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失灵”不是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
——兼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0-09-19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市场失灵国有经济失灵

张 晨 张 宇

“市场失灵”不是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
——兼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 晨 张 宇

把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归结为“市场失灵”或非竞争性,并进而认为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领域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在理论和事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它不仅不符合世界各国国有经济的实际情况,而且也不符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更不符合党和国家关于国有经济的一贯方针,具有明显的私有化导向。从根本上说,国有经济的存在是克服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与所谓的市场失灵和非竞争性没有直接关系。

国有经济;市场失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何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事关我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事关我国改革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然而,正是在这一问题上,目前流行着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亟须澄清。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把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归结为市场失灵和非竞争性。不少人认为,国有经济的存在范围应该以“市场失灵”为界限,国有经济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国有经济完全退出竞争性行业,而专门从事那些由于“市场失灵”因而私有企业不愿意经营的或市场机制无法调节的公共物品以及自然垄断领域,以补充私人企业和市场机制的不足。这种将国有经济的功能和作用理解为“补充市场失灵”的观点在理论和事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中极具误导性,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将国有经济的存在依据限定为补充“市场失灵”的理论,不符合世界各国国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其存在范围与所谓的市场失灵无关。即使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分布的领域也并不限于提供公共物品和自然垄断等“市场失灵”的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出现过多次国有化浪潮,建立了一大批国有企业,涉及石油、煤炭、电力、钢铁、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电子、航空、汽车、飞机、银行、保险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部门。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的营业额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投资额占英国投资总额的20%;1982年,法国53%的公司资本控制在政府手中。联邦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国有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国有经济在许多重点经济部门取得了支配地位(参见表1)。在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分布更为普遍,作用更为重要(参见表2)。

表1 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重要部门的分布 单位:%

表2 部分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分布情况 单位:%

通过以上两个表我们看到,20世纪70年代,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经济不仅在邮政、电力、电信、煤气等带有公共物品和自然垄断属性的行业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而且在煤炭、石油、航空、钢铁、汽车、造船等关键性的竞争性市场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有经济的分布则更为广泛,不仅分布于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自然垄断和公共物品行业中,而且广泛存在于商业、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等一般性行业。当然,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为了克服私有制的缺陷,完成当时条件下私有企业不愿意或者不能有效完成的社会目标,保障资本主义国家再生产的条件,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有企业不能盈利,因为,投资于国有企业的资本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支出,它需要在经营过程中不断保值和增值,在社会再生产体系中不断循环周转,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才能有效地完成其承担的社会职能,实现社会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利润与实现社会目标是并行不悖的。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存在,并不是以“市场失灵”作为依据的。

“市场失灵”与国有经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将国有经济存在依据限定为补充“市场失灵”的逻辑必然导致彻底的私有化。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将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限定为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认为只有在自然垄断和公共物品等“市场失灵”的领域,国有经济才有存在的必要。然而,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晚近发展的成果,“市场失灵”与国有经济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从市场失灵出发并不能得出要建立国有经济的结论。现代管制经济学认为,自然垄断行业并非一定需要国有企业来经营,可以采用私有企业经营但政府对其实行价格、质量、投资等多方面管制的方式,实现自然垄断行业的私营化。同样,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部门运用市场方式提供,政府对其实施补贴和监管,这不仅能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还能提高供给的效率。因此,即使是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看法,“市场失灵”也并不需要国有经济作为补充,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将“市场失灵”作为国有经济存在依据的理论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自然是无法成立的。

还应注意的是,这种将国有经济的功能仅仅限定在“补充市场失灵”的领域之内,并以此作为国有经济改革和“进退”的所谓“好政策”的理论依据,实际上并不是对国有经济存在原因的论证,而是对限制甚至取消国有经济的论证,在理论倾向上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看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万能的”,而以往所看到的很多所谓“市场失灵”其实并不存在,在一些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解决。由此带来一个直接的推论便是:由于“市场失灵”并不存在,因而国有经济也就失去了仅有的存在依据。例如,在自然垄断领域,产业组织理论关于自然垄断动态边界的理论缩小了自然垄断存在的范围。该理论论证,一方面,原有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的认识是不准确的,很多被看做是自然垄断的行业事实上并不具有自然垄断性,或者仅有部分业务具有自然垄断性。如在铁路部门,铁路路网是自然垄断的,而铁路客货运营业务则是可以竞争的。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原来曾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可以转化为竞争性产业,技术的进步弱化了一些行业的自然垄断性并强化了其可竞争性,市场规模的扩张缩小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因此,以自然垄断为原因存在的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存在的依据,成为私有化的首要目标。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私有化进程都是与行业规制的放松同步的。又如,科斯定理证明了明晰的产权可以使交易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因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公共选择学派提出了所谓“政府失灵”的概念,认为即使以市场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也并不是最优的,但可能比政府即国有企业提供更具效率,因为“政府失灵”的问题可能比“市场失灵”更加严重。

如此一来,按照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看法,国有经济不仅只能存在于“市场失灵”的狭小领域之内,甚至这一狭小领域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产权界定的清晰化以及管制方式的改进而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于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看来,国有经济不仅要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甚至在公共物品、自然垄断等领域,也应当被私有化,从而实现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可见,所谓用“市场失灵”论证国有企业存在原因的理论,不仅不能全面体现国有经济的作用,反而隐含着导向全盘私有化的理论倾向。

将国有经济存在依据限定为补充“市场失灵”的理论不仅忽视了国有经济的宏观功能,而且从微观效率的角度看也缺乏充足的依据。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从微观效率的比较出发,认为与私有经济相比,国有经济必然是低效率的,因而只有在私有经济不愿参与或竞争无效的市场,国有经济才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其必要性仅存在于公用事业以及不能保持有效竞争的产业,其他产业的国有企业应当私有化以获得效率的改善。然而,上述理论更多的是一种自由主义的信念,而非以事实为基础的科学。其实,关于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种种证明,如“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的搭便车”问题、“预算软约束”问题等,并非国有企业所特有,而是所有权—控制权分离条件下的现代股份制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1](P96)并且,众多有关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效率的经验研究也没有得出私有企业效率高于国有企业的最终结论,现实中既存在低效率的私有企业,也存在高效率的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在总体上并没有表现出比公有企业有效率”,“在许多产业中,公有制和私有制可能同样有效率”。[2](P149)

还需要指出的是,微观效率的比较并不能成为赞成或反对国有经济的全部理由。国有经济作为国家或社会整体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形式,在实现微观效率的基础上,其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宏观功能上。事实上,各国的国有经济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国家或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控的功能。一方面,国有经济在经济中可以发挥“稳定器”功能,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的投资是实行反周期政策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可以“以长期发展为目标作出决策,而这些决策不是或可能不是利润最大化的决策”[3],从而有助于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的动态的平衡。此外,国有经济在实现分配公平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国有企业可以降低低收入者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从而影响真实国民收入的分配[4];国有企业可以保证区域间公民的平等,确保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享受到重要的社会服务[5](P104)。因此,仅仅从微观效率角度论证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显然忽视了国有经济在宏观层面所发挥的多种作用。

从根本上说,建立国有经济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微观私人效率的改进。因为,市场机制的主要缺陷除了微观局部性失灵外,更重要的在于它无法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的动态的平衡,因而,需要社会从整体上进行有计划的调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是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出发,得出应当对生产资料实行社会占有这一结论的。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最有效的手段离不开对经济运行过程的直接调节,保持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国有经济就是实现这种直接调节的经济基础。同时,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而制定的经济发展的结构、方向和比例关系与市场自发形成的结构、方向和比例关系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国家的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在许多方面必然具有超越市场的性质,具有明确的长期导向的作用,因而不能仅仅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短期的需求政策来加以实现,而更多地需要依靠供给性政策、结构性政策和政府的直接调节,而这些政策手段只有在存在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时才能加以实施。因此,国有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手段。从这个角度看,国有经济的存在是克服市场缺陷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并不是一回事。市场失灵是一个微观概念,主要讲的是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而市场缺陷指的则是一个宏观概念,主要讲的是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非公正性等。应该说,国有经济的存在更多的是与市场的缺陷有关,而不仅仅是与市场的失灵有关。

将国有经济存在依据限定为补充“市场失灵”的理论仅从市场经济的抽象概念出发,而没有考虑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并不仅仅是基于市场失灵的考虑,而是同各国当时的政治目标和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国有经济在实现社会价值目标中所发挥的作用,被很多国家认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的国有化规模如此之大,一方面是这些国家为了克服当时原材料短缺、优化工业生产结构以及保障必要社会服务而采取了政府干预行为;另一方面则与这些国家当时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思潮有关。当时执政的英国工党、法国社会民主党以及其他国家的左翼执政党都将国有化视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民主的必要手段,认为扩大公共产权和公共服务可以改变社会的权利分配格局,通过限制私人资本、提高劳动者权利来实现新的社会经济均衡,从而实现“真正的工业民主”。德国社会民主党1959年的《哥德堡纲领》这样阐述公有制的意义:“公有制是任何现代国家都不会放弃的一种公共监督的合法形式。它有助于保护自由,使其免遭占优势的大经济组织的侵害。大企业的支配权现在主要掌握在经理手中,他们本身又是为那些匿名的势力服务的。因此,在这些企业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已在相当的程度上丧失了它的支配权。今天的中心问题是经济权力问题。凡是在不能依靠其他手段保证建立一种经济权力关系的健全制度的地方,公有制就是适宜和必需的。”[6](P134)英国工党的经济学家、前工党政府的经济大臣和财政大臣盖茨克尔也曾说到:“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国有化,将有助于推进更大程度的平等,有助于充分就业政策的推行,使作出重要经济决策的权力和对国家的更大的责任感联合起来,使工业民主能顺利发展,并减少经济关系中的冷酷和摩擦。”[7](P25)

在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则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直接相关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我们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和制度形式。如果说国有企业只能存在于非竞争领域,如果说国有企业都要退出竞争领域,那就等于说,国有经济根本不应当存在,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就失去了客观基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了一句空话,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就失去了方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有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化为了泡影。从现实情况看,除了军工、电网、石油石化、电信等特殊行业外,我国的国有企业多数处于有效竞争之中,并不都是处在垄断行业,并非都是垄断性企业,如金融、文化、煤炭、电力、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中的国有企业。这些行业和企业虽然不都是垄断性的,但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推进自主创新、保障公平正义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真正称得上是垄断性企业的国有企业屈指可数。退一步说,假使国有企业真的都退出了竞争领域,都变成了垄断企业,对于国有经济的批评和攻击就会因此而消失吗?在这种情况下,马上就会有人说,垄断是不必要的,必须打破垄断,放开经营,当下一些人对于所谓的“国有垄断部门”的批评不正是这样吗?因此,必须认识到,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并不是以垄断或竞争为依据的,而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依据的,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并非是要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相反是要解决“计划失灵”和市场不足的问题,是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我国,市场失灵与国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并不存在直接的逻辑关系。

将国有经济存在依据限定为补充“市场失灵”的理论仅从市场经济的静态特征出发,没有考虑不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

国有经济的规模和领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和发挥的功能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而言,国有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要高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私有资本一般比较弱小,私有企业制度也存在较大的弊端,经济发展所必要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由于其非利润导向性和关系国家的发展战略,私人资本往往不愿或无力投资,因而,国家不得不通过国有企业将有限的社会资源集中起来,以加快实现工业化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史上,国有企业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普鲁士在18世纪、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所兴建的许多国有“模范工厂”。[8](P103)二次大战后欧洲的国有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投资促进战后重建和经济恢复有关,而在韩国、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的存在也与政府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例如,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实现了银行的国有化,这使得政府获得了融资和投资的主动权,从而使韩国政府能够通过有选择的投资政策实现对特定产业和企业的支持。[9](P73-75)另外,发展中国家相对较弱的政府监管能力,也使得在公共物品和自然垄断行业中,与给私有企业提供补贴和管制的体系相比,国有企业通常更为实用。①其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征税和管制能力,或成本较高。参见张夏准:《富国的伪善——自由贸易的迷思与资本主义秘史》,105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较为弱小的民族经济很难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竞争,往往成为跨国公司并购的对象,处于国民经济关键部门和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如果被外国跨国公司把持,则将直接威胁本国的经济安全和独立自主。因而,很多发展中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特别是产业安全的考虑,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战略性产业以及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产业中建立国有企业,作为抵御跨国公司并购、实现经济独立的重要制度安排。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78年,国有企业在8个工业化国家中的比重为8%,在发展中国家的比重达到了23%[10](P7),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有经济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市场失灵”不能作为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国有经济的作用和范围不能超脱具体国家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那种基于纯粹静态的市场经济模型所得出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往往是无用的。苏联东欧“休克疗法”的设计者、曾极度鼓吹私有化的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也反思认为,私有化理论更多地说明了国有企业是如何在私有化过程中衰落的,而对国有经济在经济增长早期阶段发挥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11]斯蒂格利茨也曾指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竞争远比私有化重要得多,只要明确界定产权,实行私有化就可能提高效率的看法是一个危险的神话。[12](P160)

然而,虽然国有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所占比重更高,但不能就此认为国有经济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萎缩。经济史中私有化和国有化浪潮的相互交替启示我们,各国经济发展对国有经济的依赖可能是周期性的。美国法经济学家波斯纳把20世纪下半叶西方经济中的国有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第一个阶段,“在战后的第一个10年内——可放宽算到1960年左右——国有制实行得挺好”;第二个阶段,即60年代,国有制搞得不好;第三个阶段是70年代,国有企业开始改革。他指出,虽然现在私有化的浪潮还在发展,但是要恢复到二战前的西欧那种私有化水平似乎是不可能的。[13](P640)鉴于国有经济的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发生变化时,国有经济的作用和范围也会随之调整,此次经济危机中一些国家所实行的国有化政策说明了这一点。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看到,“市场失灵”并不是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从“市场失灵”出发只能把国有经济的功能归结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为市场机制拾遗补缺,而不可能赋予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宏观意义,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条指出:“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党和政府对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这些论述,清楚地说明了我国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与我国的基本制度和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虽然资本主义制度在历史上曾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其根本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生产社会化要求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调控,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国有经济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否认市场具有局限性。国有经济是与生产的高度社会化相适应的,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国有经济发挥其控制力,有利于国家从全局和长远的需要出发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总体结构,克服单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3)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只有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比较公平的分配关系,对收入分配的源头即生产条件的占有环节进行有效调节,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4)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在国有经济内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与劳动的阶级对立和对抗性的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国的很多国有企业分布于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和领域,承担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等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在供水、供电、能源供应、通信服务等关键领域,在保障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范围内资本的集中和垄断趋势进一步加剧。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国家大力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保持国家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坚持独立自主更好地结合起来。

(6)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线,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而这样一种民主制度只有在社会的财富特别是生产资料占有相对公平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如果生产资料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资源和生产资料被私有化了,被少数私人和私有利益集团垄断占有,那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只能形成垄断资本占主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总之,“市场失灵”不是国有经济存在的依据。那些认为国有经济的存在范围和功能应以“市场失灵”为界限,主张国有经济退出市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也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当然,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能通过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全面扩张来实现,而是要以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为着眼点,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我们不能作茧自缚,把国有企业的作用仅仅局限于所谓的“市场失灵”领域,甚至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制国有企业放弃竞争领域。我们要坚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方针,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中,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5][8] 张夏准:《富国的伪善——自由贸易的迷思与资本主义秘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卓顿与奥查德:《公共物品、公有企业和公共选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 Kaldor,Nichoas.“Public or Private Enterprise—the Issues to be Considered”.in W.I.Baumol(ed.).Public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in Mixed Economy:Proceedings of a Conf erence Held b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 in Mexico City.London:Macmillan,1980.

[4] Bos,D.Public Enterprise Economics:Theory and A pplication.Amsterdam:North-Holland,1986.

[6] C.R.艾德礼:《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志和道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 盖茨克尔:《社会主义与国有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9] Amsden.Asia's Next Gian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10] 世界银行:《官办企业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学与政治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11] Sachs,J.D.“Reform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n Light of the East Asian Experience”. Journal of J 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5,9(4).

[12] Joseph E.Stigliz.Whither Socialism.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1994.

[13] 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武京闽)

“Market Failure”Is Not the Reason Why State-owned Economy Exists: On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State-owned Economy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ZHANG Chen,ZHANG Yu
(School of Econom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Currently there is a popular argument stating that the reason why state-owned economy exists is due to“market failure”or non-competitiveness,and it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state-owned economy should be excluded from competitive fields.However,such an argument is groundles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It neither conforms the common practice of economy for most countries worldwide, nor conforms to China's basic economy policy and actual condition,and it is even unsuited to China's consistent guiding principle on state-owned economy,with a distinct sign of privatization orientation. Fundamentally,the existence of state-owned economy is the requirement of 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ized mass production and private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leading role of state-owned econ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na's basic economy policy and development tasks,which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so-called“market failure”or non-competitiveness.

state-owned economy;market failure;basic economy policy;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张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猜你喜欢

市场失灵国有经济失灵
失灵的指南针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
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动因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
奥迪Q3遥控钥匙失灵
失灵保护原理介绍及回路分析
工业企业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