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0-09-17蔡少松
蔡少松
广东省揭西省人民医院(515400)
下肢静脉曲张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病,其在我国发病率高于8.5%[1,2]。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患者的职业、遗传等复杂因素有关[3,4]。本研究通过对我们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6.9±7.5)岁,病程5~36年,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级:2级8例,3级21例,4级23例,5级16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浅静脉迂回扩张表现,患肢酸胀沉重感,足靴区色素沉着等临床症状。68例患者经下肢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双阳性,深静脉通畅试验阴性。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临床分级及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内侧,大腿根部横行皱纹处,顺着皮纹方向作1~2cm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在卵圆窝探查大隐静脉,丝线结扎,在内踝上方作小切口,置入超滑导丝,导入5F导管到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处,撤出导丝,置入激光纤维,连接激光治疗仪,在红外光的指引下将激光纤维送至腹股沟韧带下方,发射激光同时退出激光纤维。对于过于扭曲的静脉可采用多点穿刺。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
1.3.2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下肢静脉曲张基本消失,下肢酸胀、沉重及色素沉着消失;有效:下肢静脉曲张有明显减退,下肢酸胀、沉重及色素沉着明显减轻;无效: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酸胀、沉重及色素沉着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的比较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静脉系统重要的疾病[5]。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扩张迂曲,引起局部胀痛、硬结、酸沉、皮肤瘙痒、湿疹乃至溃疡、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方法也逐渐被广泛开展,将激光光纤送入大隐静脉,通过血红蛋白对激光的吸收,产生蒸汽气泡和热凝固效应,引起血管壁损伤、变性和收缩,导致血管纤维化永久闭塞,从而避免了引起皮下血肿[6]。本组通过以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创伤小、切口小、术后瘢痕较小,预后恢复快。另外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综上所述,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范振宇,安俊鹏,高位结扎配合经皮静脉栓塞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64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135-136.
[2]朱蔚东,许铮,赵亮.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术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59-4260.
[3]何晓明,杨国凯,杨镛,等.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9):48-50.
[4]林海,熊义祥,宋玉光.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68例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9,32(4):405-407.
[5]李开军,张新,阿尔成,等.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7例[J].临床医学,2009,29(9):42-43.
[6]邵明哲,梅家才,赵琚.腔内激光照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920例远期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4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