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钡掺杂镧电子陶瓷制备的研究
2010-09-18玄兆坤孟玲菊
玄兆坤,孟玲菊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钛酸钡掺杂镧电子陶瓷制备的研究
玄兆坤,孟玲菊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
在钛酸钡陶瓷中掺入稀土多酸微量元素(0.1%~0.3%),会使钛酸钡陶瓷的电阻率降低,由绝缘变为半导体。那么减小杂量掺杂是否对钛酸钡陶瓷有同样的作用呢?为此在实验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稀土元素镧的钛酸钡纳米晶,考察了掺杂量分别为0.01%~0.05%和0.1%~0.5%的钛酸钡纳米晶的部分特征,以及杂质的掺入对钛酸钡粒径、煅烧温度和晶胞参数等方面的影响。
纳米晶;干凝胶;差热分析;掺镧钛酸钡
1 钛酸钡掺杂镧电子陶瓷的制备
1.1 试剂
氯化镧(分析纯),醋酸钡(分析纯),冰醋酸(分析纯),钛酸四丁酯(分析纯),乙醇(分析纯),2%的氨水。
1.2 镧的预处理
在钛酸钡中掺入镧元素,掺入量为0.01%~0.05%和0.1%~0.5%(物质的量比)。由于含稀土元素的原始试剂中含有无法除去的杂质离子,如Cl-和NO3-等,需对其进行预处理,使其均转变为氢氧化物,具体步骤为:取一定量的氯化镧溶于蒸馏水中,逐滴加入氨水,直至沉淀不再生成,抽滤,并反复用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离子。将滤饼在373K左右烘干,得到镧元素的氢氧化物。
1.3 钛酸钡掺杂镧系纳米晶的制备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醋酸钡,搅拌溶于冰醋酸中;将与醋酸钡等摩尔的钛酸四丁酯搅拌溶解于无水乙醇中,直到形成澄清透明的溶胶。在室温下将钛酸四丁酯溶胶倾倒在醋酸钡溶胶中,搅拌0.5h,形成均匀透明的混合溶胶。
准确称量镧元素的氢氧化物溶于50mL乙酸中,配成溶液备用。
制备掺杂镧钛酸钡粉体时,在醋酸钡溶胶中按预计比例掺入镧元素的氢氧化物的醋酸溶液,在363K时回流2h,得到透明的凝胶,再在363~373K下真空干燥8~10h,得到黄色的干凝胶颗粒,研磨,过500目筛,得白色的干凝胶粉末,在973K时煅烧2h,制成掺杂的钛酸钡纳米粉末。在形成凝胶的过程中,随着掺入量的增加,形成溶胶的时间逐渐缩短。
1.4 钛酸钡掺杂镧系列电子陶瓷的烧结
将得到的钛酸钡纳米粉末反复研磨,再分别称取1g左右,在3.5×103kg/cm2的压力下,压成13mm×2mm的圆片。陶瓷生片在1373K下保温2h后退火,退火速率为10K/min。烧成的陶瓷片经被银、烧银后测定电学性质。
2 钛酸钡掺杂镧系列电子陶瓷的表征
2.1 钛酸钡掺杂镧的微观形态
图1是掺La3+0.5%的钛酸钡纳米粉末的SEM照片。可以看出,除去少部分颗粒发生软团聚以外,大部分颗粒还是单一分散的球形粒子。从已分散的颗粒来看,掺杂镧钛酸钡的平均粒径为30~50nm,比未掺杂钛酸钡粒径的要小。
2.2 钛酸钡掺杂镧干凝胶的红外光谱
选取掺La3+0.5%钛酸钡干凝胶样品分别在737K、873K和973K各处理2h,973K和1073K各处理1小时,冷却后压片进行红外光谱的测试(图2)。
掺镧钛酸钡干凝胶的红外光谱和钛酸钡干凝胶得红外光谱基本一样,这表明镧的掺入不影响干凝胶的结构。773K处理后的谱图表明钛酸钡的晶化已开始,同时也形成了少量的碳酸盐。从837K处理后的图谱可以看出,钛酸钡在526.16cm-1厘米处的特征吸收峰出现,但还有部分有机基团未分解完。进一步升高温度,973K1h、972K2h和1073K1h处理的图谱相差不大,可认为钛酸钡基本晶化完全。
2.3 钛酸钡掺杂镧干凝胶的差热分析
选取掺镧为0.1%的钛酸钡干凝胶进行差热分析(图3)。掺杂镧钛酸钡干凝胶的差热图谱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残留溶剂的挥发、有机基团的分解和钛酸钡的晶化。不同的是,从图中可以看出,钛酸钡晶化的温度有所下降,其范围约为964K~986K。由此确定掺稀土的钛酸钡干凝胶的煅烧温度和时间为973K、1h。
2.4 钛酸钡掺杂镧干凝胶的X衍射分析
选取掺La3+0.5%的钛酸钡干凝胶分别于773K、873K和973K处理2h,973K和1073K处理1h,进行X衍射测试(图4)。
分析不同温度处理的样品的X衍射图谱可以看出,773K时出现两个衍射峰,是碳酸盐的特征峰,这说明碳酸盐要比钛酸盐先晶化。此时样品还是主要以无定形体存在。873K以后的图谱中钛酸钡的衍射峰均已出现,为立方相的钙钛矿结构。但从图谱中可以看出,一直到1073K都存在少量的碳酸盐。
2.4.1 晶胞参数的计算
对图谱进行指标化,计算其晶胞参数(见表1),并和未掺杂的钛酸钡的晶胞参数相比较。
表1 不同煅烧温度的掺杂镧的钛酸钡纳米晶的晶胞参数
随着煅烧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晶胞参数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有利于晶化,使晶体生长的更为完整,所以晶胞参数减小。此外,同未掺杂的钛酸钡相比,掺杂镧的钛酸钡的晶胞参数有所增大。
2.4.2 粒径的计算
运用scherrer公式计算样品的粒径(见表2),并和相同条件处理的未掺杂钛酸钡的粒径相比较。
表2 不同煅烧温度的掺杂稀土的钛酸钡纳米晶的平均粒径
可以看出,随着煅烧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样品的粒径逐渐增大。与相同条件下的未掺杂的钛酸钡相比,掺杂镧的钛酸钡的粒径有所减小。说明稀土的掺杂有细化晶粒的作用。这与Maya.D.Glinchuk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据此Maya.D.Glinchuk的解释为当掺杂量小于0.2%时,随La3+的掺入取代Ba2+而产生多余的正电荷会通过Ti3+的生成而得到弥补;而当掺杂量大于0.2%时,部分La3+会取代Ti4+,因而产生带有瞬间电极性的复合物La3+(Ba2+)-La3+(Ti4+)。随 La3+的掺入量的增加而造成的钛酸钡粒径的减小,可能是La3+(Ba2+)-La3+(Ti4+)和La3+(Ba2+)-V’’’’Ti共同作用的结果。
2.5 掺杂镧的钛酸钡陶瓷的表征
选取掺La3+0.5%的钛酸钡纳米粉末制成的陶瓷进行SEM和XRD分析。
2.5.1 掺杂镧的钛酸钡陶瓷的SEM分析
图5是掺杂镧钛酸钡陶瓷的SEM照片。
可以看出,在烧陶过程中,掺杂镧钛酸钡颗粒发生了明显的长大,平均粒径为150nm左右,而且有些地方还发生了烧结现象。这是因为掺杂镧钛酸钡的原始颗粒要比未掺杂的钛酸钡的小,所以表面能也比较高,在相同的温度下制陶时,更容易发生晶粒的长大和陶瓷的烧结现象。
2.5.2 掺杂镧的钛酸钡陶瓷的XRD分析
图6是掺杂镧钛酸钡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经烧陶后,陶瓷保持了立方相的结构,衍射峰尖锐,表明结晶很完全。由X射线衍射数据计算得到陶瓷的平均粒径为27.14nm。
3 小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镧元素掺杂钛酸钡纳米晶,掺杂量分别为0.01%~0.05%和0.1%~0.5%。实验表明,镧的掺入对制备过程和产品性质产生如下影响:
(1)镧的掺入可以缩短凝胶的形成时间,随镧掺入量的增加,凝胶形成的时间逐渐缩短。
(2)在和纯钛酸钡相同的温度下煅烧时,镧的掺入可以缩短干凝胶的煅烧时间,约为973K、1h。
(3)镧的掺入有细化晶粒和增大晶胞参数的作用。
[1]Maya.D.Glinchuk,Igor P.Bykov&Sergei M.Komienko etal.Influence of impurities of the properties of rare-earth-doped bariumtitanate ceramics.J.Mater.Chem.[J],2000,10:941-947.
Study of barium titanate electroceramic ceramic doped lanthanum preparation
XUAN Zhao-kun,MENG Ling-ju
(Department of Chemistry,Chengde Teacher's College,Hebei Chengde 067000)
Barium titanate ceramic doped with trace rare earth Polyoxometalates(0.1%~0.3%)will reduce the resistivity of barium titanate ceramic,which makes it change from insulator into semiconductor.Barium titanate nanocrytalline doped with lanyhanum has been prepared with sol-gel method,effect of doping content from 0.01%to 0.05%and from 0.1%to 0.5%on the nanocrytalline such as particle size,burning temperature and Crystal cell paramet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experiment.
amorphous;xerogel;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barium titanate doped with lanthanum
10.3969/j.issn.1008-1267.2010.03.010
TQ150.9
A
1008-1267(2010)03-024-04
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