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宾汉:一个逃兵的成长史

2010-09-20狄米

博客天下 2010年13期
关键词:侠盗切特玛丽安

文/狄米

罗宾汉:一个逃兵的成长史

文/狄米

克劳扮演的罗宾汉少了种“侠盗”亦正亦邪的气质,尤其在他还是想做通过战争发财的投机逃兵时,他的外形与角色相比显得过于忠厚了。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罗素·克劳 凯特·布兰切特

类型:动作、剧情 /上映日期:2010年6月11日

剧情简介:罗宾汉(罗素·克劳 饰)最初是一名非常棒的弓箭手,在国王理查对抗法国的军队服役时只求自保。理查死后,罗宾汉旅行到了诺丁汉,一个正在经受专横镇长以及苛捐杂税压迫的小镇。在那里他爱上了生气勃勃的寡妇玛丽安(凯特·布兰切特饰)女士,而她对这支丛林里来的十字军的身份和动机均持怀疑态度。为了赢得美人欢心并解救这个村庄,罗宾汉组织了一帮重利轻名的雇佣军,他们一起捕猎那些放纵的上层阶级以便纠正镇长的不公正行为……

罗宾汉到底是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一个神话传说,至今都没有定论。

他最早作为狮心王理查在十字军东征中的拥趸出现在15世纪的诺丁汉郡民谣里,而那时距十字军东征有几百年了。在更早的记载中,“罗宾汉”这个名字专门被英格兰人用来指代重刑犯或者流窜犯。罗宾汉故事在中世纪的流传与异教的森林女巫崇拜和圣母玛利亚崇拜有关,因此他被描绘成一位隐居在舍伍德森林里特别保护女性的侠客。

当时英法征战,苛捐杂税很重,一位劫富济贫,尤其与诺丁汉郡长为宿敌,不受严苛法律管制,与一群绿林同伴逍遥自在的好汉形象自然广受欢迎。

这个传奇在现代影视作品中多次再现,几乎每次都是大手笔。最早出现在银幕上的罗宾汉由巨星道格拉斯·范朋克在1922年饰演,1938年的《罗宾汉》获得过三项奥斯卡奖,凯文·科斯特纳也出演过1991年版的罗宾汉。在罗素·克劳之前,44岁的肖恩·康纳利是最年长的罗宾汉。他在与奥黛丽·赫本的1976年版《罗宾汉与玛丽安》中演绎舍伍德传奇20年之后,罗宾汉重回诺丁汉郡的故事,角色与外貌基本符合。

虽然罗素·克劳为本片特意减肥,但他45岁的高龄还是引起很大争议。这部电影实则是“罗宾汉前传”,讲述他如何从狮心王手下的弓箭手变成投机逃兵,又变成抵抗法国侵略,并继承其自由斗士、宣扬君主立宪的父亲遗志成为爱国将领,最后被约翰王视为眼中钉,被宣判为不法之徒的过程。克劳扮演的罗宾汉少了种“侠盗”亦正亦邪的气质,尤其在他还是想做通过战争发财的投机逃兵时,他的外形与角色相比显得过于忠厚了。

凯特·布兰切特虽然不算绝美,但她的古典气质深入人心。这次扮演的玛丽安女士少了民谣传说中的宗教性(她去教堂祈祷是为了请求教堂施舍种子耕作),多了女战士的潇洒利落,她骑马驰骋乡野与战场的镜头是全片最为诗意、最有传奇特质的段落。多数时候,玛丽安扮演的是母亲角色,解救妇女儿童,耕种土地,操持家务,不过与圣母玛利亚的宗教寓意还是有相通之处。

新版《罗宾汉》从创作一开始就极力颠覆传统,想重新塑造这位“不法分子”的形象,因此两易其稿,开拍时间一拖再拖,最终被加进了很多历史背景。整部电影的重点似乎不在罗宾汉本身,更多着墨在王室内的政治权术与英法间的阴谋斗争。同时重要历史事件的顺序并不符合史实,而是一部带着历史感的传奇。与传说中浪迹天涯、无拘无束的绿林好汉不同,这部电影中的罗宾汉是一个逃兵、冒险家、地主、军事家和政治家。可惜故事并没有充分立住,靠着剑柄上一句遗言和对生父的回忆,罗宾汉就从投机混混转变为有责任心的英雄,似乎缺乏可信度。

罗宾汉本人的性格也比较模糊。导演通过理查王的评价描述罗宾汉是:“勇敢、正直、天真。”即便这几点的塑造还算圆满,可罗宾汉的性格依旧不能支撑起这个传奇里他所肩负的爱国英雄与政治思想家角色。只有在罗宾汉角色转变为守卫一方百姓与土地的“英雄父亲”时,才显得贴切自如。片中最符合一般罗宾汉传说的是他和伙伴们半夜劫持运税粮的马车,将粮食送回农庄的段落。这个段落轻松俏皮,还有点幽默感。可紧接着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罗宾汉如何与同伴在雨中播种,侠盗的潇洒立刻变成了守家的持重,同时又与整部电影的大历史感脱节。

几年前我还在诺丁汉居住的时候,英格兰的中世纪仿古风正方兴未艾,很多当地人会打扮成罗宾汉的样子招摇过市。他们身材魁梧,步履如飞,留着胡茬和长发,穿着褐红色大领、橄榄绿色的“林肯绿布衫”,背着弓箭袋,与身着麻布长裙、长发垂腰的美女在街头喝酒聊天。他们是哥特亚文化的一个分支,追求不融入主流的自由与“去英雄化”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能接受一位平头规整、双颊松弛、身材发福、身着铠甲、步履沉重、满腹中年人的心事还肩负着民族历史重任的罗宾汉吗?

联系编辑:bcj@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侠盗切特玛丽安
Robin Hood (I)
罗切特 最后一跃
森林侠盗罗宾汉
#毕业一起去旅行# 你知道侠盗罗宾汉,那你知道他的故乡诺丁汉吗
莎拉邦德
考驾照
情感冲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