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平血战林彪为何迟迟不撤

2010-09-19王树增

领导文萃 2010年2期
关键词:苏军林彪四平

□王树增

四平血战林彪为何迟迟不撤

□王树增

东北:国共的较量与抉择

1946年的春天,尽管苏军一再拖延撤军时间,但是终究要大规模撤离了。于是,一个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面临着最后的较量与抉择。

苏军撤离沈阳时,没有通知国民党军。驻扎在沈阳郊区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彭璧生发现苏军开始移交监狱和工厂时,才感到苏军可能要走。苏军全部撤离之后,他迅速指挥部队占领了沈阳市区。这时候,国共两方代表正就东北问题进行谈判,虽然争吵激烈但尚未撕破脸皮。因此,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是:“苏军退出沈阳后,我军不要去进攻沈阳城。我军进去必会在军事上陷于被动,在政治上亦将处于极不利。不仅沈阳不必去占,沈阳到哈尔滨沿线在苏军才撤退时我们都不要去占领,让国军去接收。”就在这封电报从延安发出的当天,苏军从沈阳至长春间的四平撤离后,黄克诚立即指挥部队攻占了那里。

1946年四平保卫战期间,一名手持长枪、英姿飒爽、高度警惕的东北民主联军的小战士站在写有“坚决保卫四平!”的高墙前面。

国民党方面坚持认为,东北不存在共产党驻军问题,只有国民政府从苏军手中接收主权的问题。国共两党代表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因而分歧严重。随着国民党军源源不断地到达东北,蒋介石的立场越来越强硬。东北民主联军占领了战略要冲四平,蒋介石立即命令国民党军自沈阳兵分四路攻占四平。4月4日,林彪到达四平街,他向中央表达了“坚决与敌决死一战”的决心。毛泽东立即回电,表达的也是不惜一切的决心。

一场为争夺铁路线上的重要城市而进行的血战已经不可避免。

颇受争议的“四平之战”

4月8日傍晚,四平外围战斗开始。交战双方是:东北民主联军山东解放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七纵队、新四军第三师八旅和十旅、东满挺进纵队等,共十二个团;国民党军是新一军新编三十八师。新一军是国民党军主力部队之一,抗日战争时远征缅甸,为解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新一军在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的率领下奋勇杀敌,最终为远征军冲出一条血路,其顽强的战斗作风为盟军赞叹也为国人崇敬。

两军激战一夜,此战,新一军兵力损失不大,但是士气受到打击。

在接近四平的国民党军各路部队中,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占领法库后,企图迂回四平的侧后,他们面对东北民主联军的节节阻击边打边推进。突然间,发现自己被引到一个早已布置好的大口袋中:先头团看到前面有个熙熙攘攘的集市,便向路上的老百姓打探情况,百姓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八路早就走了,于是先头团解散休息。就在国民党军开始又吃又喝时,枪声骤起,原来集市上的不少百姓都是化装的八路军。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合力围攻下,八十七师大部被歼,副师长和参谋长被俘,只有师长黄炎带领少数卫兵逃离。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整体供给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照料护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与老年人的刚需不匹配。养老服务业的关键是养老护理,在我国城乡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结构中,上门看病、康复护理等医疗健康类服务需求始终居于首位,其次是上门做家务等日常生活类服务。但目前中国养老照护体系还相对薄弱,养老服务机构维持在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以健康老年人为主、以保障贫困人口为主的传统格局,功能转型尚未完成。

就在国共两军在四平作战的时候,东北民主联军向长春发动了攻击。战斗持续到18日,包括长春城防司令陈家珍和市长赵君迈在内的8000多人被俘,长春被共产党军队占领。

四平保卫战失利

4月16日,从北平回到东北的杜聿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四平。

四平血战开始了。

在林彪的急令下,东北民主联军所有的主力部队昼夜奔袭,前后到达四平的总兵力近8万人。虽然没有大规模阵地防御作战的经验,官兵们还是开始紧急抢修防御工事。林彪的命令是:要使每一个前线指战员有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决心,要有与最后一个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18日,国民党军新一军在郑洞国的指挥下发动了攻势,三路大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对四平正面展开轮番攻击,交战双方都表现出决死的斗志。在国民党军强大的火力轰击下,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多次出现危机,前沿官兵数次与进攻的敌人进入肉搏状态。战至4月26日,新一军在四平城东的一次攻击被打退,东北民主联军在城北的反击未能奏效,战场出现了暂时对峙。郑洞国要求杜聿明增援。

2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到达:“化四平街为马德里。”(1939年西班牙内战中,“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一起为保卫马德里而战斗。)林彪的态度则是“尽量化四平街为马德里”。四平8天的战斗,林彪已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军作战的弱点:没有城市防御作战的基本经验;火力配备的层次和纵深都不理想,无法形成有效的阻击火力;战场上没有统一的射击命令与信号,有的部队开火太早,致使敌人临近时弹药不足;部队交接阵地时没有顾及工事的交接,造成接手阵地的部队在工事已全部失效的情况下出现大量伤亡。然而,毛泽东要求林彪坚决保卫四平。

毛泽东的真实意图,不仅是以四平之战赢得谈判桌上的有利地位,而且还要在四平一线将国民党军的攻势彻底遏止,以期达到国民党占领沈阳以南,共产党占领长春、哈尔滨以北的平分东北的目的。

但是,本溪失守的消息传来了。

本溪失守后,解除了后顾之忧的国民党军迅速北上,向四平包抄而来。东北民主联军本来就装备简陋,兵力不足,现在为防御国民党军的两翼包抄,防线又被拉长至50多公里,兵力更见稀疏,火力更见单薄。惨烈的战斗导致的重大伤亡令各部队的兵力捉襟见肘。

此时,负责四平左翼防御的黄克诚提出了“适可而止,不能与敌硬拼”的建议。黄克诚先给林彪发电,但没有等来林彪的回音,更没有等来林彪撤退的命令。他不知道,在远离四平战场的地方,国共正在谈判桌上就东北问题激烈地讨价还价,而四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筹码,共产党人在这样的时刻绝不能轻易放弃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保卫四平的最后时刻来临了。

廖耀湘指挥的新六军很快逼近四平地区。同时,东北民主联军在其他方向上的防御阵地也被相继突破,国民党军最后对四平防线的制高点塔子山形成三面包围。

塔子山阵地上只有十九团。十九团的战士们在犹如暴雨般倾泻的炮弹中血肉横飞,弹药全部用完之后,阵地上幸存的人使用了石头和牙齿。最后,在这个不足百余平方米的小山头上,交战双方官兵的尸体达上千具。18日下午,传来塔子山阵地全部失守的消息,这时候,林彪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之战结束。

四平之战,以东北民主联军的惨重损失成为一次失败的战例。不少人认为,四平之战是在对时局的错误估计下发动的,是在不宜进行大规模防御作战时进行的一次得不偿失的消耗战。在诸多要素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优势交战对手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不但导致了8000多官兵的伤亡,而且在战略上也陷入了被动。

长春也失去了

四平失守之后,东北民主联军继续向北撤退。毛泽东来电要求他们坚守长春,罗荣桓、林彪、彭真等东北局领导讨论后,还是作出了放弃长春的决定。于是,林彪负责组织部队撤退,罗荣桓和彭真组织东北局机关撤往松花江以北。5月23日,国民党军占领长春。

蒋介石对国民党军的凌厉攻势感到万分惊喜。他在致东北军事三人小组和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的电报中说:“甚望共产党军队能幡然悔悟,切念萁豆相煎之痛,同懔骨肉相残之耻,为国家多留一分元气,为人民保存一线之生机……”

可是,令蒋介石吃惊的消息传来了:共产党将领陈毅集中了山东野战军的全部主力,向山东战场上的国民党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先后解放了胶县、泰安、德州、枣庄、高密等城镇,不但扩大了山东解放区的地盘,而且威胁着国民党军控制的津浦和胶济铁路的畅通。蒋介石被迫把准备调往东北的两个军紧急调往了山东。

国民党军对林彪部的追击就这样停止了。

1946年6月6日,国共双方再次就东北暂时休战问题达成协议。

多年之后,国民党军将领只要一提起内战,依旧慨叹当年没有乘胜追击将林彪的部队彻底消灭,以致最终使国民党政权自东北开始倾覆。

(摘自《解放战争》)

猜你喜欢

苏军林彪四平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下)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
辽沈战役中林彪为何对南下北宁线作战迟疑不决?
三十年代苏军的现代化建设
毛岸英曾被授予苏军中尉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