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
2010-09-14胡剑芳
弋 灵,胡剑芳
(1.深圳大学研究生部,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
弋 灵1,胡剑芳2
(1.深圳大学研究生部,广东 深圳 518060;2.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通过抽样调查,分析了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问题,指出现有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已无法满足研究生求职发展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辅导迫在眉睫。文章提出高校应从市场需求和研究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个性化的测评与咨询,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引入多元社会资源,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系统地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等措施,以缓解研究生就业矛盾,促进研究生就业力提升。
高等教育;研究生就业;职业生涯辅导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数量迅速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主要表现在:全国范围内研究生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较之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优势逐渐丧失,薪酬下降,违约增多,各专业就业难易程度不平衡等就业问题日益突出[1]。相对于众多高校为解决本专科生就业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强、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措施,高校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政策传达、就业派遣等服务层面。事实上,由于研究生研究领域窄、学制时间短(2~3年)、就业年龄大、就业岗位专业对口性强,市场对于毕业研究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目前高校研究生职业和就业指导体系尚不完善,现有的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研究生的职业规划、管理仍存在较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因此,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主要针对深圳某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展开,选取了研一、研二、研三的学生作为范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性别、学科性质、年级、婚姻状况、工作经验等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调查问卷在基本信息里设计了9个自变量,如表1所示。
1.2 调查方法
本调查包括问题研讨、确定调查对象、设计问卷、试调访谈、正式发放问卷调查、问卷数据录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统计分析、简单样本分析和问题相关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制作统计图表、分析问题等步骤。问卷调查采用了整群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50份,其中有效问卷730份,回收率为93.75%,有效率为97.33%。
表1 深圳某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需求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1.3 调查内容
问卷设计基于以下方面: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度,研究生自我认知度,研究生职业认知现状,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问卷共计26道小题,其中25道是封闭式问题,最后一题是开放式命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回答。
2 结果分析
2.1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不足
问卷就研究生职业规划的主动程度,职业选择的明确程度,对学校目前提供的指导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职业生涯相关理论及方法的认知程度5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2.1.1 对个人职业发展定位模糊
94%的被调查者经常或偶尔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38.7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不太明确或很不明确。这既体现了他们对个人发展探索的愿望和需求,又反映出部分学生职业定位模糊、认知欠缺的现实状况。事实上,在日常工作所接触的一些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的研究生中,绝大部分都存在个人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和科研的动力、不能按时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问题。
2.1.2 对现有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满意度不高
有71%的被调查者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及职业指导不了解,60.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57%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及方法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生的需求未被满足的现实状况。现实工作中发现,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工作,校方组织的招聘活动现场却冷冷清清;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疾呼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抱怨招聘门槛过高。高校该如何切实有效地从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出发,牵好线,搭好桥,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2.2 自我认知不完善
自我认知是研究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也是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等个人特征的了解和探索。通过自我认知,研究生方能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准确地进行职业生涯定位。问卷就自我认知的途径、能力认知、价值观认知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2.2.1 依赖主观化的认知途径,对客观咨询和测评工具使用较少
通过访谈和预调查,我们了解到研究生进行自我认知的途径主要包括自我反省、他人评价、社会实践、职业测评等方面。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通过自我反省来认知自我的占53.56%,采用职业测评方法的仅占6.19%。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客观认知途径的不足。研究生使用的标准测评工具和辅导很少,这与测评和咨询的使用成本及研究生有限的经济能力有关,也与测评工具本身的信度、效度相关。
2.2.2 自我评价社会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较为欠缺
研究生自我能力与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是否匹配,直接关系到个人就业质量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调查数据显示,在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和能力中,求职研究生认为最欠缺的是社会实践能力,占33.02%;其次是沟通表达能力,占18.45%;创新能力占15.97%。这表明他们于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还有较大的需求空间。高校如何协助他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升研究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今后开展职业生涯辅导需要重视的问题。
2.3 在专业对口、单位性质及地域选择上倾向明显
职业认知是研究生未来职业定位的重要基础。鉴于研究生专业选择与就业选择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从专业选择的考虑因素、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的组织情况、地域情况等重要方面进行考察,结果显示:
2.3.1 专业选择因素较为多元
因为“符合个人兴趣与能力”而选择现有专业的研究生占52.54%,48%的学生是出于符合家庭期望、相对容易考上、就业前景好等外在原因。对于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非常了解的研究生仅占8%,23.54%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了解。这说明,大部分研究生在选择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方面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家庭、社会、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对于他们的专业和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外部世界,以协助他们结合自身兴趣能力有效定位,值得思索。
2.3.2 单位性质和地域选择倾向性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在单位选择方面,希望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者占39.78%;选择外资企业者,占28.33%;选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者,分别占17.80%和8.20%。在就业地区选择方面,87%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在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就业,选择去中西部地区就业者仅占3.24%。研究生在单位及地域选择上的倾向性对于高校辅导研究生进行合理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2.4 职业探索途径有限,辅导方式不够深入
问卷就研究生职业探索的途径、面临的职业的困扰、寻求协助的途径、参与校园职业生涯讲座及社会专业机构有偿咨询服务的意愿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2.4.1 职业探索途径以互联网为主,受社会资源不足困扰
61.79%的被调查者通过互联网获取职业信息,通过人才招聘会的占12.48%;使用出版物、职场人物访谈、实习等途径进行职业探索的人相对较少。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令研究生困扰的问题是,缺乏社会资源及人脉关系,占被调查者的42.59%;其次是对社会环境、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等缺乏了解,占33.49%。在遇到困惑时,34.94%的被调查者最常寻助的对象是导师、专业课或校就业中心指导老师;向学长、学姐及其他同学求助的占32.30%。研究生职业探索的途径以互联网为主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但不能充分调动身边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也使部分学生在就业求职中感到步履维艰。研究生是真的缺乏社会资源,还是缺乏学会发现和使用资源的理念和方法,这是高校在对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2.4.2 高校无偿辅导讲座受欢迎,社会专业机构有偿服务被冷落
61.02%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讲座或辅导,但希望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社会专业机构提供的有偿职业咨询及服务,4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愿意参与,非常愿意的仅占7.73%。研究生不愿意接收社会专业机构的有偿服务,一方面反映了在校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与这一行业良莠不齐的现状有关。作为高校,在引入社会专业职业机构为研究生服务时,需要审慎选择。
2.5 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必要且可行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进一步对高校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形式、内容、师资、课程建设等可行性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2.5.1 对师资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要求较高
8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很有必要,67.03%的被调查者认为授课人员应由资深职场人士担任。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应整合资深职场人士、专业机构人员、学校老师等校内外资源,进一步增加辅导师资的数量,提高辅导的质量。
2.5.2 渴望了解职场信息,增进职业和自我认知技能
46.07%的研究生认为最急需掌握的内容是行业、职业、组织、地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运用,其次是对个人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认知和探索,占21.26%。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的服务,46.6%的被调查者认为最渴望了解的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29.48%的被调查者希望接受求职技能的训练。因此,高校在设计辅导的方案和内容时应充分从研究生的需求入手。
2.5.3 更乐于通过社会实践和系统讲座提升自己
49.85%的被调者认为最可行的职业生涯辅导形式是社会实践,其次是系列讲座,占24.77%。此外,48%的被调者认为,如果开设课程应把课程安排在研一进行。这说明,开设研究生职业生涯课程应该形式多样,并且选在适当的时间。
此外,对于高校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被调查者还提出了一些开放性意见和建议,例如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当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随时跟进学生就业心态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辅导;辅导工作最好与社会实践及相关专业的实习结合起来,系统、全面地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练兵场所;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区分度要更高,应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 对策建议
西方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认为职业生涯辅导不仅是单纯指导学生如何找到工作,而且是在“协助个人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2]。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更应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把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结合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调查分析结果,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必须贯穿全程,要系统化,要网络化,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3.1 重视个性化的测评与咨询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主要通过自我反省、他人评价等途径认识自我,而对于职业测量等专业化正式及非正式评估工具的利用则非常有限。因此,高校可考虑适当引入专业职业测评工具和专业的咨询人员,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由于职业测评和咨询对咨询师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比较耗时,受众较小,因此在使用时应该着重于那些职业规划困惑较深,自己无法完全调整和解决的研究生。
3.2 加强系统化的课程建设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通知》为高校开展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明确方向和更高的要求。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应更加强调与专业的结合,更加注重研究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拓展,以期发挥研究生独立、创新的优势。在课程建设中可以积极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如美国密西根大学为加强学生职业风险教育和危机管理能力专门设置了MSU的风险教育课程,课程不仅贯穿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而且渗透在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
3.3 开展专题化的职业指导讲座
举办高水平的讲座,是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研究生对于讲座的内容、嘉宾的资历、组织的形式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部分研究生希望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一些行业内的职业分析和示例,希望有多年职场管理层经验的嘉宾能够现身说法,还有学生希望能邀请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咨询专家,就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这都需要校方在组织讲座之前,对讲座的组织工作进行认真筹划。
3.4 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
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还需重视就业实践环节。高校可以帮助硕士研究生拓宽就业实践的途径,如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践、研究生挂职锻炼、研究生“三助”工作、研究生志愿工作及社会公益活动、研究生党团支部工作、研究生会等社团组织工作等。研究生通过参与就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将职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校园和社会资源,深入职场,了解自身,累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实践,也拓宽自己的职业视野,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网络,为自身走向职场做好了铺垫。
3.5 建立丰富的职业信息平台
建立丰富的职业信息平台是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丰富的职业信息平台,为研究生探索职业提供便利服务。其资源内容可以包括:①职业描述。如职业的工作内容、薪水待遇、升迁路径、发展机会、工作条件、需求状况、技能要求等等。②职业展望。如劳动力市场状况及其发展趋势。③升学及留学信息。如招生院校、专业设置、考试要求、学费及未来发展等。④各类职业资格证办理渠道。如教师资格证书、会计证、律师资格证等。⑤实习、实践信息。⑥研究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材料。⑦生涯规划资源,包括各类视听教材等方面。
3.6 寻求多元化的社会支持
高校开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辅导,要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这样才能将辅导的内容形式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辅相成。例如清华大学实行“职业生涯教练计划”,由知名企业中高管人士担任学生的“生涯教练”,在为期4个月的时间里,以小组为单位,与学生就职业生涯的相关话题进行分享与探讨,架起了校园与职场、学生与职场人士的沟通桥梁,为学生提供了更具深入性、实践性的生涯辅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职业环境,并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社会资源的有效介入,可以说是对职业指导体系的扩展与延伸,能进一步提升职业辅导的效果与效率。
3.7 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据统计,目前美国共有职业咨询师16万人,其中80%在高校工作,为校内职业咨询师[4]。职业生涯辅导人员通常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背景,尤其是负责学生职业心理测试、能力测评、职业咨询等工作的人员一般应具有心理学、咨询学、教育学等的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职业咨询师资格[5]。因此,高校应立足现有资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辅导师资队伍。一方面,引入校外优秀的企业人士走进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需求,引导研究生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着力从现有的一线就业师资中挑选优秀老师进行职业、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并提供其前往企业学习、挂职的机会,使之成长为既了解学校又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的优秀授课老师。同时,高校还应着重加强研究生的心理辅导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个别和团体的评估能力、执行能力、咨询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1] 李恩,杨元晔.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185-186.
[2] 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
[3] 沈蓓绯.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以密西根州立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9(5):75-76.
[4] 代花,陈世庆.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83-86.
[5] 陈敏.中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5):81-85.
Research of college graduate career guidance
YI Ling1,HU Jian-fang2
(1.Department of Graduate,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 2.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
By analyzing post-graduates′career education based on sampling,it is pointed that the existing vocational guidance and employment services can′t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post-graduate job-hunters.Nowadays effective career guidance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urgently.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market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al situation of graduat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tilize the platform of network information,bring in resources from the diverse society,build up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 ship to develop the postgraduates′career training systematically, thus reliev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ir employability.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 employment; career guidance
G643.1
A
1673-1018(2010)02-0070-05
2010-01-11
深圳大学科研项目(200803).
弋 灵(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