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叶香茶菜挥发油的成分研究
2010-09-17南敏伦赵雪娇赫玉芳
南敏伦 赵雪娇 张 玲 赫玉芳
吉林天药现代中药科技有限公司(130012)
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又名龟叶草、狗日草、野苏子等,全草入药,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活血之功效,主治胃炎 腹胀、经闭、癌症初期,蛇咬伤等[1]。在朝鲜多被用来治疗伤风感冒和咽喉肿痛。尾叶香茶菜的植物资源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朝鲜、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全草高1m左右,根茎粗大,直径0.8~1.5cm,密生须根。茎方柱形,直径0.4~0.6cm,黄褐色,略带紫色,微被柔毛,质脆易折,断面具白色髓酆。对生叶片多卷缩或破碎,水浸展开后完整者为宽卵形,先端深凹,凹中有长尖尾状顶齿,叶缘具粗锯齿,叶基部宽楔形,下延至叶柄。偶见花和果,气微,味苦凉[2]。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该属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多,从尾叶香茶莱中分离出二萜类苦味成分,药理实验证明,对体外艾氏癌细胞显示细胞毒作用。吉林大学桂明玉等从尾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4个贝壳杉型二萜类新化合物exeisanin H、I、J、K及8个贝壳杉型二萜类已知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为香茶菜属植物典型特征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氧化及保护心血管等作用[3-7]。还没有人对挥发油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其全草为材料,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研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目的是为开发新的药物资源,扩大药用部位及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GC-MS条件
美国HP6890A-5973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仪,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HP-1(30mm×0.25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氦气,载气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80℃;分流比50∶1;升温程序:起始柱温60℃,维持3min,再以6℃/min升温至300℃;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80℃;连接杆温度200℃;电离电压70eV;发射电流34.6A;扫描范围m/z 20~500,扫描速度2000amu/s。
尾叶香茶菜于2008年8月17日采自吉林省烟筒山大荒山,自然阴干后放荫凉通风处。经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严仲凯研究员鉴定为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的全草。
1.2 方法
1.2.1 挥发油的制备
尾叶香茶菜粉碎,20~80目中间的药材粉,应用CO2超临界萃取装置(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分离挥发性物质,得总挥发油粗品,用10倍量的水稀释,用相同体积的乙醚萃取5次,合并乙醚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低温挥干乙醚,得到特殊香味的淡黄色透明油状物, 挥发油得率为0.211%,低温4℃密封保存备用。
取一定量的挥发油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溶解,应用气质连用仪(美国HP6890A-5973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仪)进行成分测定,通过比对标准谱库确定其成分。
1.2.2 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图1 尾叶香茶菜挥发油总离子色谱图
取提取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通过通过鉴定,明确了该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该植物进一步有效地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对推动该植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尾叶香茶菜是否具有其他的药用价值的重要资源,今后有待于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发该植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在实验中,我们也用了水蒸气蒸馏的办法提取挥发油,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法优于水蒸气蒸馏法,主要原因为超临界萃取法萃取能力强,萃取效率高,有利于提高产品和资源利用率,而且提取时间短、耗能低[8]。水蒸气蒸馏法此法虽简单,但受热温度较高,有可能使挥发油的某些成分发生分解,导致提取得率较低,同时可以使淀粉粒等物质,在长时间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检索NIST98谱图库,并分别与峰索引及EPA/NIH质谱图集的标准谱图进行对照、复合,再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定其挥发油中的各个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分别求得各化学成分在尾叶香茶菜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表1 尾叶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
2 结 果
对尾叶香茶菜挥发油的GC-MS分析,测得挥发油气相色谱共有24个峰,总离子色谱图见图1;共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利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合物相对含量,鉴定出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4.69%,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见表1。
3 结论与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尾叶香茶菜所含挥发油成分主要有15种。挥发油化学成分以5β,11α-11-羟基-3,20-孕甾二酮(相对含量为19.26%),5-α-12,20-孕甾二酮(17.13%),[1R-(1α,4aβ,10aα]-7-(1-甲乙基)-1,4-二甲基-1,2,3,4,4a,9,10,10a-八氢-1-菲甲醛(12.67%),4-二烯-3,11-雄甾二酮(5.08%)为主,占总挥发油成分的49.06%。在检测的化合物中,孕甾二酮占总挥发油的36.39%,酸类化合物占13.17%,醛类化合物占13.96%。经文献检索,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检出。纳智研究了疏花毛萼香茶菜的挥发油成分、姚煜研究了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高幼衡研究了显脉香茶菜叶挥发油成分、赵玉兰研究了蓝萼香茶菜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但是与我们研究的尾叶香茶菜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有很大的区别。的加热蒸馏过程中易与水蒸气、挥发油一起被蒸馏出,造成提取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泡沫,油水易形成乳浊液,难于分层;并且加热时间过长可能引起其发生分解与转化,影响其功效。为了尽量保证挥发油有效成分的完整性,运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油可能解决上述问题,综上所述可知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有省时、能耗低、收率高、纯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1]严仲铠,李万林.中国长白山药用植物彩色图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67.
[2]王迪等,尾叶香茶菜的生药学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8,6(5):30-31.
[3]庞劲松,于倩,刘宝.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4):94-97.
[4]孙汉董,许云龙,姜北.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4.
[5]吴桂凡.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6):1012-1013.
[6]张崇禧,王雪.长白山地区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08,30(1):120-104.
[7]桂明玉,李绪文,徐吉庆,等.HPLC法测定尾叶香茶菜中二萜类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4):483-485.
[8]谢莹,杭太俊,张正行,等.4种姜黄属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比较[J].中草药,2001,32(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