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高粱晋杂24号的特征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
2010-09-19张晓英闫凤霞李团银
张晓英,段 冰,梁 笃,闫凤霞,郭 琦,李团银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世界上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美洲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温带和寒带地区也有种植[1-2]。饲料高粱是世界上饲料市场的重要原料,发达国家在发酵饲料、工业配合饲料中利用比较普遍[3]。由于我国饲料高粱育种研究起步较晚,生产上缺乏优质饲料专用品种,严重制约着高粱这种优势作物在我国饲料工业中的发展[4-5]。为了改变我国饲料高粱专用品种缺乏的局面,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饲料高梁研究室利用“三系配套”方法,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的饲料专用高粱新品种晋杂24号,具有高产、多抗、优质的特点。
1 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
高粱杂交种晋杂24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L802A×345R。母本为不育系L802A,由保持系LgB和R5M874B有性杂交,用A2细胞质转育而成;父本为恢复系345R,是恢复系EN370和矮秆资源杂交后代的选系。晋杂24号选育系谱列于图1。
图1 晋杂24号选育系谱
2002年该组合在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省高粱所试验地测配,2003年参加杂交种鉴定试验,2004—200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表现优良。2006—2007年参加山西省区试,2007年由山西省品种审(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了田间鉴定,2008年4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晋杂24号苗期绿色,株高为185 cm,穗长为30 cm,穗粒质量为94.5 g,穗形纺锤形,穗型中紧。红壳,红粒,粒扁圆形,粒质半玻璃质,千粒质量为36.8 g。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生育期 晋杂24号在我国春播中晚熟区种植,平均生育期130 d左右。
2.2.2 综合抗性 晋杂24号植株持绿性好,分蘖能力强,茎秆粗壮坚硬,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其还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2004—2005年在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进行高粱丝黑穗病抗性鉴定,在人工接菌条件下,该品种对1~3号生理小种表现高抗。2003—2004年,对晋杂24号进行田间高粱蚜抗性初鉴,2005年进行高粱蚜田间接种复鉴,结果显示,其对高粱蚜具有抗性(表1)。
表1 晋杂24号高粱丝黑穗病及高粱蚜抗性
2.2.3 饲用品质 2007年,经哈尔滨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晋杂24号籽粒粗蛋白含量11.67%,粗脂肪含量4.48%,粗淀粉含量70.01%,单宁含量0.96%。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可比普通高粱提高3~4个百分点,是一个优质饲料高粱专用种。家畜、家禽配合饲料中,可全部或部分用该品种商品粮作主料。初步研究表明,该品种商品粮作配合饲料主料养猪,在适口性、生长速度及料肉比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玉米,说明晋杂24号高粱在我国配合饲料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 产量表现
以晋杂12号为对照(CK),对晋杂24号进行区试,结果如表2所示。2006年,山西全省参试的7个点平均产量7 641.0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平均产量7 035.0 kg/hm2)增产8.6%。2007年,参试的6个点平均产量10 938.0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平均产量10 105.5 kg/hm2)增产8.2%。2年平均产量9 289.5 kg/hm2,比对照晋杂12号(平均产量7 761.0 kg/hm2)增产8.4%。
4 主要栽培技术
4.1 播种
高粱不宜连作,前茬要求为玉米、棉花、大豆等其他作物。我国高粱春播中晚熟区种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播前要灌足底墒水,要求地表平整、土壤疏松。播种时,开沟要均匀,深浅要一致,种子覆土厚度以3 cm左右为宜。播种后,要适时镇压。人工播种需种量约30 kg/hm2,机播为20.0~22.5 kg/hm2。
表2 晋杂24号区试结果
4.2 施肥
播种前,公顷施农家肥37 500~45 000 kg,磷酸二铵750 kg、尿素375 kg、硫酸钾150 kg作基肥;拔节期,每公顷追施尿素300~375 kg。旱地杨花后期施少量氮肥可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旱地施肥采取播种前一次深施的方法。追肥原则是:有雨则追,无雨不追,雨多多追,雨少少追。
4.3 田间管理
出苗前,用莠去津40%胶悬剂225 L/hm2喷雾。3~4叶期间苗、定苗一次完成。留苗密度:水肥地105 000株/hm2;山旱地97 500株/hm2。及时中耕锄草,浇好花前水。
4.4 制种栽培要点
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种植行比为1∶6或2∶8。如连片制种,可适当增加母本种植行数。种植密度:母本为150 000株/hm2,父本为105 000~120 000 株 /hm2。
[1] 董良利,赵威军.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 [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2):82-85.
[2] 高占魁,刘景辉,段宇坤,等.不同饲用高粱植株形态特征及物质生产特性[J].华北农学报,2007,22(专辑):66-70.
[3] 冯家中,付立波.发展优质饲料高粱大有前途[J].作物栽培,2009(8):24-25.
[4]卢庆善,邹剑秋,石永顺.试论我国高粱产业的发展——四论高粱饲料业的发展[J].杂粮作物,2009,29(5):313-317.
[5] 潘世全,谢凤周.关于发展饲用高粱的调查报告[J].辽宁农业科学,198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