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0-09-17刘志英
刘志英
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410008)
国内有研究发现,血糖水平每升高2.78mmol/L,糖尿病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病情恶化和死亡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56和1.38倍。如及早介入护理干预对脑梗死的发展进程有延缓或阻止的作用。现将长沙市中心医院对62例糖尿病患者进展性脑梗死的护理干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长沙市中心医院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住院患者6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1]及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确诊。患者入院时均不符合溶栓的标准,神经功能评分(NIHSS)<4分[3]。随机单盲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43~72岁,平均(57.8±8.3)岁,其中部分前循环梗死19例,后循环梗死8例,腔隙性梗死4例;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3 例,年龄41~74岁,平均(58.3±7.9)岁。两组年龄、性别、梗死类型、病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与结果
视病情应用脱水、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管治疗外,干预组按预定的干预模式实施,对照组行常规糖尿病和脑梗死的护理及病情监测。经综合治疗6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康复,2例因病情复杂死亡。
2 护理干预模式
2.1 干预组
2.1.1 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检测血糖、尿糖、电解质变化,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与饮食,每15~30min巡视病室1次,床边生命体征监护,动态观察BP、HR、R、血氧饱和度变化,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并详细记录病情及每24h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1.2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心理压力明显。住院期间,定期举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取得家人的信任与合作。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慢,且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种种压力很容易使患者悲观、抑郁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劝导、启发、理解、同情的交流方式,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清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慢性病程特点,解除不必要的恐惧、焦躁和消极悲观情绪,树立同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2.1.3 饮食护理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食,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黄油、甲壳类鱼和动物内脏等,应选用瘦肉、鱼类及禽类。禁用动物脂肪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减少复发,脑梗死患者多长期卧床,易造成便秘排便困难,主食应用高纤维素饮食,以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并能软化大便,利于排便。
2.1.4 预防感染
由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患者,抗感染能力差,反应迟钝,应观察患者有无糖尿病大疱及黏膜溃疡或出血点,注意注射胰岛素部位的皮肤有无结节及皮肤弹性降低。给患者洗脚时,水温不可太热,因糖尿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触觉减退,水温过高可引起烫伤,继发感染。女性偏瘫昏迷患者,应加强尿道口、阴道口黏膜的护理,以减少泌尿生殖系感染。
2.1.5 应用胰岛素的护理
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严格三查七对,应注意吸药时剂量要准确,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组织硬化,脂肪萎缩致胰岛素吸收不良。静脉应用胰岛素时应严密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6~10mol/L,控制高血糖可以减少脑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2.1.6 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部分进食困难、呛咳。如应用降糖药后,进食量不足而又未及时发现将造成严重后果。当患者出现出汗、心率加快、头晕、心慌、饥饿、无力、烦躁、嗜睡等异常情况,应警惕有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可及时测血糖,并停用降糖药物,给患者口服或注射葡萄糖,症状很快缓解。
2.1.7 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昏迷或鼻饲患者应2次/d口腔护理,自理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避免口腔溃疡的发生。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保护骨隆突处,定时进行受压处局部按摩,每2h翻身1次,避免推、拉、拖、拽等生硬动作,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物品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以免烫伤。
2.1.8 康复护理
对肢体功能瘫痪、语言障碍患者行早期系统的肢体功能锻炼及言语训练。避免在瘫痪肢体进行注射,定时变换体位,预防患肢压疮。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主动运动,平衡协调训练,配合理疗及器械治疗,以保存、重建和恢复机体的最佳功能。对语言障碍患者进行检测、评估,以非口语方式协助交流,并采取相应的语言训练,如听觉言语刺激法、程序学习法。
2.2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糖尿病和脑梗死的护理[4]及病情监测(同2.1.1)。
3 检测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3.1 检测方法
入院时,48h、5、7d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按NIHSS标准,将神经功能评分在原基础上增加4分为进展。
3.2 统计学处理
4 结 果
干预组进展病情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进展的病例也比对照组轻。进展率的比较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病情进展比较
表2 两组病例进展比较
5 讨 论
进展性脑梗死(SIP)是指发病后的一段时间内,原有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仍逐渐加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进展时间从数小时到十余天不等,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常无有效的方法阻止病程进展。而糖尿病史及高血糖是SIP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升高尤其是高渗状态对脑梗死影响更大。Henrik等[5]研究报道,糖尿病使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增加1.9倍,证明糖尿病与进展性脑梗死有关。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均存在急性期反应性高血糖,急性期反应高峰在发病后8~12h,24h后无预后价值。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是脑梗死的最危险因素之一,合并脑梗死后多为进展型。从表1和表2可以得知,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病情进展治疗前(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h和7d后NIHSS均(P<0.01),且比例进展48h(P<0.01)、5d(P<0.05)、7d(P<0.01),统计学具有显著意义,均说明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延缓脑梗死的病情进展,精细的护理不容忽视。糖尿病患者如及早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给予病情监护、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及时处理各种危险情况,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或延缓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减少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ation[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王拥军.北京神经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
[4]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68.
[5]Henrik SI,Hirofumi N,Otto R,et a1.Efect of blood pressure and diabetes on stroke in progression[J].Lancet,1994,344(89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