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1280例老干部实施讲座式健康教育6年的调查与评价

2010-09-14初慧敏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讲座慢性病听众

初慧敏

我院自 2003年 7月至 2009年 7月持续 6年对老干部实施“健康教育大课堂”讲座。为了解教育效果,以随机发放问卷形式,从知、信、行三个层面对教育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大课堂是一种老干部易于接受,教育效果明确的群体性健康教育形式。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利于医生更多面向亚健康、健康人群传播卫生保健知识,为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自听取讲座人员中随机抽取,自愿接受调查并能独立完成问卷听众,共 1300人。

1.2 教育形式 在报纸公示讲座内容,固定讲课时间和场地,由临床副主任医师采用多媒体面授形式,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每次主题不同,并向听众提供讲座文字提纲,课后听众可面对面向授课者咨询。

1.3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包括 15项问题,其中健康相关问题 12项,听众个人情况问题 3项。每次课前发放问卷,课后收回答卷,年度内答过问卷者不再重复调查。问卷结果按照内容进行分类统计。

2.结果

共发放问卷 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 1280份,有效率98.5%。

2.1 听众的一般情况(见表 1)

表1 听众一般情况调查

2.2 健康教育讲座相关情况调查(见表 2、表 3)

表2 讲座相关情况调查

表3 讲座效果调查

3.讨论

3.1 讲座明显提高听众健康知识水平并促进其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Orem自护理论认为:健康就是一种最大限度的自理[1]。调查显示,100%听众自觉健康知识水平提高,100%听众课后发生健康行为改变。讲座式教育提高了听众健康知识水平,促使不正确行为向正确健康行为转化,最终使听众达到健康意义上的自理。

3.2 老年及亚健康人群对健康知识需求和认识高于青年及健康人群。调查发现,95.7%听众 >40岁,67.1%>60岁,96.5%听众自述罹患一种或数种慢性病,健康及 <40岁者很少。这与中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较差,罹患一种或数种慢性病有关,他们愿意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关注健康知识。因此,加强青年及健康人群教育很有必要。

3.3 教育效果受讲座内容、时间和授课形式等因素影响。调查显示:66.4%听众需求了解慢性病防治内容,65%听众要求周六(日)上午听课,这与 96.5%听众罹患一种或数种慢性病有关;尽管多数听众已离退休,但因为照看孙辈、为子女料理家务等原因周六(日)才有自我时间。91.5%听众认可多媒体面授法,这与中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新事物理解认知速度减慢有关。可见对讲座内容、时间和授课形式的合理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效果。

3.4 健康知识水平和行为方式改变与多种因素相关,需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目标。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模式认为,掌握知识是转变行为的基础,而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人们建立起健康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健康目的。调查显示:89%听众自认健康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只有66%人员健康行为明显改变,知识水平提高不一定随之发生健康行为改变,部分听众知识水平上升但行为未改变,对此类人群需强化行为教育。由于改变人的行为具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教育要耐心且持之以恒,随着教育时间延长,程度深化,教育效果也明显提高。

3.5 讲座密切医患关系,拓宽听众交际范围并提高其社会地位。调查发现,听众因听课结识很多医疗专家,在遭遇健康问题时可及时、合理找到有效帮助,密切了医患关系。讲座也为听众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交友谈心提供了机会和场所。同时因长期参加讲座,很多听众能对自我、家人、亲朋好友的健康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成为“家庭保健专家”,使很多中老年人感觉自己老有所长,老有所乐,密切了家庭关系,增加了他们听课的积极性。

3.6 讲座不仅是“教-学”关系,医患互动沟通更重要。我院在讲座后增加 30~60分钟时间由听众现场向授课者提问,64.3%的听众认为这一措施很有必要,此举使听众犹如拥有了“私人医生”,互动咨询使教育更人性化、个性化。这一创新使“健康教育大课堂”成为区域健康教育品牌,也是讲座长盛不衰原因。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9-162.

猜你喜欢

讲座慢性病听众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