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药房1896例退药情况分析
2010-09-21王金萍
王金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医院药房是医院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服务的重要科室,同时还从技术上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按规定药品一经发出,原则上不得退换[1]。但临床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的同时又不得不为患者解决因各种原因带来的退药问题,在保证药品质量前提下,对特殊情况的药品予以退回;另一方面,增加了药房的工作量,浪费了大量的药品及人力资源,又引发了许多医患纠纷,造成患者对医院不满。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针灸科主要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用药品种多,数量大,长期以来,门诊退药现象较为频繁使正常的医疗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退药处方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临床用药情况。为此,本资料对2009年7-12月针灸门诊药房退药处方1896张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退药原因,为加强门诊用药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
利用我院HIS系统查询功能,对2009年7-12月份针灸门诊药房的退药记录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退药人次分类统计 结果见附表:
附表 2009年7-12月退药人次分类统计
表1显示,“医师错误操作电脑”,共占退药总数41.98%,可见医师处方行为不规范是造成退药主要原因。“药物不良反应(ADR)”、“医患缺少沟通”、“患者病情变化”占退药总数43.98%,“不合理用药”只占4.8%,以上提示退药原因不正常。
2.2 退药原因分析
2.2.1 医师操作错误:占退药原因41.98%,居首位。医师最常见的是药品剂型、数量、用法输入出错,电子处方录入错误张冠李戴、重复开药、诊断与用药矛盾等。此类错误因药剂人员对处方核查时及时发现。
2.2.2 ADR退药:ADR导致退药有432例,退药品种较广泛,西药以抗高血压、降血脂类药、消炎镇痛药为多,其中以盐酸丁咯地尔片及针剂退药频繁。中成药以活血化瘀、通脉开窍止痛类为多。
2.2.3 医患缺少沟通:此项占21.2%,居退药原因第三位。主要原因如下:①患者就医心切,同时在多家医院就诊、当患者不待药品用完,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就急于复诊,一旦初、复诊药品有重复,或患者家庭小药箱有相同药,就会导致退药;②医生开处方后,不向患者说明开的是什么药及用法,没有尊重到患者的意愿和选择。③因治疗需要,给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或因医保政策需部分自费药,但医生预先没有向患者说明理由,付款后患者不接受。
2.2.4 不合理用药:①未按处方管理规定开药;②对新药适应症或禁忌症不熟悉;③对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哺乳期、儿童、老年人用药不重视或缺乏警惕,如:给12岁以下儿童用喹诺酮类药物;给脑出血患者用活血药;需静脉给药的糖尿病患者选用葡萄糖作溶媒等。④经济利益驱使,给患者开“促销”药,给患者小病开大处方。
2.2.5 患者拒绝取药 患者对自身疾病也不完全了解,有些医生在给患者诊定病情后,没有充分讲清楚所开药品的治疗目的、用途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当取完药看药品说明书以后,认为医生所开药品不对症,或认为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多且严重而拒绝用药,造成退药。另外医生对一些患者的经济状况不太了解开药量过大,药费高,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更有患者从药房取药到家后才发现家中有此药,造成退药。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即使药品规格、剂量相同,生产厂家不同,也要求退药。
2.2.6 患者死亡退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未能有准确的判断,使用药物经验不足,没有严格掌握急性病和慢性病“用药量”,盲目大量开药,导致退药。
3 讨论
目前,各医院普遍存在退药频繁,退药原因多不正常现象[2]。为降低退药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应建立退药制度和退药操作规程,对退回药品进行严格检验;优化软硬件设施,提升门诊医生工作站网络系统,定期在医院网上介绍新药;药剂科在药名的输入上尽最大所能方便临床选用,如有药品剂型、规格等的改变时,应及时通知医师,随时为临床科室提供新药信息咨询;医师在开处方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用药史,对症下药,医师要熟悉所开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和剂型规格,掌握“医保”报销的规定;药师不仅要认真审核处方,做好“四查十对”,而且在发药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医嘱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清楚药品的有关事项,指导患者科学用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为医师提供药学信息,帮助医师正确选药、合理用药耐心;回答患者用药的疑虑,既要保证用药安全,又要为患者解决因各种原因带来的退药问题。
退药是难免的,如果每一位医师和药师都能认真对待,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把各项工作都做到位,就能避免更多退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德医风,加强医生和患者、药学人员和医生之间沟通。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对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退药合理性,降低退药率,是药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
[2]高玲,曹梅,胡克勤.我院退药综合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