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0-09-19黄卫亚
黄卫亚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226311)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低位性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改变了患者正常的排泄方式,需要终生使用人工肛门,这样不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也对其生理、心理等方面造成极大的痛苦,使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而结肠造口的护理显得非常的重要和必要[1]。因此,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护理工作顺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要求,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率先开展直肠癌肠造瘘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尝试和探索,在提升护理整体水平的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表1 2组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SD,分)
表1 2组入院时生活质量比较(SD,分)
组别 例数 自觉症状 生理功能日常生活 社会活动 情绪精神状态 总分对照组 26 12.51±2.56 16.56±2.12 25.27±3.48 14.46±2.69 12.42±2.16 81.22±13.01观察组 26 12.95±2.72 17.64±2.69 26.16±4.52 13.75±2.14 11.54±2.52 82.04±14.59 t值 0.692 1.142 0.561 0.286 0.811 1.18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2组手术6个月后生活质量比较(±SD,分)
表2 2组手术6个月后生活质量比较(±SD,分)
组别 例数 自觉症状 生理功能日常生活 社会活动 情绪精神状态 总分对照组 26 14.76±3.53 18.05±3.14 26.75±4.02 14.76±3.65 12.89±2.31 87.21±16.65观察组 26 18.35±4.72 22.45±3.81 32.42±4.76 20.34±4.57 19.97±2.95 113.53±20.81 t值 2.256 4.293 4.391 7.569 8.667 8.832 P值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11月在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低位性直肠癌患者52例,全部病例都行Miles术永久性结肠造口,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43~81岁,平均57.5岁,有配偶者38例,无配偶者14例。排除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发生重大生活事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职业和性格习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而观察组则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习惯、情绪状态、接受能力,以及病情各期的特点,从需求的多元化出发,以多种方式灵活机动地对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入下。①心理评估干预。术前访视患者时,以同情和关怀的态度,广泛听取患者的倾述,从而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反应、手术动机及应对方式。根据动态评估的信息,给予按需辅导、逐步深入,切忌“全面指导”。②及时介入信息干预。护士长巡视病房护士晨晚间护理时,都以支持性的语言,正视患者在治疗上取得每项成功所付出的勇气,介绍同种疾病获得成功治疗的病友,以增强患者重获健康的信心。③协同护理模式的介入。术后造瘘口开放后,加强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为一个健康护理团体的协同作用,由此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④舒适的个体化干预。根据萧氏双C模式理念: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灵魂上的舒适[2]。根据动态评估的信息,护士长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为造瘘患者制定两项舒适措施,并及时评估不断改进。⑤延伸护理干预。患者在预出院时主动做好出院指导,发放“造口护理”专科知识小册,介绍患者了解或加入“造口者联谊会”[3],促进患者早期适应术后的社会生活。病区护士长对危重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电话回访,以提高延伸护理内涵[4]。
1.3 观察指标
采用胃肠生存质量指标(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GIQLI)进行评定,此表包括:生理功能状态、、自觉症状、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等5个方面(在调查应用中,将日常和社会活动归类积分)。调查前进行专职人员的培训,同时负责发放和收回,其中46例采用信函随访的方式,6例在来院复查时由患者或家属填写问卷表。调查选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各填写1次,共有36个项目,每项计0~4分,总分144分。
1.4 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比较见表1。在入院干预前问卷调查中,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比较见表2。在术后6个月的问卷调查中,各项指标统计分值显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IQLI指数对照组平均总分87.21分,而观察组平均总分达113.53分,说明观察组经个体化干预后,生存质量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观察组在精神情绪状态、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标准的提高,生存质量的高低将成为评价医疗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直肠癌结肠造口的资料评价中,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回归社会程度的评价越来越多地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由此,医学界关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比较活跃,总体趋势是强调了生存质量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个人的主观体验。GIQLI量表是专用于测量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特殊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GIQLI对观察组个体化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5个维度中除自觉症状评分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
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对造瘘口认知障碍、排便失控、泌尿和性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社会接触减少等。术后个体化干预组按照循证护理[6]的实证分析,制定了个体化的造口护理干预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造口的观察和护理,将协同护理模式与专业的造口护理有机结合,增强患者术后康复的信心。在出院后的延升护理工作中,通过对造口专科护理供需两方面的作用,增强了护士学习的自觉性和服务的主动性,在边学边指导和边学边适应的过程中,拉近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变了护士在患者心中只是被动执行医嘱的思维定势,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得到最及时的指导和最广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社会效益。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中,都体现了护理的整体性、实效性、以及人文护理的特点。通过对结肠造口患者多因素的分析和评估,有针对性从多方面满足患者在身体机能、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对策,为临床和社区护士的护理实践提供依据,以更好更广泛地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1]朱志红,杨丽.协同护理——种新颖的护理模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70-72.
[2]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2):15.
[3]喻德洪.我国肠造口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15-417.
[4]张缨,洪水玲,裘佳清.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499.
[5]陈静,赵,谢强等.直肠癌手术后患者48例生存质量评定[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8):819-822.
[6]王小俊.基层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困境分析[J].中国医药临床杂志,2009,21(3):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