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郊区妇女体育消费水平现状研究:以上海张江为例
2010-09-10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周传尧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传尧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体育组 吴云凤
截至2006年上海郊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已达到9200元,早已越过了800美元大关,居全国相同区域的首位,平均消费水平也远大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去研究郊区妇女的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则具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上海郊区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发展综合指标的高低及上海新郊区建设的一些特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浦东张江镇在籍20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下的女性居民。研究对象同时涵盖了长期居住在郊区的女性城镇妇女、农村妇女以及近期外部导入(包括市区以及其他地区)在籍妇女。而张江镇在上海近期城市化发展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在经济学、社会学、体育学研究中都有学者从不同方面加以考察,具有典型的学术研究意义。
1.1.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被调查的妇女群体中,年龄分布较为均匀与调查要求基本相符,其中20~29岁占21.7%,30~39岁占24.2%,40~55岁占30.1%,55~65岁占24%。本次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分布情况与张江镇发展实际相吻合。随着年龄的增加文化程度逐步递减,其中研究生占5.1%,大学(含大专)占24.4%,高中(含中专)32.9%,初中31%,小学6.6%。被调查群体中约60%为有职业者,37%为无职业者。在个人月收入中(包括工资、奖金以及其他全部收入)大部分集中于1000~3000元之间,已超越上海远郊区其他乡镇,接近于上海市区居民的平均收入。
1.2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与文献资料法。本文以经济学、社会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理论起点,通过图书和网上查询的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并加以比较。
(2)问卷调查法。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了专家效度检验的方法,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再测法,结果都符合本研究要求。
(3)数理分析法。本文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和其他相关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1.3 体育消费水平的含义
体育消费水平是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资料和劳动(或劳务)消费的数量。体育消费水平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体育消费需求的实际满足程度,它可用货币单位来表示。
2 张江镇妇女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分析
2.1 对上海张江镇妇女体育消费水平的整体分析
表1 体育消费金额统计百分比
从上表(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在张江镇还有26.5%的郊区妇女的年体育消费水平在100元以下,这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与上海这样大都市的整体经济水平有所不相称。原因在于上海近郊区在最近这些年来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步由投资性产业发展转变为自主发展的后工业时代,但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各种制度的安排慢于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建设,对社区居民的人文关怀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中老年妇女的实际生活关怀不够,而对新时期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停留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而非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而市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趋势下几乎放弃了对上海郊区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因此具有以上选择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实际情况。
第二,从上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近郊区妇女体育消费水平多集中在50~300元之间,因此在郊区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中,应注意价格的制定。政府和市场应当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有目的的设计和安排一定的中低价格、高品质、易于被郊区妇女群体所接受的体育消费项目和产品,为郊区体育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帮助。
第三,在调查结果中我们也看到,体育消费水平在500元以上的明显有一个增加与跳跃,其占有率为18.4%,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13.13%)。这一部分人在体育产业学中被称为“体育高消费群体”。
2.2 不同年龄妇女群体消费水平的分析
表2 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不同年龄阶段妇女体育消费水平
从调查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表2):
第一,张江镇20~29岁的妇女群体体育消费水平平均达到1159元,这可能与年轻人爱好运动以及喜欢高额体育消费有关。20-29岁的年轻女性收入虽然比30-39岁的人群平均收入低,但由于其家庭负担及其他开销费用更低,因此其可支配的收入较多,而年轻人追求时尚,在运动服装和体育服务项目的选择上都有较高标准,而“炫耀性”体育消费则使其体育消费金额大大提高。注重品牌,追求时尚,试图通过服装的选择与服务性体育项目的参与来提升社会地位成为部分年轻女性体育高消费的潜在因素。
第二,30~39岁年龄段的郊区妇女体育消费金额也远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这与上海的发展以及上海近郊经济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市场的相对完善有直接关系。但与20~29岁的比较也存在明显降低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30~39岁的女性群体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家务与照顾子女上,体育活动相对减少甚至部分女性体育活动已中断,这也与全国调查的结果相类似。
第三,40~55岁阶段明显存在一个巨大变化,体育消费金额迅速降至237元这样一个水平。这可能与体育消费需求效用性特点造成的,40~55岁阶段的女性群体更讲究消费需求效果,自娱自乐并没有太多的货币支付行为,少花钱而又达到健身效果的项目是她们的首选,她们并不是完全追求健身效果,同时追求娱乐休闲的比率呈上升趋势。
第四,56~65岁年龄段的体育消费与全国水平相比也有较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在上海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覆盖面较广。近十年的城市发展加快了老年体育意识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政府社区指导员队伍的培养与社区老年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老年人关注健康,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延长寿命的愿望都促使上海郊区老年体育消费有着较高的水平。
第五,从年龄与体育消费水平的对比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城市化对上海近郊区妇女体育消费的影响。在上海,大规模城市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受益群体多为20~39年龄阶段,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充分的就业,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外地迁入人口占有一定比例,她们拥有较高的学历,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部分被调查者就工作在近郊各类开发区内,按照收入标准可划为白领阶层,她们的体育消费额较高。在40~65岁的群体中,大部分为征地以后由村民变成市民的人群。
2.3 不同文化程度的张江镇妇女体育消费水平的对比分析
表3 不同文化程度妇女体育消费水平分析表
因为体育消费属于文化消费的一种,它具有能力的层次性。即必须具备与体育消费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个能从体育消费活动中获取快乐体验的人必须是一个有体育素养的人。体育消费能力强的消费者,能够消费多样化的体育产品,而体育消费能力弱的人则只能消费浅显、单一的体育产品,这种文化程度的不同造成体育消费价值量的差异和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同。在(表3)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海近郊区妇女体育消费水平与文化程度间存在一个正相关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体育消费水平越高。
2.4 对不同时期张江镇人均体育消费情况的对比分析
表4 不同时期张江镇人均体育消费情况统计一览表
在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中我们看到(表4),张江镇人均体育的消费在13年前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83.2%) ,其中,50元以下占59.8%。这与当时农民收人较少,农民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低有关。而1999年人们的体育消费在100~500元的占50.4%,50元以下的仅占15.9%,到2003年人们的体育消费在50元以下的只占3.8%,而200元以上的占55.6%,其中体育消费在500元以上的占16.8%。从农民的体育消费情况来看,很明显,体育消费与经济发展具有相关性。
3 影响张江镇妇女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体育消费属于较高层次消费,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受社会经济、文化、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供给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从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制约张江镇妇女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消费种类少、环境差、服务质量不高”和“体育消费品质量差”的两项中。其原因在于郊区居民的体育消费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环境,短缺的体育消费品和尚未完全开发的郊区体育消费市场,制约了郊区体育消费的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4.1 改变体育消费观念
由于消费习惯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传统消费习惯还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应提倡农户由简单体育消费向多样体育消费转变,由过分节俭向适度消费转变,使居民学会花钱,舍得参与体育消费,以提高郊区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4.2 规范体育消费产品质量
规范体育消费产品质量是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基础。因此,首先要从舆论宣传上增强打假力度;其次行政执法机关要开展打假护市行动;最后要有效提高经营者、生产者守法经营意识和识别真假商品的能力。
4.3 提升郊区体育消费市场环境
无论从消费者的直接经济利益上考虑还是从消费者心理感受的角度考虑,在郊区体育消费市场建设中应当营造一种让消费者放心和满意的体育消费环境,这样才可以使郊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1]韩贺南,张建.女性学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杨忠伟.中国大都市郊区化[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张江镇志》编委会.张江镇志[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2006上海郊区统计年鉴[M].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