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和谐发展创建思考
2010-09-17付玉东白永红
付玉东 白永红
[摘要]职业院校必须创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和谐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笔者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精神文化,融入具有实践特色的职业文化,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谐发展
职业院校实施和谐校园文化创新工程,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构筑校园文化阵地,强化德育效能,形成文化育人氛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在高职教育占有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新形势下,教育者对这种新的历史机遇做出了积极的应对,表现出对高职教育过程的高度关注,并积极追溯导致这种教育形式的文化原因,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挥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但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不够深入,特色不够鲜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与创新。校园文化也应该适应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质,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那么,对于主要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企业文化教育应是学校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大部分学习过程仍在校园内完成,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训毕竟具有阶段性的局限,由此,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到企业实习实训这一浅层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并和谐发展应该成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是打造特色职业院校的需要。职业院校应以思想理念更新为基础。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探索新思路,寻找新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和谐发展。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精神文化
从本质上讲,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精神性的隐形力量,校园文化表现为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管理模式、规章制度、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等,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理念、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环境、企业活动等,可见二者虽作为不同社会主体文化,但有着诸多契合点和联系点,值得相互了解和借鉴。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应仅仅停留在职业技能培养层面,更应该包括校企双方文化的深度交流及融合层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价值理念的传播和践行,不仅为学生从“学院人”向“企业人”转变搭建桥梁,也可以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铺平道路。
1.从校园环境人手,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校园、教室、实训室作为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属于静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濡染,为将来从“学习人”向“企业人”的身份转变做好潜意识的准备。比如,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企业励志语悬挂在主体实训楼上,在学院大门镌刻“做好每一件事”的校训,将“世界在变化,你能不变吗”、“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等催人奋进的励志警语置于楼宇墙壁上,将“职业教育三个面向”纪念碑建立在鲜花盛开的花坛中央,并在宣传橱窗、板报长廊里系统介绍各类知名企业文化,宣传优秀的企业精神,在洁净、文雅、美观的校园中融入一流企业的精神文化感召力,对于学生将来走向企业大有裨益。当我们把成功企业的价值理念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等移植到职业院校,并把它作为学院精神的象征,内化为师生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外显为激励师生生活、工作、奋斗的浩然正气的时候,成功企业职工的贡献之道和成功之道便得以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把企业器物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有利于营造企业精神文化氛围。器物文化是院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它通过各种可视载体展现和传播院校的理念、精神和追求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宣传设施,以及师生生活设施等的建设尽可能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职业的氛围,感受到企业的气息。如将实训大楼设计成企业工厂风格的造型,以企业命名订单培养班级,如金特和钢班、希姆莱斯班等,处处有“职”文化存在、有企业文化熏陶。职业院校在校徽、校标、院报、学报、校园网、宣传册、礼品袋等器物上,设计学院自身特有的标记,有利于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突出企业精神文化氛围,可以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
3.在教学与行政管理上引进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保障和科研等日常管理之中,使单重通过外力推行的质量评估,转变成为职业院校的自觉行为。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行政领导体制框架下,积极探索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各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公共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院校规章制度及社团活动等方面融入企业机制,突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职业院校可以在机构设置上融入鲜明的企业特色,除人力资源部、财务处、若干系等一般性机构外,还可设置质量管理部、信息处、市场部、发展规划处、资产经营公司等,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这种企业化的教育质量体系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确定了各项工作的程序,以确保学校每一管理层和工作环节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控制整个管理过程,杜绝中间任何环节出现不规范行为,从而确保了教育的质量,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职业院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通过引进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可使学校的内部管理变得有序和畅通,使质量观念得到快速提升,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知名度,更好地获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支持,得到良好的形象展示和社会评价,提升办学质量并带来增值效益。
4.职业院校应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具有针对性的群体性文化活动,把企业文化巧妙地融入进来,创设一种带有企业文化氛围的群体文化活动环境。如组织企业文化节、企业运营知识竞赛、企业文化报告会、企业形象展示会、企业调查报告会、技能大赛、企业家论坛、公司经理人讲座等“职”文化活动,通过创设企业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去了解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实践性文化活动中修德砺能,知行合一,在与市场、企业的观察、对话中审视自我,知己知
彼,进而准确地定位自我,优化设计职业生涯,提前为高薪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具有实践特色的职业文化
1.职业院校应将企业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以吸收企业文化为重要切入点,创建职业院校和谐文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成为职业院校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和实现办学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话的有效途径。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不仅要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也要塑造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职业院校应按照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的特点,构建融入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集中体现在办学理念上,为了在办学理念上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市场性,应该树立“让每一位学生高薪就业”的办学理念和“博学强技”、“勤学善用”的学习理念,着重突出求真务实、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注重人才培养效果、对每一位学生高度负责的办学思路。职业院校应同时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氛围,把院校的实训实习教室包装成“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在实训教学中,应把学生包装成“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报道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明确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或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院校应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尽可能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将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以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2.职业院校应将企业行为、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发展方向,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出职教特色,大力引导师生把“以就业为导向”认同为职业院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的职业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少学生因年龄小,独生子女居多,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针对以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应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校园礼仪文化,包括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仪容仪表、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组织礼仪文化讲座和培训,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同时大力倡导师徒文化。营造一种更为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某种角度上讲,师徒关系是一种比师生关系更为密切牢固,更为和谐稳定的教学关系,教师以“师傅”的身份树立更高的责任感,了解“徒弟”、热爱“徒弟”、指导“徒弟”,“徒弟”就会对“师傅”产生一种回报心理,进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和学习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师傅”身份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品德和较高的思想境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从而促进学院德育工作和技能培养工作更加深入。
三、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职业院校应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做到“三个统一”:即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通过贴近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标准来激活校园文化。职业院校应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融入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进一步贴近企业用人的素质标准,尽可能缩短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树立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生涯理念;在开展企业化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以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为重要载体,加快校园文化企业化的形成步伐;通过寻求与有需求的企业结合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在企业中设立专业实践基地,把企业的实体建设在学院里,直接在生产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把校园文化的信息带到企业,把企业文化信息带到学校,丰富高职职业文化建设内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总和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他们的素养;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甚至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人员参与学校的实训教育;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优化课堂设置,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以上一系列途径实现企业与学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与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既为学生解决生产实习、工作安排的后顾之忧,又可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色,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坚实基础。
湖南大学李莉教授曾指出:高校文化自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化选择的自觉与文化的创新。对于职业院校亦是如此,没有创新,就不能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和谐发展,就不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也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职业院校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坚持走特色创新之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精神文化,融入具有实践特色的职业文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创设富有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可行之路,对于今后职业院校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内涵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