科学弯道超车作更大贡献。为此要用好现有人才,为他们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提供条件;完善科技人员到新材料企业兼职的有关规定;注重新材料产业人才团队建设,形成人才梯队;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根据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引进人才有贡献的单位、企业、个人给予奖励。

3.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打造骨干企业品牌。围绕新材料产业优势领域和专业化产业基地,选择一批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重点支持的核心企业,如华菱钢铁、湖南有色控股集团等,鼓励湖南本土新材料企业运用重组、兼并、及与国际战略投资者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全力打造国际、国内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吸引国际、国内上下游知名企业,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扩大;鼓励骨干企业组建跨国公司,利用国际发展机遇积极走出去,整合国际优势资源,扩大品牌影响。

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积极支持新材料骨干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对于重点建设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安排重大研发和技改项目,加大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企业购买科研用仪器设备、样机、样件抵免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优惠范围,或者为企业购买上述产品提供补贴;对企业申请国际专利、参加国际新产品展览和驻外服务机构提供补贴。

4.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加强公共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新材料产业统计体系。近期,加快建立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五大新材料的分类统计体系。一是编制《湖南省新材料产品统计指导目录》。根据新材料的材质和使用特征,确定新材料的界定原则。再根据这些原则,对各种材料进行必要的定义,编制成《新材料产品统计指导目录》。该产品目录分为五大领域、多少个大类、多少个中类、多少个小类产品。二是确定新材料生产企业。根据《新材料产品统计指导目录》,对照五大领域的具体内容,并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全省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筛选,得出工业细行业的目录,并将这些行业中的所有工业企业名单报请新材料协会的专家进行筛选和认可,初步确定企业名单。然后根据这份名单,开展一次性重点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再一次对生产企业进行核定。通过两次筛选,确定生产新材料的企业。最后通过企业代码和国民经济行业替代检索,得到全省新材料生产企业所涉及行业细分类。三是建立新材料统计方法制度。根据新材料生产的特性和现状,新材料统计主要采用一次性调查和系数推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以调查年份数据为基础依据,确定新材料生产的企业以及分类、分行业的系数,用以推算有关总量数据。针对新材料具有变化频率快、发展快的特点,省统计局注意及时了解新材料发展的动态,对变化较大的行业和分类系数及时加以调整。新材料的统计指标暂定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工业销售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三项总量指标。按照年报资料每年汇总一次。

加强新材料技术创新机构建设。围绕湖南具有比较优势的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的开发、超细/超精硬质工具及刀具、C/C 复合材料、制造风电叶片的复合材料、高品质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的应用开发,新组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株硬集团、株冶集团、时代新材、力元新材、晟通科技、海利化工、株洲化工、岳化、湘潭电化等重点企业,围绕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完善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政府投资建“中试车间”。将“中试车间”当基础设施看,基础设施就可由政府投资。让财政拿钱按行业建“中试车间”,然后向社会开放,你若有成果要中试,不论省内外还是国内外,只要适当付费都可以来。这样,一次性投入多次使用,既为企业省了钱,政府投资也有望回收。

转变政府职能。不少企业建议,政府不要过多与企业争利,要“放水养鱼”。

要改善服务,可委托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编制《政府支持新材料产业发策汇编》,发给企业,让他们了解、用足政策。政府还要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竞争的态势。

5.完善产业创新发展体系

加快技术创新,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利用省内粉末冶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塑性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学科优势,开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新材料,实现传统领域内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另一方面,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基地,在非平衡态材料、低维材料、高温超导材料、超晶格材料、梯度材料和智能材料等代表新材料最新发展方向的领域开展适当的研究开发探索工作,进行超前技术储备,为湖南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理顺“官、产、学、研、金”关系,政府部门进行组织协调,企业提出研究课题,科研院所搞技术攻关,高校进行研发和人才培养,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形成分工合理、沟通顺畅的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把技术优势尽快转化成产品优势。同时,针对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存在脱节的情况,出台有效政策措施,鼓励新材料科研人员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创业,直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孵化科技型小企业,培育后备企业家。

促进传统领域技术改造和升级。以满足“两型社会“发展及节能减排降耗要求为目标,对全省传统产业如钢铁、有色冶炼、化工等实施技术改造和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适当降低传统领域新材料比重。加强纳米技术与冶金、有色、非金属材料、化工材料等传统领域技术的结合,重视技术集成,实现由单一技术向系列集成技术转变。发展生态环境材料、实现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玻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开发生态水泥、新型墙体材料、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材料回收利用等技术,实现生态环境材料与传统材料的有机结合。

6.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

新材料产业兼具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性,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产业。发展湖南新材料产业应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为此,要“加快金融服务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活力,加强金融体系支持能力、服务力”[1],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保障。

[1]刘友金,加快湖南企业与世界 500 强企业对接的战略思考[J].湖湘论坛,2009,(6):82.

责任编辑:黄有泰

C95

A

1009-3605(2010)04-0044-05

2010-04-20

王克修,男,湖南双峰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湖南材料企业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企业
企业
企业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