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少红:这是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2010-09-20淑媛

博客天下 2010年13期
关键词:李少红胭脂曹雪芹

文/淑媛

http://shuyuanvip.blog.sohu.com/

李少红:这是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文/淑媛

http://shuyuanvip.blog.sohu.com/

接手重拍《红楼梦》这件事,对李少红来说,最初是很纠结的。她坦承自己不是一个有“红楼”情结的人,她心里很清楚,拍摄《红楼梦》跟拍摄普通的电视剧完全不同,从时间上说,一部50集的剧集也许6个月就可以拍完,而一旦沾上《红楼梦》,可能就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更让她心里打鼓的是,当翻拍的对手是无比强悍的曹雪芹时,自己一个人的武功是绝对不够用的。于是,她曾两度谢绝新版《红楼梦》的邀请,直到2007年胡玫宣布退出,相关领导第三次找到李少红,她才临危受命,披挂上阵。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红楼梦》巨大的艺术魅力就像无边大海中翻卷起的漩涡、狂澜,无论是巨轮还是扁舟,每一艘靠近它的船只,都不可避免地被吸纳吞没—但一旦接手,李少红的创作欲望还是迅速被点燃了。她按照自己所要达到的拍摄效果给担任制片的李小婉列出了一个清单,当李小婉按照这个清单算出预算额度时,立刻惊呆了—1.18亿元!她足足用了好几天来面对和消化这个数字。但是,李少红决心已定,要么就不拍,要拍就拍出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新闻提示

6月24日晚,历经全民选秀、导演请辞、演员被换、造型挨骂等种种风波的新版《红楼梦》,率先在湖南、青岛、上海等各地方台(非上星频道)与观众见面。尽管只是试播,但各种质疑已波浪滔天。

对于《红楼梦》来说,李少红非常推崇鲁迅的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似梦如幻,真真假假,你可以认为它是一场现实,也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大梦,全看个人的领悟。我不想把它拍成一本‘圣经’,而是要还原它的精神,一个“梦”字可以涵盖所有的美学意义,成为创作的指南。

在《红楼梦》纷繁复杂的众多主题中,针对电视剧这种大众化的审美样式,李少红最终选择了青春与爱情的角度切入。“曹雪芹写书就是从才子佳人,从言情入手,很赏心悦目,又放射性地影射了幕后的其他方面,所以在120回的内容中,宝黛钗的爱情占据了将近80多回很重要的部分。”在她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里面的爱情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青春澎湃,荷尔蒙最旺盛时期的产物,最值得纪录和让人一再回味。而在剧中扮演公子小姐的小演员与原著中的小主人们也差不多年纪,正值豆蔻年华。“包括声音的变化,体征的变化,跟原著小说的宝黛钗非常接近,这一版是无法复制的;他们把青春原生态地表现出来献给这部戏,把最纯洁的东西留在了荧屏上。”李少红说。

对此次《红楼梦》的重拍,上级下达的要求是:完全按照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的120回版本。也就是说包括高鳄的后40回续写的部分。于是,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李少红的拍摄原则是:“只有删减,没有杜撰;只拍曹雪芹写到的,不拍没有写到的。”

然而李少红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这部剧,公众的关注和期待超出她的想象,从选角、定妆开始,《红楼梦》的每个举动都无可争议地被搬上媒体的头条,其中的非议声更是排山倒海而来。“人们想通过这版《红楼梦》寄托对文化传统所有的传承,但这超出了一部电视剧所能承载的使命。”李少红深感任重道远。用影像还原文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李少红花了大量时间搜集资料,请教各方专家。剧中,从一窗一纱,到人物行、住、坐、卧的尊卑次序,随便拎出一个细节李少红都能说出门道和内涵来。为了符合原著,剧组几乎是“一边查、一边拍、一边改的”,大家生怕走错一步,有些场景甚至因为一个道具的谬误而返工重拍了多遍。

从现在已经公布的片花视频中,可以看到,李少红特别把胭脂膏的制作过程剪辑了进去—镜头中,一群青春稚嫩的女孩子推着五彩剔透的琉璃小磨,用从磨槽中流淌出的鲜艳的花汁,调和蜂蜜,制出了当时贵族小姐们常用的纯天然化妆品—胭脂膏。其实,原著中,曹雪芹并没有具体描绘胭脂膏是如何制作的,李少红是根据书中的笔触,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加入了一些想象,特别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然而,对这个细节的展现,李少红并不只是为了铺陈和渲染书中贵族生活的奢靡。当观众们看到胭脂膏的样子和制作过程时,少年贾宝玉喜欢偷吃女孩嘴上的胭脂膏这一看上去颇有点“登徒子”之嫌的行为,立即就被理解了—原来胭脂膏无论从样子还是味道,都是像果酱一样美味诱人的,难怪这个男孩喜欢偷吃。李少红借用还原胭脂膏巧妙地向观众传达了“秀色可餐”这样一个美妙的意境,以及无限灿烂的青春时光。

面对一部近乎百科全书般的巨著,剧组还请来了各个门类的专家。考据固然重要,但并不一定完全就得听专家的。比如,按照宁荣府的规格,置景搭建了宏伟的大门,但专家说按民俗,没有重大活动,大户人家的中间大门都是不开的,家眷出入,轿子都走小角门;李少红急了,如果按照史实,这些造价昂贵的大门只能在元春省亲等情节里用上一两次,而拍一个小角门,根本看不出一个豪门大宅的气象……思量再三,她心一横,拍板决定轿子的出入走大门—这毕竟是拍影视剧,必须考虑视觉效果!

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在平衡历史细节的真实和影像效果之间,李少红往返奔跑着;在坚持和妥协间,思量、抉择着。“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还原,但有遗憾是肯定的。”李少红说,“现在这样制作已经是很超常了,尽量把意思整对。不可能做到没有疏漏,但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

猜你喜欢

李少红胭脂曹雪芹
热带雨林的胭脂太阳
李少红:记录“发生”,不忘“发声” 二十二岛主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李少红无惧“战火”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李易峰约饭李少红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
花明驛路 胭脂暖
胭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