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0-09-20崔建平
崔建平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数学的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课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能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题引入不可小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直接关系到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果。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引入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课题引入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课程的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那么要怎样引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课题引入是没有定论的,它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因素等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在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这节内容时,可以从苏轼的《题西林壁》引入,对古诗《题西林壁》的重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不仅步入了古诗赏析的过程,又从古诗中理解了从不同侧面来观察物体的形状竟然会出现这样美的景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不是消极的容器。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上适当的小组讨论,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时,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展开正方体,然后互相交流,自己总结、体会。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涨。虽然初一年的学生还并不能归纳出正方体展开图的所有可能,但他们肯定可以得出其中的部分结论,他们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虽然学生在理论上的理解还不深刻,但他们都能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
三、运用好语言,赏识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和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而这些又是与教师的课堂表情密不可分。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能得到理解和肯定,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据统计,82%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最关注教师的语言。所以我认为,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指导帮助,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时,我设计了一到比较简单的题目并对一位学生提问,结果他回答得很好,我就这样评价他:“你看,你不但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而且还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像现在一样,你一定会更加优秀的。”这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到起来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其他同学也深受鼓舞。
四、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门学科,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老师应紧贴生活,从身边找素材。教师应该学会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帮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数学知识,也能够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数学,成为学生们的需要,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从而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减轻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时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