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联合四磨汤治疗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2010-09-20肖小鹏黄郁波郭永红
肖小鹏 黄郁波 黄 涛 郭永红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341000)
病毒性肠炎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最常见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又称秋季腹泻。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应用微波联合四磨汤治疗病毒性肠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就治124例病毒性肠炎患儿,年龄6个月~2岁,男74例,女50例,6个月~1岁80例,1~2岁44例。经常规治疗3d后,临床表现体温<38℃,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或呕吐,大便次数>10次/d,伴轻-中度脱水,大便镜检:阴性或脂肪球,部分少许白细胞。符合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1]。分微波联合四磨汤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性别、症状在统计学上分析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两组予常规治疗(抗炎、补液、微生态方法等),其中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L,口服,3次/d,3d为1个疗程。微波治疗仪为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有限公司生产的METIIVC型,按仪器超作规程,探头处于脐下3~4cm,距离皮肤5cm,功率15W,时间为15min,1次/d,3d 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48h大便次数<3次/d或恢复正常便次,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48~72h,大便次数3~4次/d或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治疗72h,大便次数>5次/d及临床症状均无缓解。
2 结 果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病毒性肠炎是病毒侵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引起小肠黏膜,绒毛被破坏,致使双糖酶活性下降,载体减少,消化吸收面积减少,导致渗透压增高而引起腹泻。腹泻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胃肠液中含钾较多,呕吐、腹泻、进食少丢失大量钾盐;脱水、酸中毒纠正后血钾进一步下降,患儿出现精神不振、乏力、腹胀,甚至麻痹性肠梗阻,危及生命。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微波理疗是指给予较低剂量的微波辐射,使组织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促进离子交换和新陈代谢,改善炎症吸收和炎症渗出液的消散[2],从而加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修复,减少水、电解质丢失,促进病毒性肠炎恢复,缩短了病程。
四磨汤由木香、枳壳、槟榔、乌药组成。木香能使肠蠕动幅度和肌张力明显增强;枳壳能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的收缩功能,对非生理性收缩有抑制作用;槟榔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增加肠蠕动,使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改善;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又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动物实验资料表明四磨汤对胃肠亢进有抑制作用,促进其恢复正常[3]。四磨汤对胃肠道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缓解肠痉挛,减轻腹痛、腹胀、呕吐,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在病毒性肠炎治疗后期加用微波联合四磨汤治疗,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疗效,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芳,朱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6.
[2]彭智勇,时粉周.微波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2):181.
[3]蔺晓源,蔡莹.四磨汤口服液对束缚—寒冷应激小鼠胃肠功能和胃泌素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