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治理、比较优势与低碳经济:浙江省低碳经济治理模式的选择

2010-09-18

治理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浙江省浙江经济

□ 许 彬 楼 均

多元治理、比较优势与低碳经济:浙江省低碳经济治理模式的选择

□ 许 彬 楼 均*

面对低碳经济这一国际社会的选择,浙江省应该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治理模式。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浙江传统经济模式面临的困境,根据低碳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剖析了低碳经济实现的可能路径以及比较成本,排除了浙江省单纯依靠政府扶持进行整体转型以及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拉动技术替代产业发展的现实性,结合浙江模式的已有优势,得出选择低碳经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结论。

低碳经济;多元治理;比较优势;浙江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工业社会在为人类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进入了高发展、高碳排放的循环。20世纪以来,随着全世界工业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地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其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以及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无一不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并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各地政府治理经济的基本目标和理念。

在低碳经济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时,我国政府也在这一问题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2010年单位G 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2007年又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规划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公布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终究要在国际框架下,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环境改善的责任。因此,尽管我们在环境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低碳经济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①顾朝林、谭纵波、韩春强等:《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支持的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负责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每年以1%的G DP投入可以免于未来每年5%-20%的损失。②Stern 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rn Review O.Cambri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可见,低碳经济是人类理想的经济模式。抓住机遇及时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将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效率损失降到最低,还能够为未来经济的增长创造新的动力。

为了应对低碳经济浪潮的到来,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已经出台的国家规划方案,国内已有一些地区进行了探索,比如,广东省的“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的“低碳经济实践区”,而保定则试图打造内地首个低碳城市。另一方面,与碳交易相关的一些制度和平台也开始在国内出现,比如北京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江西、湖北、山东等地还积极谋划组建低碳集团公司,建立低碳经济区。①林宏《: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省的建议》《,政策望》,2009年第8期。

那么,浙江省又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我们认为,浙江省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应该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利用低碳经济发展新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直面低碳经济逐步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浙江经济的冲击以及低碳经济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在比较成本的基础上,给出浙江省低碳经济治理模式选择的建议。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浙江经济困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立足本省特点开创了一条被誉为“浙江模式”的特色发展道路。现今,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低碳经济兴起的大环境下,浙江省的发展已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从2000年开始,浙江省的经济增速一直在全国平均值以上很多,但近三年却急速接近全国平均值。从2008开始,浙江经济增速从14.7%陡降至10.1%,到2009年继续下滑至8.9%,仅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见图1),2001-2008年浙江经济增速从全国第六位跌落到第22位。同时,从投资的走向看,浙江出现了“几百万资产流向县,几千万资产流向省,几个亿资产流向上海,几十个亿流向海外”的现象,纺织和皮革等行业出口锐减,订单减少,传统的“轻、民、加”的浙江经济模式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图一 十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浙江省与全国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虽然浙江省依然是经济大省,但是在资源小省成为经济大省的背后,并不具有高科技和先进的环保理念,相反浙江经济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高碳”的特征,其对石化原料的依赖十分明显。据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按产业结构划分,其比例分别为5.1%、53.9%、41%,第二产业份额超过了一半。就业人口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例依次为19.2%、47.6%、33.2%。在第二产业中,纺织业、皮革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值较大。②《2009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总能耗逐年攀升。

表1 近年来浙江省的G DP与能源消费情况

目前浙江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的份额最大,而第二产业的制造业所占比例又最大。在这种产业结构现状中,“高碳”所占比例较大,就业人口也最多,因而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能源成本会成为今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低碳经济实现的路径选择

低碳经济最主要的实现手段是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排放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变暖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因此《京都议定书》只对工业化国家制定了减排任务,而未对发展中国家作出减排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实际上在转移资金和技术的时候都会附加一定的条件。更具实质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的清洁技术,事实上支持了发达国家进一步在环保产业上获取有保障的高额回报,而发展中国家则被进一步锁定在引进技术的状态中而丧失产业发展的机会。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的减排额。也就是说,减排目标的实现既可以采取自己直接消除的方式(比如采用清洁技术),也可以采取购买其他国家或地区排放指标的方式。但问题在于,当前碳减排技术的主控权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上,并且从经济与环境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发达国家也处在已经减少排放的阶段,相反发展中国家则处在排放增加的阶段。因此,在国际框架下,发达国家利用环境问题向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发展中国家向其购买排放权,或者采用发达国家的清洁技术,显然这能够使发达国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低碳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成本必须考虑环境成本,高碳经济迟早要为落后的发展模式埋单,而低碳经济则有可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进一步地说,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无非两条:一是研发和采用新的低碳技术,进行产业转型;二是购买排放权利,将这一低碳经济的逻辑推广到国内各地区也同样适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作为国内一个省份,浙江可以选择的道路包括:①试图进行清洁技术研发和推广,并实行进口技术替代;②进行产业转型,以降低产业的碳比重;③暂不进行产业转型而采取其他的低碳化措施;④从其他地区购买排放权。

1.清洁技术先占优势尚不具备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已经由上世纪比拼市场份额和价格竞争转变为组建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基于彼此间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的产业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低碳经济的产业链条包括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碳金融产品、低碳产品制造、低碳技术及碳捕捉和固化等环节。在未来的低碳经济格局中,产业利润将主要集中于技术研发等上游环节,而下游的低碳产品制造和碳固化等环节的利润空间将会受到大大挤压,盈利空间极其有限,因此能够占领上游领域是最理想的状态。浙江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于国内许多地区虽然具有资金与技术优势,但是由于受制于经济发展方式的限制,浙江并没有意识到研发清洁技术可以成为获取利润的新空间,也就是说,浙江没有形成可以占领国内市场的清洁技术产品的行业,更谈不上在低碳经济的获利行业具有先占优势。

2.产业整体转型成本过高

在浙江的产业结构中,工业生产所占比例最大,其中纺织业、皮革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值排在前列。虽然产业转型是最终的选择,但是整体转型意味着传统产业的投入基本上成为沉没成本,因为原有投入无法实现地区转移或变卖;而新型产业又需要巨额投入,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一系列的清洁生产的投入问题将集中出现,这不仅可能造成巨大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压力,还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形成压力。

3.技术替代优势潜藏

目前浙江虽然还不具备清洁技术供给的领先优势,但是浙江完全可以成为清洁技术供给的后来具上者。首先,浙江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资金较为充裕,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众多,科研实力雄厚,高新科技企业发展迅速,这表明浙江在清洁技术生产上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先机;其次,浙江是市场大省,已经建立了全球市场网络,一旦清洁技术形成,则很容易替代国外技术,占领国内市场;第三,浙江熟悉国内现有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或者将现有生产技术与新增清洁技术进行连接也更加容易。浙江还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取长补短,在研究他人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生产新一代技术。

4.追求生活品质引致的低监督成本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浙江省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水平。浙江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杭嘉湖地区历史上一直追求生活环境的改善,低碳生活已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将自觉地关注消费产品的“碳”含量,并且对周遭环境保持警惕,这都将使浙江的低碳经济的实施成本逐步降低。

四、多元治理模式的选择

从以上的比较成本分析看,依靠市场自发力量发展优势技术的道路或者依靠政府推进产业转型的道路成本高昂,目前浙江省并不适合进行整体性的产业转型和技术替代,而是应该适合采取多层面梯度推进的方式进行产业的逐步替代和转型。低碳经济治理模式有多种,浙江发展低碳经济要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

1.政府主导型。政府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率先提出低碳发展战略,不断提供制度、资金、舆论等方面的支持。结合本国实际,鼓励和支持一些实力出众的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甚至由政府出资组建专门的企业进行低碳经济的探索与运作,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相关产业进行引导,将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整个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发起,规模大、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且政府提供了大部分所需资源,企业和社会参与较为滞后,较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

2.民间自发型。公民自发结成环保相关组织,以环境保护和遏制气候变化为主题,呼吁政府和企业关注节能减排,倡导公民选择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及方式向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施压,以期获得支持和关注。此种模式的特点是公民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广泛,所需资金和资源最少。但民间自发型的低碳经济治理模式,需要以较为成熟的公民社会基础为支撑。由于缺乏来自制度层面的约束力,低碳经济推广的规模小且见效慢。

3.多元治理型。政府、市场、社会在一个平等协商的互动机制作用下,相互合作,各尽其能,合理分工,共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进行制度供给与法律保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碳交易市场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技术引进,实现生产方式和产品的低碳化,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进行碳排放的许可交易,向低碳经济要效益,借低碳经济发展契机创造可观的利润,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及低碳收益的实现;公民通过民主参与等方式,表达自身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和看法,对政府和企业进行施压,对民众进行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让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理念覆盖各界,深入人心。多元治理型模式的特点是社会的民主程度和开放程度较高,市场体系和公民社会发展已较为成熟,能够与政府形成相互制衡与互动;而政府与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平等合作,进而治理手段更为多元化,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更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模式”,培育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主体和市场机制,民间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民组织。“地方治理最为明显的效应就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它意味着公共事务不再仅仅是政府统领的范畴,非政府组织甚至包括私人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公共行为主体正在以多元的模式承担着对共同事务管理的责任,形成了分散化的公共治理或多中心治理的格局。浙江三十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已逐渐形成了多元治理的主体和治理空间。”①陈剩勇:《政府创新、治理转型与浙江模式》,《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结合比较成本分析和浙江模式的特点,我们认为,现阶段浙江省适合选择多元治理模式作为低碳经济的治理模式,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治理结构”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吴昌华.低碳经济领袖[J].气候组织,2009(1):4-28.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3]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4]鲍健强等.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5]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84-87.

[6]郭万达等.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4):5-9.

[7]陈晓春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 2009(4):71-74.

[8]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 2008(3):38-42.

[9]王毅.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J].绿叶, 2009(5):28-32.

[10]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 -04-21.

[11]冯之浚等.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2009-04-21.

[12]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年.

[13]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出版社,2008年.

[14]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future-creatingalow carboneconomy,2003.

[15]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

[16]IPCC.Summaryfor Policymakers of Climate Change 2007:Mitigation.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 Panel on Climate Change,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7]Stern Nicholas.Key Elements of a G lobal Dea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8]Stern Nicholas.Key Elements of a G lobal Deal on Climate Change.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momis and Political Sciences.May 2008.

[19]World Energy Outlook,2009.

(责任编辑:郭茜琪)

F124

A

1007-9092(2010)03-0089-04

许彬,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楼均,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浙江省浙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