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现代化大水利新篇章

2010-09-12暴媛媛倪伟龄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9期
关键词:病险除险黑龙江

□ 暴媛媛 倪伟龄 李 力

书写现代化大水利新篇章

□ 暴媛媛 倪伟龄 李 力

“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歌唱天鹅项下珍珠城,江南江北好景色!绿水载白帆,两岸花万朵,大桥跨南北,游龙如穿梭……”

盛夏的黑龙江正如这首歌里所描绘的,四处波光潋滟,一派生机盎然。记者在调研中看到,一座座水库、一处处灌区、一个个饮水工程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代化大水利建设,为这片黑土地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在采访中,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多次提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功能定位上,由主要为农业服务向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转变。在传统水利范畴中,往往只重视农田水利,把水利概念局限为‘农业’水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逐渐跳出传统水利的局限和束缚,向着现代水利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黑龙江省现代水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功能不断拓展,其发展形态及价值不断丰富,除传统意义上的农田水利、防灾水利之外,还包括诸如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航运水利、能源水利、工业水利、旅游水利等重要内容。

为突破水利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黑龙江现代水利建设的重心便浓缩在“以水富民、以水兴业、造福龙江”这十二个字当中。

一个宗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保障

数字:2009年,黑龙江新建和续建以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工程为主的重点水利项目128项,全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25万亩,完成省政府确定目标的175%,其中新增水田面积245万亩,完成省政府确定目标的245%,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280万亩,完成省政府确定目标的140%。

说起黑龙江,人们便会联想到黑土地,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词句便会第一时间闪过脑海:万顷良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代化农业的雏形……农业之于黑龙江,不仅是闪亮的标签,更意味着重任在肩。而完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则离不开水利工作的支撑。发展农业,水利先行,如何让水利事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劲保障?黑龙江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

提到全省的农田水利建设,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陆兵深有感触:“黑龙江的水利首先要围绕粮食生产做文章,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们要努力让‘北大仓’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要扩大水田、旱涝保收田面积,通过水利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田。”多年来,农业大省黑龙江面临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建设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不相称等诸多问题。“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不强,这是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陆兵告诉记者,不少地区自然灾害频繁,旱不能灌,涝不能排,春涝影响适时播种,秋涝丰产不丰收,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正是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以及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现状的充分认识,黑龙江省开始围绕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目标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一批规划先后制定完成,一批大的水利项目陆续上马。2008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蓝图,之后,国家水利部加快促进黑龙江省的水利发展与改革,签署了推进黑龙江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明确了今后几年的工作目标,即通过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水利工程建设,到2015年实现新增灌溉面积2 2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 359万亩,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 010亿斤。

在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大庆市肇源县,正在进行的玉米膜下滴灌项目便是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化工程建设的一个代表。大庆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郑国民告诉记者,肇源县多年来坚持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提高抗御干旱的能力。“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膜下滴灌玉米抗旱能力强,抢积温、增产效果明显,比常规种植增产40%以上。常规年份亩均增产800至1 000斤,亩均增收达400元左右。”记者了解到,在前两年实践的基础上,今年该项目已涉及16个乡镇,133个村,为4 345户农民带来了实惠。

陆兵告诉记者,玉米膜下滴灌项目的推广实施只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黑龙江省已规划了三江平原大中型灌区工程、尼尔基引嫩扩建工程等一系列与千亿斤粮食产能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仅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建成后,就可提高粮食产量5亿斤。“通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化工程,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新增旱涝保收田4 000万亩,到2012年实现新增水田1 000万亩目标,将使黑土地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大粮仓,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个信念:让水利真正惠及民生

数字:2009年,黑龙江解决了20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人口数是上年的3倍,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饮水安全规划任务;续建98座、新开工6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2010年,黑龙江省将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17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开工68座重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建设8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和2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让十几万农村人口喝上放心自来水”,这不仅是大庆市实施民生水利工程的一个响亮口号,更是黑龙江水利人心头沉甸甸的责任。

2) 当政策模糊性低、冲突程度高的情况下,选用政治性实行。 政策的参与者对于政策的目标明确,但是无法达成一致。 该模式的支配要素为“权力”,政策的参与者中,谁的权力大,谁就可以依靠权力要素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参与者,促使所有的政策参与者目标一致,实现政治性实行。

饮水安全,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饮水工程不完善,黑龙江省农村有一部分群众不能喝上安全饮用水。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大庆市的一些农村,据了解,由于浅层地下水含氟量普遍偏高,大庆市2 700多个村屯、近140万农村居民面临饮水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让农民喝到放心水?大庆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郑国民告诉记者,今年大庆市落实水利建设资金13.5亿元,重点用于民生水利建设,这其中就包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专项工程。记者了解到,近10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国家饮水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大庆市已累计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 746处,1 746个自然村屯、92.7万人受益,农村饮水工程受益率由2000年以前的16.3%提高到66.7%。“今年,共256处、面向12.8万人的新建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农村饮水工程受益率将提高9个百分点,供水量将满足村屯供水需求,达到供水到户,全面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郑国民说。

不仅如此,大庆市民喝上更加优质的自来水也指日可待。黑龙江省水利厅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着力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同时,大庆城市供水等水利建设也进入实质性阶段。

大庆市水务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五湖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相继竣工,大庆市东部城区用水量激增。同时,新的城市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给大庆的城市供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启动东城水库和东城水厂项目,便成为大庆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惠民实事之一,总投资5.9亿元的东城水库工程已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计划今年7月份竣工蓄水。“到2011年底竣工投入使用时,市民就可以喝上更加优质的自来水了。”

关注民生,重点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惠农便民,让水利真正以人为本、兴业利民,黑龙江省的民生水利工作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据了解,通过新增水利投资建设项目,全省民生水利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项目建设,现已解决103.3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了26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17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3处新建大型灌区,为2010年底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目标奠定了基础。同时,新增水利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也有效提高了全省水利保障能力。目前,全省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 494个,新建及加固防洪和界河防护工程堤防21.59公里,护坡6.19公里,护岸33.06公里,开展了1处重点蓄滞洪区建设,提高了防洪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提到进一步建设惠及全省百姓的水利建设,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陆兵说,黑龙江的水利事业要实现确保江河安澜、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要做的事还很多。“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水利工作将围绕做好以水兴业这篇大文章,统筹规划我省水利发展总体布局,以服务黑龙江‘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为重点,抓住工程性缺水这一主要矛盾,按照保续建、保重点、保总量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建一个,成一个,发挥效益一个的原则,重点安排对全省水利事业发展具有牵动作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水利重点项目,带动全省水利事业快发展、大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已明确了通过实施民生水利工程,全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继续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中小城镇给排水工程建设的未来发展目标。

一个追求: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数字:2010年,黑龙江将建设15个重点防洪工程项目,其中续建8项,新建7项。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伊春市等5座城市防洪工程;通过实施重点防洪工程,使大江大河干流河段堤防达到20年至50年一遇防洪标准,重要城市达到10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起黑龙江省的城市防洪,很多人会想起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域抗洪救灾的场景。如今,再提城市防洪,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以胖头泡蓄滞洪区为代表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建立。

陆兵说,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水利部门先后续建了松花江防洪工程,并开工建设了哈尔滨、佳木斯、伊春城市防洪和胖头泡蓄滞洪区围堤工程。其中,正在建设中的胖头泡蓄滞洪区与已建水库、堤防共同承担着哈尔滨市城堤设计流量17 900立方米/秒以上至2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任务。

据了解,胖头泡蓄滞洪区总面积1 994平方公里,规划设计水位132.76米,总库容61.33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7.59亿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内外部围堤工程、分洪、泄洪口门工程、避洪与撤离等安全设施。陆兵告诉记者,“加强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省里的要求以及全省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重点城市的防洪建设力度。”

在保障重点城市防洪安全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以人为本、变水害为水利,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水利带给他们的好处,让水利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也成为黑龙江水利人反复思考的问题。

据黑龙江水利厅有关专家介绍,与千亿斤粮食产能息息相关的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不但发挥着防洪及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作用,还肩负着促进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合理利用、科学保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用好水资源,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做好节水灌溉、湿地补水等工作,推进水利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扎龙湿地的主要水源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连年干旱,加上流域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量的逐年增加,扎龙湿地曾一度面临退化、消失的危险。正是在建设生态水利理念的指导下,借助已建成的引嫩工程,一度严重缺水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每年都从嫩江引水为扎龙湿地补水,仅去年一年就向扎龙湿地补水2亿立方米左右,有效缓解了扎龙湿地的缺水状况。”专家如实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一系列围绕“以水富民、以水兴业、造福龙江”宏伟目标展开的水利工程正在黑龙江全省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西部,旱区人们企盼了多年的尼尔基引嫩扩建工程破土动工;东部,可以更好利用水土资源的三江平原灌区相继上马。在全省各地,上百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数百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工程正在建设中。同时,通过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提高地表水调控能力,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快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基本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从做前期、立项目、找资金,到落实项目规划和开工建设,我们争取成熟一个、上马一个!”说起近几年黑龙江水利建设的点点滴滴,陆兵深有感触又信心十足,“抢抓机遇、精心谋划、鼓足干劲,黑龙江现代水利建设事业的大幕刚刚拉开,今后几年仍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提到这些年全省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春光说,这些年兴修的水利工程,有的是从大局出发,蓄水防洪;有的是民心工程,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于民。水利的大发展、快发展,对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黑龙江的水利工作将抓住机遇,拓宽思路,围绕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围绕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发展水电、水产养殖业及水域旅游等做好“以水兴业”这篇大文章,切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作者系《经济日报》记者)

猜你喜欢

病险除险黑龙江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弃风博弈
基于二维稳定渗流有限元的病险大坝渗流分析
太浦闸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小型病险水库输水设施加固措施浅析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浅谈水库的除险加固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之防渗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