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与思密达在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对比
2010-09-20江萍
江 萍
四川省简阳市中医医院儿科(641400)
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是<5岁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期秋冬季节腹泻病的一种常见病因,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水样大便,出现较为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特点的消化道疾患。简阳市中医医院儿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应用消旋卡多曲口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简阳市中医医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住院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①年龄6~24月龄;②大便次数>5次/d;③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镜检无脓细胞,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④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且同时排除以下情况:①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②对消旋卡多曲过敏,或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患儿;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伴腹泻外的其他疾病,以及重度脱水患儿。消旋卡多曲组中男66例,女58例,年龄(9.8±4.1)个月;思密达组中男68例,女62例,年龄(10.1±4.3)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统计学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利巴韦林抗病毒,纠正脱水及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同时口服妈咪爱调节肠道菌群,均禁用其他止泻药,指导饮食。消旋卡多曲组加用消旋卡多曲(杜拉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1.5 mg/(kg·次),空腹服用。思密达组加用思密达,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用,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用,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用,加入温开水30~50mL调匀后,空腹服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大便性状及次数,全身症状改变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嗜睡、皮疹、便秘、恶心、呕吐、腹痛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发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发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显效和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消旋卡多曲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思密达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χ2=15.78,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消旋卡多曲组住院时间与思密达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住院时间明显缩短(u=16.26,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
消旋卡多曲组无腹胀、嗜睡、皮疹、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思密达组共出24例不良反应,表现为便秘、恶心、呕吐几大症状。
3 讨 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我国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秋冬季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水样或蛋花样便,导致较为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该病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其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是肠道黏膜的过度分泌。消旋卡多曲是一种特殊的脑啡肽酶抑制剂,可选择性、可逆性的抑制脑啡肽酶,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在外周组织中,口服的消旋卡多曲快速水解为更有效的脑啡肽酶抑制剂醋托芬[1]。醋托芬对脑啡肽酶的抑制作用增加了阿片物质的利用,阿片物质可以激活胃肠道的δ阿片受体,导致cAMP黏膜水平的减少,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减少Cl-分泌,从而导致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减少,达到良好治疗目的且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并对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明显影响。思密达与消化道黏液结合,可吸附病毒、病菌及其毒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能修复和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能力,但不能减少肠道黏液的过度分泌。本研究应用消旋卡多曲口服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依从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不产生便秘、嗜睡、皮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继发反应,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孙大宏,夏颖,窦秀芳.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中重型急性水样腹泻[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 (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