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0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

2010-09-10

当代 2010年4期
关键词:岳家当代娜娜

读者:穆雷

读了《发射将军》,想起前不久看的电视连续剧《红梅花儿开》,我不知道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但电视剧中不少细节跟《发射将军》中的高度一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因为文字描写更加耐人寻味,更有真实感,更有震撼力。

读者:费金元

《天纵神威岳家将》一文作者冯八飞先生一改以前俏皮调侃的语气变得端庄严肃起来,一本正经地给读者“授业解惑”,佩服冯教授历史学问的博大精深,此文彻底刷新了我头脑中以前储存的关于岳家将的错误信息,受益匪浅。另外需要指出此文有两处明显错误:第一处是小标题“——八飞说岳之二”的“二”是否应为“三”?第二处是第212页第二自然段里的地名“濮阳”应为河南地界而非属山东。

读者:苏莫

本期长篇纪实类作品《发射将军》讲述了中国火箭部队的一段史实,其中一些鲜活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凸显了纪实类作品不可代替的真实性,但是整体故事略显拖沓,不够精彩。

中篇小说里赵光鸣的《恶报》和女真的《家有娜娜的别样生活》比较突出,前者讲述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作者语言老道,加上对节奏的良好控制,使这个篇幅不长的小说形成一种强大的牵引力,将读者与人物命运紧紧捏在一处,直到最后水落石出,浑然一体。

女真的小说则是通过一条狗的介入,写出了夫妻之间相处的百般境遇,其中有怀疑、冲突,也有妥协和包容,故事真实可感,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读者:刘培暄

《发射将军》很大气,映照军人的光辉形象,跨越历史,气度非凡,很值得一读。

《家有娜娜的别样生活》温馨、温情、温暖,反映现实的一面,很有生活。

读者:姬晓东

《妈妈》书写流畅,故事真实感人,主人公小李,尤其是两岁的小女孩小诗十分可爱!另外,本期“纪事”、“史记”里的三篇文章,依然篇篇精彩。相比之下,其余的几个中短篇就显得一般化了,特别是那个《家有娜娜的别样生活》,故事讲述得很不真实,经不起推敲。

读者:赵立新

本期的几个中篇各有特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腿里的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站在道德的高地,以“道德审判”的方式扼杀个体的天性乃至幸福的事例难道还少吗?小说结尾,当小郑玉冲向车流滚滚的马路的那一刻,既是作品的高潮,也是悲剧的落幕,阅读至此,那种强烈的震撼久久回荡在读者的心中而挥之不去!《我们的晚年》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一如平常日子的家长里短,但作者把叙事的焦点定格在老年这个特殊群体上,深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老去,可是我们真正理解老年人吗?我们能够清晰地描绘出每个人终将走过的暮年岁月吗?《我们的晚年》是现今不多的以老年人为主角的优秀作品,作者的这种创作视角值得尊敬!

读者:康立群

《将军身后事》缺乏深度;《天纵神威岳家将》写得不错。

读者:张中民

何玉茹的短篇小说《情临窗下》是一篇情真意切的佳作,篇幅虽短,却把房东那种热情待人的真诚写得温暖感人,与主人公所在的工厂老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写出了人性中最柔软的东西,这也是我喜欢这篇小说的理由。

冯八飞的史纪《天纵神威岳家将》继续作者开合有致的评说与论述,说理透彻,分析独特,语言生动活泼,写得相当抓人,所有这些,除了归功于作者史料详实之外,还与作者的学识与见解非同一般有关。读这样的作品,长知识,开阔眼界,能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发现许多自己过去不曾注意的问题,我喜欢这样的作品。

读者:王国强

关注民生、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起伏、喜怒哀乐,成为本期《当代》六部中篇小说的一大亮点,只是缺少拔“尖”的作品。

韩银梅《我们的晚年》最为抢眼,以特有的人文关怀,抚慰我们的心灵,值得回味。

王松《故乡人物·村干部》中几位村干部的形象真实鲜活,只是故事情节和内容有点老掉牙。

桢理的《腿里的蛇》人格萎琐,看了寒心。

女真《家有娜娜的别样生活》呼唤亲情与温暖。

李师江《妈妈》人为“痕迹”偏多,故事串连显得牵强。

两部短篇小说各有千秋,值得关注。何玉茹的《情临窗下》让人看到了“人情美、人性美”。

感谢《当代》为读者创造这座平台,我敢相信,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任何影视作品都无法替代的,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震撼!

读者:郑伟才

本期几篇中篇不错,《我们的晚年》仅仅就是想为自己活一下这么小的愿望,实现起来竟也这么难,生命的轮回,老的变小,小的变老,角色变换好快啊。人性宛如大漠中秋日的胡杨,夕阳中的光影,苍凉中透着凄美。来日无多的人可以干些什么?生命的终极意义在哪里?生活硬是在细腻琐碎中硬撑着,好难。《腿里的蛇》淡淡生活淡淡如水,有特点。

读者:王西江

断断续续地读完第三期《当代》,震撼的作品不多,以反映当代民生,体现当代变革著称的《当代》没有了长篇,总体感觉分量不足。六部中篇小说,王松的《故乡人物·村干部》最为精彩,人物个性鲜明突出,老题材写出了新个性,显示出作家老辣、厚重的功力。其他几部稍逊。

春桃夫妇的《将军身后事》让人感觉出世事的沧桑、时光的无奈。八飞说岳趣味十足。

第一次读部队作家李鸣生的作品,这段历史足以吸引眼球,但这种语言和叙事方式与时下紧张的生活节奏、快捷的阅读习惯已经不太适应。

读者:张素红

没有长篇的《当代》好像没有了主题。认真地阅读完第三期的每一篇文章,渐渐地又找回了阅读《当代》的感觉。

本期的中篇小说《故乡人物·村干部》,读来亲切,都是身边人和身边事,人物鲜活,写得较成功。《妈妈》写得耐读,有点苦涩的甘甜,小诗这么个早熟懂事又天真活泼的小孩,真怀疑是邻居的孩子。

记得一句话:爱是毒药。读了《钱谦益与柳如是》就能体会出来。

刘利萍

《当代》第三期里的最好的小说是《妈妈》,原本一个凄惨的弃婴故事,在作家的笔下却写得十分美好。年轻的小李善良、大爱,与两岁的小女孩小诗的感情步步深入,合情合理;而聪明漂亮、个性鲜明的小诗真是可爱极了,读着小说,我恨不得也能抚养一个这样的弃婴。

读者:陈开宇

本期《当代》虽然缺少了以往的重头戏长篇,但在以中短篇为主的本期中,故事依然精彩不断。

韩银梅的中篇小说《我们的晚年》,通过描述时下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现状,充分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第二代老人生活的不自主与尴尬。面对上一代年事已高的父母对自己的依赖和年龄幼小的孙子需要的时时关照,只得把自己向往的理想晚年生活深深压在心底。

一代红军将领虽身经百战却没有牺牲在激烈的战场,相反地却被“肃反”的黑手残忍杀害,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家人竟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始终背着沉重的冤屈。

本期最佳,我选韩银梅的中篇小说《我们的晚年》。

读者:潘征

推荐《发射将军》为本期最佳。读研时和同学系统阅读过李鸣生老师的作品:“航天四部曲”以及《中国“863”》《国家大事》《寻找北京人》等等,说“李鸣生老师掀开了中国科技题材报告文学崭新的一页”十分贴切。读到他的《发射将军》,再次被感动。

本期韩银梅老师的中篇小说《我们的晚年》不错,人物刻画丰满,情节柔软细腻。“世界上最疼‘我的人”走了,让我想起已经离我远去的母亲。值得一读。

猜你喜欢

岳家当代娜娜
Diaopu Mutton刁铺羊肉
娜娜的小羊
陈娜娜作品
考试之后
江西岳家拳发展研究
岳家拳
王海平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