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干预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应用安全性的影响
2010-09-11朱立勤徐彦贵冯艳霜高仲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300192
朱立勤,徐彦贵,冯艳霜,陈 凡,王 屏,高仲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 300192)
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安全应用备受关注,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21世纪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鉴于国内部分医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干预并取得较好效果[1~4],本文选取我院门诊患者为对象,对其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提高抗菌药物注射剂应用的安全性,为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我院2007年门诊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0例。其中,干预组男女比例为1.48∶1,平均年龄为(42.72±19.2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02,平均年龄为(42.97±19.07)岁。2组患者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在研究期间经我院门诊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注射剂,且同时联用其它药物者。剔除标准:在研究期间,在门诊取药而未在门诊输液中心治疗者、因特殊原因中断治疗者或观察指标未记录完全者。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试验方法进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针对联合用药因素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2组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观察并记录ADR的发生情况,计算ADR发生率。对2组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和ADR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针对联合用药因素进行药学干预后对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和ADR发生率的影响。
1.2.2 联合用药合理性判断标准。干预前、后联合用药合理性评价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和药品说明书执行。
1.2.3 干预措施。(1)培训教育:医院“医政”部门联合药剂科对医师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注射剂和针对联合用药因素进行宣传教育与培训。(2)资料整理: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剂合理应用资料进行整理,编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印刷成册,发放到医院各个科室,以供参考。(3)行政监督:定期对医师的诊断、处方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查找问题,每月由临床药学室对该月医院的处方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不合理处方,并对临床进行反馈。
1.2.4 观察指标。2组药物应用过程中联合用药是否合理、有无ADR发生等。
1.2.5 统计学方法。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后给药间隔合理性变化
2组联合用药合理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2组联合用药合理情况统计Tab 1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combination between 2 groups
由表1可见,干预组及对照组联合用药合理性有明显差异(χ2=14.20,P<0.01),干预组联合用药合理性高于对照组,干预明显改善了联合用药的合理性。
2.2 ADR发生率及表现
2组ADR发生率及表现见表2。
表2 2组ADR发生率及表现Tab 2 The incidence and its manifestation of ADR between 2 groups
由表2可见,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ADR发生率虽无显著性差异(χ2=3.80,P>0.05),但ADR发生率下降了50%,具体表现也有所差别,表明干预降低了ADR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3 讨论
安全用药是药学服务的一个基本点。在药师未进入临床之前,医师往往仅重视药物疗效的程度,却疏于关注用药的安全性。联合用药也是影响安全性的因素之一[5]。本研究中,药师通过对门诊应用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患者进行针对联合用药因素的干预,降低了ADR发生率,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联合用药是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时应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在临床实际中,注射剂联用现象较普遍,联用药物越多,产生ADR的几率越大。无指征多药并用,会搅乱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6]。药物联用虽然可使药效增加,但也增加了ADR的发生率[7]。2种抗菌药物联用时,应明确其作用机制,一般采用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用,联用时应谨慎。第3代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但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两者可互相灭活,应于不同部位给药;与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具有拮抗作用,不能联用[8]。β-内酰胺类药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严禁与碱性药物如茶碱、碳酸氢钠等配伍;头孢哌酮与抗凝血药、抗血栓药同时应用,出血的危险性加大,不应联用。
本研究针对目前联合用药的状况,对医师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主要从针对性资料的提供、面对面培训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使医师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联合用药的目的和结果,熟悉常用药物与其它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尽量做到减少联合用药,避免不合理的联用。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针对联合用药因素对临床实行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用药合理性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用药是造成ADR的一个重要原因。药师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对照组ADR发生率(3.6%)为干预组(1.8%)的2倍。虽然2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依然表明经过联合用药干预,抗菌药物注射剂ADR发生率有所下降,表明对临床联合用药问题实施的干预有效。提示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在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时,应特别重视联用问题,注意确认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此提高抗菌药物注射剂在门诊患者使用中的安全性。
[1]张志清.国内抗菌药物现状及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可行性与难点[J].中国药房,2004,15(2):708.
[2]曾 颖,佃少娜,杨 敏.对我院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24):1 915.
[3]孟德胜.我院实施不合理用药干预工程的探索[J].中国药房,2006,17(16):1 216.
[4]曾 颖,罗宇芬,廖广仁.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药业,2005,14(7):64.
[5]戴 晖,陈晓忠.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抗感染药学,2007,4(1):23.
[6]刘初阳,林楚华,汪珍秀.药物作用与给药时间关系探讨[J].医学信息,2007,20(2):296.
[7]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
[8]曲 虹,周学东.常用抗菌药品静脉给药配制剂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师,2005,8(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