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2005年—2009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2010-09-22张绍琼周亚娟杨天文
张绍琼,周亚娟,杨天文
(祥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祥云 672100)
祥云县2005年—2009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张绍琼,周亚娟,杨天文
(祥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祥云 672100)
目的:了解2005年—2009年祥云县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5年—2009年祥云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23种6 5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6.41/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1.18/10万。发病分类构成显示,呼吸道传染病占41.01%,其中肺结核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96.03%,发病呈逐年下降;肠道传染病占33.51%,其中91.22%为痢疾,且发病有逐年减少趋势,伤寒+副伤寒也逐年减少;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0.01%,其中77.58%为乙肝,且发病呈逐年下降;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5.47%,其中76.34%为疟疾,发病逐年减少。结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对及时发现暴发性或聚集性疫情,及时采取应急防治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疾病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1〕,传染病报告又是其主要手段,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及时分析是指导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2005年—2009年祥云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便科学地指导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的开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分析资料来源于祥云县2005年—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口资料来自祥云县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传染病归类按《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播途径将其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2 结果
2.1 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 2005年—2009年祥云县累计报告发病23种6 5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6.41/10万;报告死亡20例(3种),分别是艾滋病5例、肺结核12例和乙脑3例,年均报告死亡率为1.18/10万。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4 79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1.76/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9种2 593例,年均发病率114.49/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见表1。
表1 祥云县2005年—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
2.2 乙类传染病发病分类构成
2.2.1 呼吸道传染病 5年累计报告1 965例,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41.01%,年均报告发病率86.70/10万。其中肺结核报告1 887例,死亡12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96.03%,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8.37/10万、85.90/10万、83.81/10万、77.80/10万、70.16/10万,有逐年减少趋势;猩红热报告37例,占1.88%;麻疹报告30例,占1.53%;2009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11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4/10万。见表2。
2.2.2 肠道传染病 5年累计报告1 606例,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3.51%,年均报告发病率71.26/10万。其中痢疾报告1 465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91.22%;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9.39/10万、65.75/10万、37.29/10万、17.75/10万、14.86/10万,呈逐年下降;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共报告118例(其中戊型肝炎7例,未分型肝炎9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7.35%;伤寒+副伤寒共报告23例,占1.43%,报告发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见表2。
2.2.3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5年累计报告959例,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20.01%,年均报告发病率42.10/10万。其中乙型肝炎报告744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77.58%,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0.82/10万、36.09/10万、34.5/10万4、24.98/10万、27.75/10万,呈逐年下降;梅毒报告65例,占6.78%,丙型肝炎报告63例,占6.57%;艾滋病报告50例,死亡5例;淋病报告37例,占3.86%。见表2。
2.2.4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5年累计报告262例,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5.47%,年均报告发病率11.60/10万。其中疟疾报告200例,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76.34%,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1.41/10万、12.62/10万、5.05/10万、3.29/10万、1.97/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流行性出血热报告48例,占18.32%;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2/10万;乙型脑炎13例,死亡3例,占4.96%;2006年报告血吸虫病1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22/10万。见表2。
表2 2005年—2009年祥云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构成情况
3 讨论
2005年—2009年祥云县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都有同样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渐得到加强。
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效生物制品的推广和使用,可能是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上发病趋势下降的原因之一。但呼吸道传染病占5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41.01%,说明呼吸道传染病仍然是今后祥云县传染病防治的重点。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中报告发病最多的疾病,这可能与归口管理的实施有关,使报告病例有所增加;发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加强结核病管理工作,促进了肺结核的防控向有益的方向发展。肺结核病人家庭多数经济困难,这是困扰肺结核防控工作的制约因素。
肠道传染病中居于发病首位的疾病是细菌性痢疾,这可能与人群不良卫生习惯、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夏季人们喜吃生冷食物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有关〔2〕。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内外环境的疫源检测,是今后监测工作的重点;提高人群的卫生保健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落实肠道门诊的各项工作,继续做好肠道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是降低痢疾发病率的有效途径。要加强食品卫生监测、监督管理,加强农村村级集中式供水系统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加大对农村、托幼机构肠道传染病的宣传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3〕。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和甲肝疫苗的推广与使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有效地控制了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但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源传播传染病中发病居首的疾病,不能掉以轻心,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3〕。随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达,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严重影响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传染病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新的传染病病种的出现,给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须适时调整防治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控制祥云县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
传染病报告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前提〔4〕,所以疾控机构不能忽视报告工作的质量控制。法定传染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后,使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得到显著提高,对疫情信息的分析、利用与反馈也有较大改善〔5-7〕。为了对有效控制传染病提供服务,最重要的是早期监测发现传染病流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8〕。尤其对及时发现暴发性或聚集性疫情信息,采取应急防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等慢性传染病影响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与质量性。
传染病报告是疾病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传染病管理工作的质量。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传染病报告工作的效率,但提高报告质量还应依靠科学管理来实现〔9〕,因此,加强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质量控制刻不容缓。建议:①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并列入考核指标,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②制定可行的网络直报工作考核办法,定期开展网络直报工作检查、督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③疾控机构应加强直报信息监控,认真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医疗单位疫情报告人员培训与考核,做好技术指导与临床医生宣传,有效地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10-11〕。④对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提示传染病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疫情报告工作〔12-13〕。
〔1〕连志浩.流行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21.
〔2〕彭文伟.传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6.
〔3〕Huang XP,Xu B,Qin QB.Analysisof theepidemic situation of classinfectioudiseaiNanning city ofguangxiprovince in 2005〔J〕.Disease Survillance,2007,22(6):405-407.
〔4〕任勇,黄晓梅.不同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报告质量分析及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92.
〔5〕Wang L P,Guo Q.Evaluation of the oulity of network report data of national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2006〔J〕.DiSSurv,2007,22(6):412-414.
〔6〕吴伟慎,何海艳,单爱兰.2005年天津市报告乙肝病毒性肝炎病例构成的调查〔J〕.疾病监测,2007,22(2):87-88.
〔7〕崔富强,卢永,王富珍,等.中国2006年乙性肝炎报告构成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9):872-874.
〔8〕曾光,郑锡文.现代传染病监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9,10(3):179-184.
〔9〕汪涛,李炳烈,谈晔.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建设和使用〔J〕.疾病控制杂志,2002,6(4):341.
〔10〕任利民.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看传染病疫情管理〔J〕.疾病监测,2004,19(11):427.
〔11〕郭晓荣,郁惠莲,邱琳.陕西省200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J〕.疾病监测,2005,20(10):537-539.
〔12〕路永生,温学芬.传染病网络直报若干问题谈讨〔J〕.生物磁学,2005,5(3):64-65.
〔13〕修翠珍,周锡科,姜法春,等.青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73-74.
(责任编辑 蒋 康)
Epidem 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Statutory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Xiangyun County from 2005 to 2009
ZHANG Shaoqiong,ZHOU Yajuan,YANG Tianwe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Xiangyun County,Xiangyun,Yunnan 672100,China)
Objective:Analysis of the statutory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order to improve appropriate control strategies.Method:Infectious disease notifications from 2005 to 2009 in Xiangyun were investigat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method.Results:There were 6 503 cases of 23 species infectious diseases reported in 5 years,the annual incidence was 326.41 in 100 thousand,and the annualmortality was 1.18 in 100 thousand.Disease classification has shown that:1.Respiratory diseases accounting for 41.01%weremainly composed of tuberculosis(96.03%),whose incidence was declining;2.Enteric infection diseases accounted for 33.51%,and 91.22%among which were dysentery,and incidences of dysentery,typhoid and paratyphoid were dclining too;3.Blood-borne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ccounted for 20.01%,77.58%ofwhich was hepatitis B,and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was declining;4.Diseases of natural focus and vecto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accounted for 5.47%,76.34%of which weremalaria,and data showed the incidence ofmalaria was also declining.Conclusions:Infectious diseases direct network report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imely detect epidemics outbreak and aggregation and adopt emergencymeasures.This network needed further improvement.
statutory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epidemiology;analysis
R181.8
A
1672-2345(2010)12-0029-03
2010-08-25
张绍琼,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