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知识青年许知远“下乡”记

2010-09-20祝新宇

博客天下 2010年6期
关键词:许知远知识青年陌生人

文/祝新宇

城市知识青年许知远“下乡”记

文/祝新宇

当我翻看这本书时,总有一种睡在上铺的兄弟的感觉。

他描述的地方我从未去过,我却觉得已在那里待了很多年。

许知远总是被批评为“一点也不了解这个国家”。甚至他的朋友也这样善意嘲笑他,给他拍一张在书房里打伞的相片,“对,那像是他干的事”。

他常常自问:“你非得像一个知识分子那样想问题吗?”在那部一定程度上属于闭门造车的《醒来》里,他愤怒地谴责知识精英的退却与同流合污,痛斥庸俗的社会心理状态,为金钱单一化的社会价值观而痛心疾首……显而易见,在《醒来》里,他还是过多地沉浸在自我思考中。许知远大约是同龄青年中阅读量最大的人之一,有一部分读者已经厌倦了他处处引用名人名言的写法,实际上他自己也经常自我怀疑,于是他才终于决定走出书房,沿着历史地理学家胡焕庸发明的爱辉—腾冲线走下去,亲身去了解祖国。或许,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他的转型之作。

《祖国的陌生人》

许知远 著/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32.00元

“在你的祖国,你却是个陌生人”和《醒来》里引用奈保尔的“祖国,于我是一个难于表述的国家”一脉相承。穿越了祖国整个疆域的旅行,访问了地方志编撰者李仲贤这样的民间知识分子、四处打工且崇拜郑浩南的李伟这样的小青年、靠倒煤发迹的洪波这样的成功人士、生活在海外代沟很深的老黄小黄这样的家庭、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这样的高层领导人困惑与信心在许知远心里不断地互相消长。

中国太大了,历史太厚重了,任何巨大的石头砸下来,都像砸在大海里,转眼就被吞噬了。以至于林语堂感慨,东三省都丢了,四川人视若无睹,仍津津于火锅和麻将。为何中国总是落后挨打?李鸿章、张之洞们把原因归结于军事落后,康、梁归结于政体,蔡、鲁归结于文化,蒋、毛归结于政党的性质,邓打破了原有的僵化的体制,许知远则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人民”。

许知远说:“我头脑中杂乱的知识体系,与中国目前混乱的价值观一样,是我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我和许属于一个年代的人。许毕业于名牌大学,曾在很多声名显赫的媒体工作,出过很多书,大部分时间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生活,他的世界是“烟雾弥漫的咖啡馆、图书馆与互联网构成的城市知识青年的世界”。而我来自辽东小镇,是张立宪所说的“具有小镇情结”的下岗工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为糊口混迹在中关村。我们唯一的相同点就是成长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中国。或许可以再加上一点,那就是我们都喜欢读书,喜欢琢磨自己的国家和历史。所以当我翻看许的这本新书时,总有一种睡在上铺的兄弟的感觉。他描述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我却觉得在那待了很多年。中国各地是如此地相像,哪怕是西藏、新疆这么遥远的地区,也在拼命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许希望旅行能帮他找到一把理解中国的钥匙。结果呢,他不置可否。

许知远“原本期望写成一本保罗·克鲁式的游记”。他在里面掺杂了历史人物小传、时政评论以及无法避免的议论和反省。行走间,许不断地回望历史,吴越、陈独秀、秋瑾、柏杨和钱穆过于急迫的心情导致他产生“热忱的幻象”,并带来同样分量的疲倦。他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变成嘲讽主义者”。

处于断裂期的人们,“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在所难免,“却也蕴含着无尽的能量。他们无法从传统中获取价值和意义,却也享有了没有历史束缚所带来的无边界的自由”。许从不掩饰他的悲观,“在你的国家,你却是个陌生人”,没有比这再糟糕的事情了。

联系编辑:(010)67148585-8010

邮箱:bcj_119@163.com

猜你喜欢

许知远知识青年陌生人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书生直播带货,让流量向知识靠拢
游荡者许知远
游荡者许知远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知识青年”回乡,应该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为什么革命化就得劳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