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语》之后,麦家不再破译

2010-09-22顾明马宁httpwwwweeklyshcomNewsArticleShowaspxArticleID7081

博客天下 2010年18期
关键词:马宁版税麦家

■文/顾明 马宁 ■http://www.weeklysh.com/News/ArticleShow.aspx?ArticleID=7081

《风语》之后,麦家不再破译

■文/顾明 马宁 ■http://www.weeklysh.com/News/ArticleShow.aspx?ArticleID=7081

《风语》延承了《解密》的创作题材和热情,都是正面写一个破译家的命运。

>> 新闻提示擅长写破译题材小说的著名作家麦家,继《暗算》《风声》之后,近日再次推出新书《风语》,同名电视剧也宣告杀青。当初,《风语》曾因千万稿酬引起业界热议,如今麦家宣称此作品是他破译题材小说的封笔之作,想不引人关注都难。

麦家

经过了获茅盾文学奖、电影《风声》大卖之后,麦家早已今非昔比。不过,对于现在的“红”,他直说很不习惯。为了如期写完这部小说,他甚至躲到杭州郊区,每天慢跑3公里,过着一种“为了写作,抛妻别子”的生活。

很多人问他,《风语》版税真的近千万吗?“我的版税是公开的,16%的版税,50万册的印数,30块钱一本书,我能赚多少钱你可以算出来。但是我这套书肯定不止1本,至少有3本,甚至有4本。4本书当然就有1000万了。”这不过是出版方的一个恶性游戏,把一套书堆起来算,说它是千万之作,你也不能说它错了。

麦家说,《风语》是一部崭新的小说,新得都不像他自己的。较之他以往的小说,如《暗算》《风声》,空间比较封闭,人物关系也单纯,有人也因此说他的小说是窄的、小的。而《风语》相对来说是宽的、大的,反映的是大时代的风云际会,“所有的政治力量、所有的人都在经受考验,高贵的和卑贱的、磊落的和阴暗的、勇敢的和怯懦的……人性于风云翻卷中展开无穷无尽的可能”。

《风语》的故事围绕历史上一些真实事情展开,更有纵深感。麦家因此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希望把故事和人物扎进历史中去。“努力是努力了,但最后有没有达到效果我也不知道。”

麦家费尽心血的作品,他的期待可想而知。“到目前为止,我一直认为《解密》是我迄今写得最好的作品,放在当代文学中也是有说头的,至少它开拓了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疆域,我也是靠它过了作品的‘出版关’。《风语》延承了《解密》的创作题材和热情,都是正面写一个破译家的命运,不像《暗算》《风声》是打擦边球。所以,我很希望它能给我提供一个新的高度,免得别人笑话我是王小二过年,越来越差。”

麦家将《风语》视为自己破译题材的告别之作。对于这个他一向擅长的领域,为何要告别?“一方面,我觉得这类题材我写得够多了,再写很难自我超越,甚至难免重复;另一方面,破译家我实在写得心力交瘁了。破译家都是天才,要写就得把自己‘调’成一个天才,要看大量资料,写每句话都要深思熟虑,实在太累了。我的身体也不允许我继续这么‘累’下去。”

也许是年纪的原因,在创作《风语》期间,失眠对于麦家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我书桌上放着来自3个不同国家的安眠药。这一年多来我几乎都宅在家里,每天保持十来个小时的写作时间。这样坚持一两个月可能并不难,但要坚持一两年确实有难度。写作首先需要一个好的身体,其次要忍得住超常的孤独和寂寞。我来杭州快两年了,至今还没有跟文学圈接上头,为什么?不是我孤僻成性,或傲慢无礼,实在是没时间。我几乎没有生活,所有时间都在读书、写作上”。

很难想象“几乎没有生活”是怎样的状态?“一个人呆在城外,每天就是三件事:读书、写作、运动。我觉得写作对我来说就像吸毒。一切尽在不言中,失控了,苦和乐都已经不在了,在的就是一种状态。”这肯定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状态,所以麦家强制自己不写了,“我觉得生命比写作重要—我13岁的儿子都知道这个道理,经常这样教育我”。

当然也有人说他傻,太投入了,不值得。“痴迷写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许本来就是一件傻事,我就是这个命,认了。如果因写作而累出病来,那就权当自己给自己颁发的勋章吧。”快50的人了,面对身体的抗议,该服软还是服软得好。

联系编辑:wangqian@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马宁版税麦家
奋楫扬帆 十年辉煌
星环上的杂货铺(下)
星环上的杂货铺(上)
麦家: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与父母和解
麦家认错
翻番的1季度与疯狂的3月
朱镕基巨额版税全给了基金会
为6个名字支付版税
北新书局支付给鲁迅的版税
DECODING A SPY SA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