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健身因子的划分及各因子间的关系
2010-09-13兰文婷
兰文婷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5)
太极拳健身因子的划分及各因子间的关系
兰文婷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5)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文章在“水桶理论”和“非衡结构补偿理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在探讨太极拳健身效益时,要因人而异地兼顾“总合律”、“主导律”和“突前律”,妥善安排“静、松、慢、圆、整”各健身因子在锻炼中的比重,以取得最佳的健身养生效果。
太极拳健身因子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的环境都在以空前的速度改变着,追求健康的体魄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这个时代个人、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行为。中国太极拳集养生与健身、习武与竞技为一体,具有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本文通过对健身因子的分析、归类分析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1 太极拳健身因子的划分
太极拳拳架的演练具备有众多健身因素,究竟那些对健身最为关键同时又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呢?这些因素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这些因素是各流派太极拳所共有;二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太极拳独特的健身价值,从而同其他健身术区分开来。由于不同流派的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自己独特的演练风格和练习要求,就有必要对之加以提取,以获得比较客观的太极拳的独特属性。
1.1 太极拳运动的核心特点
郑松波在《太极拳骨性拱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把太极拳姿势和动作要求归结为节节贯串,完整一体的“骨性拱架系统”,可以用“周身一体”来统领其要求。那么,太极拳运动共同的核心特点是:一是心静体松;二是动作缓慢连贯圆整;三是意念、呼吸和动作相配合;四是周身一体。
“心静体松”是指练拳时,在维持动作姿势的基础上,身体肌肉应处于放松状态,尽量使身体自然舒展,不用僵力,同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集中。心为一身之主宰,心静则全体皆静,身心虚静则神能安宁。陈式、杨式、孙式和武式大皆如此。
“动作缓慢柔和、连贯圆整”是指太极拳动作缓慢,含连贯之意,要求拳式之间不能停顿,做到连绵不断。“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础上使动作姿势及运动路线都保持弧形,才能“圆整”。太极拳之“圆整”是外形、劲力和意念三者合一,高度协调才能做到。慢练、由柔入刚、动作弧形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最为显著的特点。“慢”加重了意在动作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使动作圆整细腻,而不流于凹凸或滑浮。
“意念、呼吸和动作相配合”是指练太极拳到一定程度,要把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起来。太极拳的动作是由“起、落、开、合”动作组成的,一般是起(向上)的动作为吸气,落的动作为呼气,开时为吸,合时为呼。另一种呼吸方式为,凡是一个动作完成时为呼气,过渡动作为吸气。不过,无论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求其自然。动作与意念的配合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运动过程中,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呼吸参与动作,动作与呼吸合一,是在“意”的主导下实现的。呼吸与动作的结合,是中国古代“导引法”的核心,且配合有引气、闭息、咽气及存想等内容;意识与呼吸的结合是中国古代养生术“吐纳法”的本质特征,又称为炼气、行气、调气、胎息等,是在“呼吸精气”、“吐故纳新”的思想指导下形成。
“周身一体”的要求是太极拳成为高级拳术的重要原因,是太极拳拳架练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动作外形和内在意识高度和谐的结果,也是所有技击性运动到达高级境界的共同特征。周身一体是太极拳武术本质的外在特征,就普通健身者而言,其难度较高,对不同健身者而言,比较难做到。
1.2 太极拳健身因子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整理总结,可以发现上述要求和综述归纳出的“气心静体松,动静结合”的内功拳特质、“缓慢柔和、连绵不断”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性质、“节节贯串,劲走螺旋”大小肌群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运动、“意识、呼吸和运动”密切配合富有韵律的运动是完全一致的,换句话说,它们既是太极拳健身因素的主要构件,又是太极拳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尝试把四条要求统一为:“静、松、慢、圆、整”五个构成元件,这五个元件既是在“意”的统驭下渐次形成,又都包含了“意”本身。这既是太极拳练出浑圆内劲的主要因素,也是太极拳练习能促进健康的本质因子,故称“太极拳健身因子”。
2 太极拳各健身因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把太极拳的健身效益看作一个系统效益,那么,“静、松、慢、圆、整”就是促这一系统效益的各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由于系统的总体特性,并非系统中各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有一个极其复杂的运作机制。“静”的统领性地位,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的,而“松、圆、整”也是到相当水平才有可能做到。慢练是第一步,慢练深入,带来松,松加深静,静促进圆,圆增加整,整又提升了慢。同时它们又是一体的,任何一环的滞后,必然影响到其他几环,任何一环的改善,也必然提高其他几环的质量。
太极拳各个健身因子是中国古代养生法的精髓,诚然,每一个因子都有其特有的健身价值和作用机制,但是惟有它们融为一体时,整个系统才表现为太极拳的总体健身效益。若借用日本学者根本勇所提出的“木桶理论”构筑太极拳健身效益的一般模型,就可以发现,要取得太极拳健身的理想效益,必须是构成太极拳健身效益的各健身因子能够均衡地发展。通过查阅各流派太极拳的资料,将五个主要太极拳流派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归纳如下。(见表1):
表1 太极拳流派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这里的“均衡”,意指构成太极拳健身的各因子的量必须相等。由于各个构成因子中,其单位性质并不相同。故事实上并不能去比较各因子相互是否均衡,如果要比较则必须进行转化,转化的标准大概是以各因子的理想构成比例为依据,亦即当各健身因子依照一种理想的比例去构成时,可以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健身效益,而当某些健身因子过高,则形成浪费,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健身效益,当某些健身因子构成因素过低,则成为健身效益提高的制约因素。因此,均衡是个相对概念,当各健身因子构成比例最佳时称为最均衡,而且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均衡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把太极拳健身因子看作是个“群”,在这个因子群里的各因子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和组合方式,这些关系和方式即构成健身因子间的本质联系。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健身因子间的本质联系,存在着以下几种规律:
总合律:指太极拳促进健康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方式,它是由太极拳健身因子的单个发展水平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决定的。揭示健身因子总合律的实践意义在于只有全面拥有健身因子,才可能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健身效益。
主导律:主导律是指太极拳运动中的众多健身因子中,必然存在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子这一规律。各健身因子对总体健康的贡献量是不同的,我们把在不同的时域内及不同的条件下对健康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称之为主导因子。
突前律:指各健身因子在发展变化上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呈现出单因子突前,多因子跟进的变化特点。太极拳健身因子在发展进程中,都存在某一健身因子突前发展,造成某种不平衡,然后其他健身因子分别跟进,取得相对的平衡。之后,又有某一因素突前发展,造成新的不平衡情况,我们把健身因子的这种变化规律,称为突前律。
由以上这些规律可以看出,“水桶理论”,事实上相当于“总合律”理论。深入探讨水桶理论,可以发现,该理论并未考虑系统内各因子间具有交互作用的特性,因而得出,任何一个因子的低落,将制约总体健身效益的发展,而忽略了各因子间是否“和谐共生”的问题。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有些太极拳名家,起初参加太极拳运动只是为了提高体质,甚至只是为了治病疗伤。在锻炼之初“松”、“静”、“慢”的权重大一些,是必然的。结果随着体质增强或疾病康复,他们的“圆”、“整”的权重被加大,进而成为有名气的技击大师。可见,各健身因子间具有“和谐共生”的关系。究其实质,是主导律在起作用。因此,健身效益的一般模型只是反映了健身效益结构的共性,呈现均衡特征。
而健身效益的个体模型反映着健身效益结构特性,呈现着非衡性特征。借用“非衡结构补偿理论”阐述太极拳健身效益的个体特性问题,即健身效益构成因子中某种薄弱因子为另一种高度发展的因子所弥补或代偿,称为健身效益非衡结构的补偿现象。不过,非衡结构补偿理论,则认为健身效益构成要素,可以在几个优势的主导性因子作用下,补偿其他较为劣势的因子,而形成独特的健身类型,进而保持总体健身效益的优异。这个理论同样也没有考虑到各因子间具有交互作用的特性。在太极拳锻炼实践中,如果只是注意太极拳动作之“慢”、“圆”,而忽视其内在的“松”、“静”时,太极拳就会流于慢化体操的弊端,难以发挥其养生疗病的强大潜力。同样,对“松”、“静”强调过多,而漫视其“圆”、“整”之要求时,虽然可能达到强壮身体的目的,却会失去挖掘人体更深潜力的可能,而且也失去了太极拳的武术本质,从而又丧失其“武技文化”,内核之虞。
[1]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编写组.太极拳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冯志强编著.潘厚成整理.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陈微明.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5]孙禄堂,孙剑云.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6]马虹.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7]张肇平.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8]余功保.中国当代太极拳论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9]王亚琼.对人体精、气、神与太极功能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5).
[10]张锁宁.太极拳人文艺术价值与终身体育教育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11]姜周存.学拳·用武·育德——武术三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5(10).
On the Factors of Fitness in Taijiquan and Their Relations
Lan Went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 037005)
Taijiquan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nl culture,is the essen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thoughts,is also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With the Water Bucket theory and Unbalane Constructure Compensation theor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when pursuing the effect of fitnes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s of Combination,keeping the main direction and keeping the top points according to differrent individuals,and arrange the factors such as silence,relaxation,slowness,roundness and unity reasonably and appropriately,to reach a better fitness effects.
Taijiquanfitness factorsrel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1—0050—03
兰文婷(198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