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 2型糖尿病近期随访 76例
2010-09-20刘新婷夏美娜韩玉婷
刘新婷 夏美娜 韩玉婷
在 2型糖尿病早期,β细胞功能损坏是可逆的,部分新诊断的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获得一段不使用任何药物的“缓解期”。我们对 2003年 2月至 2006年 2月在我科住院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随访,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 2月至 2006年 2月在我科住院的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83例,均符合 1999年 WHO诊断标准,除外非 2型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妊娠或哺育期、严重全身性疾病。对其进行了随访,由于一部分患者住址变迁而失去联系及部分患者资料不全等因素,共获得资料较完整的病例共 76例.接受治疗时年龄为 35~70岁,平均 53岁,其中男31例,女 45例,7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 2~3年,平均 2年 4个月。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测 C肽(C-P),2HCP、FPG、2 h PG、HbA 1c、BMI,治疗结束时复查上述指标。血糖控制目标为FPG 6.1mmol/L,2 hPG 7.8mmol/L。根据病情初步设定患者初始胰岛素剂量,给与每日 3餐前诺和灵R,睡前诺和灵N,3 d后测糖谱(三餐前、三餐后及睡前),若血糖达标(末梢血糖 FBG 6.1mmol/L,2hPG 7.8mmol/L),改早、晚餐前用诺和灵 30 R皮下注射(餐后血糖高为主者用诺和灵 50R),若血糖不达标,继续调整 4次胰岛素,直至达标后改用两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两次胰岛素达标后患者出院,回家后继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饮食和运动量相对固定。每周 1次空腹血糖及饭后 2 h血糖,每 2~3个月 1次糖化血红蛋白,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直至不用胰岛素血糖控制良好。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 FPG、2 hPG均明显降低,FCP、HbA1C、2HC-P明显升高(P<0.05或 P<0.01)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见表 1。随访 1年时,治疗组有 44、7%(34/76)患者为长期缓解,2年时,又有 3.9%(3/76)长期缓解,未服用降糖药。有 51.3%(39/76)未缓解,其中 34.2%(26/76)服用二甲双胍,9.2%(7/76)服用磺脲类药物,7.9%(6/76)需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合用。2年的再评估资料中,缓解组的FPG与 HbA1C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而FCP的水平缓解组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1)强化治疗前后 2组 FPG、FCP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见表 2。强化治疗期间,共有 15例发生轻度低血糖反映,2例发生严重低血糖反映,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未见其他不良反映。
表 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治疗指标的变化(±s)
表 1 2组治疗前后各项治疗指标的变化(±s)
注:*P<0.01,#P<0.05
组别 例数 FPG 2 hPG HbA 1C(%) FCP 2 hCP BMI治疗前 76 12.60±1.20 17.80±3.20 10.00±1.60 0.56±0.30 1.69±0.66 29.90±3.10治疗后 76 6.30±0.30* 7.60±0.70* 8.20±1.40# 0.81±0.45* 2.68±0.56 30.00±3.20*
表 2 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各项指标对比(±s)
表 2 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各项指标对比(±s)
注:*P<0.01,#P<0.05
组别 例数 强化前 强化后 随访2年时FPG FCP FPG FCP FPG FCP HbA 1c缓解组 37 11.40±1.30* 0.67±0.41# 5.3±0.50* 0.97±0.23* 5.80±0.80* 1.34±0.33* 6.30±0.80*未缓解组 39 11.50±150 0.39±0.35 6.90±0.90 0.71±0.23 7.80±1.60 1.01±0.34 7.80±1.70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β细胞功能仅及正常人的 50%,而且以后每年 4.5%的速度下滑[1],因此要保护 β细胞功能,延缓β细胞的衰竭就必须尽早给予严格血糖控制,逆转高血糖对 β细胞的毒性作用,使 β细胞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复[2]。本研究结果证实,通过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较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从而解除高血糖毒性,同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可使患者胰岛得到适当休息,从而使受到抑制 β细胞功能部分恢复,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部分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即可维持血糖基本正常,而且强化治疗效果与治疗前FCP、FPG水平有密切关系,强化治疗前 FPG越低,和(或)FCP越高,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越理想其远期缓解几率越高,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4],进一步说明病程短、基础血糖低、基础 β细胞功能缺陷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程度好,发病时胰岛功能受抑制越轻,其治疗后功能越容易恢复,越有力于血糖控制,所以对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尽快实现胰岛素强化治疗,紧抓早期的可逆性,解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复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使血糖安全平稳达标,降低或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1] 李光伟.少些完美,多些自由.临床及科研工作中胰岛素β细胞功能评估的困难与对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5-7.
[2] Kahzse.The importance of the teta-cell in the pathogenesisoftype 2 diabetesmellitus.Am JMed,2000,108(Suppl6a):2-8.
[3] Abdul-Ghani MA,Tripathy D,Defronzo R A.Diabefes Care 2006,29:1130-1139.
[4] Galicka-Latala D,Solnica B,Bien AI.Personal insulin pumps for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f diabetes.Przegl Lek,1999,56:35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