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又好又快发展
2010-09-18
□ 本刊记者 王 旸
2009年,中国石化年度及累计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继续在中央企业中名列前茅,技术创新成果斐然;相继成立的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与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为企业增加了技术支撑力量。长期以来,集团公司紧密围绕主业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组织科技攻关,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推动了中国石化又好又快发展。
然而,中国石化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要实现持续有效发展,必须立足于拿到更多资源、生产更好产品、提供更优服务、创造更好效益,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推进器”作用,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为此,各个板块的发展目标都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资源,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在2009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提出油田板块认真落实资源战略,优化勘探开发部署,加大海外勘探开发力度,这无疑对发展上游勘探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油气业务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扩大商业性油气发现和迅速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优化勘探部署和施工组织,加快已有区块勘探开发,实现储量、产量、效益快速增长。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路保平表示,随着中国石化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外的石油工程服务在更大范围展开,为了加快信息化和标准化,必须大力强化技术创新和工程攻关,大力研发自有技术。
在加强油气勘探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储量动用率、采收率、单井产量也是上游板块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这些,都将以发展技术、突破“瓶颈”为根本手段。
拓市场,科技创新成为有力支撑
中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集团公司提出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服务。
炼油板块技术创新是调整、优化产业链的最有力保障。为适应社会需求,从环保角度改良炼油技术,满足社会和客户需求十分必要。近年来,中国石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超低硫柴油加氢技术、高轻油收率重油裂化催化剂技术等,为提升油品质量,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也适应了社会进步的需求。
中原油田运用氮气钻井,使得气体欠平衡钻井技术在油气层钻进时实现了零污染,对保护和发现低压、低渗透油气藏,提高单井产量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胡庆明 摄
化工板块的增产增收增效,重要保证就是推进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产销研结合,多产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产品。扬子石化总经理张大本说,在应对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方面,正是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扬子石化科技创新与市场相结合,针对市场的需要开发产品,才最终打造企业和市场双赢的局面。
仪征化纤董事长、党委书记钱衡格对科技创新拓市场也深有感触。过去的一年中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开拓市场,加强了产销研结合,加大了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幅度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实现了业绩的大幅提升。
促转变,科技创新推动服务升级
随着营销理念、营销方式的不断更新,各企业在服务上树立了科技创新观念,加快了从“坐商”向“行商”、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无论是技术服务理念的强化,还是技术服务队伍的培养,都要求企业要不断发展科技创新,为营销策略注入新的技术活力。
谈到科技创新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推进作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龙军说,科研成果同工程项目的直接挂钩,进一步深化了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变,能够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求突破,完善科技体制机制
集团公司2009年度工作会上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完善有利于促进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在推进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矩阵式管理、完善上中下游创新研发体系的同时,重点完善科技管理机制。
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对于加大企业科技开发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科技体制机制如何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
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要应用于生产经营,必须通过健全的科技体制,形成产销研相结合“三位一体”的互动状态。科技体制机制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科研中存在的人员、资金、课题相对分散的问题,同时为中国石化以市场为导向、产销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提供保证。
此外,通过体制机制的建设,还能够畅通人才建设通道,促进人才成长。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张勇认为,人才是科研院所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根本,完善的科研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发挥激励约束作用,消除员工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创造价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科技的领先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多的市场、更多的资源。只有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推进器”作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更高效地发展,从而大踏步地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