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色无味不留人
2010-09-13董晓敏
□文/董晓敏
美色无味不留人
□文/董晓敏
dishes Without Taste Keeps nobody
长久以来,在外地人的印象中,重庆形象多少有点“有色无味”。
长江三峡的的美色,重庆妹儿的美色,众口一词都是叫好。可这叫好里唯独缺少重庆菜肴的美味。
在重庆呆过3年多,成都呆过5年,吃多了被叫做“川菜”的这菜那菜,我的胃居然就经常会自发地想念起“川味”来,想念到不大嚼一顿就会失眠。却不知,重庆3年才使我觉醒,此川味非彼川味,我的味蕾记忆储存的“川味”里原来有很大一半并非川味,而是渝味。
成都的S一家三口,每年都会到广州呆一个月,每次都会去天河的一家川菜馆,搓一顿那里的招牌菜“风流香辣虾”。他们说那是比成都还正宗的正宗川味。这次我做东请吃,出乎我的意料,一餐下来,我半边脸被花椒麻瘫,整个头轰鸣着辣椒的震颤,味蕾末梢和鼻息间却不屈不挠地萦绕着一层能致人疯癫的余香。我绝难相信这是四川的滋味,直接就问店里小妹,老板是哪里的人?小妹灿烂地笑着说,老板是重庆人,大厨师也是地地道道的重庆师傅。
在重庆就知道,重庆餐饮在外边往往被当做四川品牌。不少重庆老板在外开店,偏偏就要取一个川字号或成都字号的店名。其实,川渝不分家,但川菜渝菜同宗两味。非长期浸淫两地生活,细细品尝,于大同中很难辨出个中小异。君子和而不同,这就是我理解的渝菜川菜“一家亲”。
在川菜是温软,在渝菜就是多情;
在川菜是泼辣,在渝菜就是刚烈;
在川菜是隆重,在渝菜就是喜庆;
在川菜是家常,在渝菜就是温馨。
人生食色,多半围绕人情世故。端到桌面上时,才品出渝菜多一些人情,川菜多一些世故。人情露出性格,世故显出修饰,性格太耿直会让人吃不消,修饰恰当反倒有不俗的效果。喜欢性格的,辣子鸡、烤鱼、毛血旺山河一片红地一起上,被麻辣翻了也叫好,死了也要爱;喜欢修饰的,口水鸡、红油耳片、清蒸钳鱼摆得有红有绿,还没吃就诱得口水直咽。即便家常平淡如豌豆面,在成都是豆汤面,在重庆就是豌杂面,不在两地日常生活一段,绝难体味其中各自的品格。
话已说清,外地人的重庆形象中还是缺一味渝菜。
何以至此?
这是不是一个建设性的问题呢?我们是否想到过在大名鼎鼎的重庆美色中植入重庆美味?
近年来,重庆江山之城,被众多影视人视为绝佳的天然外景地,一幕一幕的人生故事在此上演,重庆却只是朦胧的背景。观看这些影视时,常有怪异之感,那镜头为何总是要尽量抹去重庆的影子?明明是重庆故事,那餐桌上摆放的却为何不是渝菜?
观众被故事吸引,却鲜有记住故事的场景。故事发生在重庆,细节里却没有重庆的印迹,其实是两败。更有旅游团一拨一拨涌去三峡,偌大一重庆只是做了他们陆路空路换水路而打尖的码头。留不住人。
重庆美女天下共识,只因为重庆妹儿走到哪儿都会朗朗自报家门,从来都是引以为傲。偏生这渝菜,非但有意无意隐去家门,还时常挂一块混淆视听的牌子。这就怨不得渝菜“粉丝”没把你当自家人看了。
重庆开放引进之际,操作每个项目时,至少也应学习一下广告商的“植入”精神,把重庆元素的方方面面名正言顺地植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