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
2010-09-08赵莉
■赵莉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习实训基地条件。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训基地。”基于上述背景,研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抓好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丰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教学团队的内涵
教学团队建设是落实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加强专业教师能力建设,建设教师队伍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也是发展的难点。
在国外,教师的团队工作是推进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国际上提出的“同伴互助”,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研习、示范教学以及系统的教学练习与回馈等方式,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团队可以定义为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为重点,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的核心队伍。
教学团队的建设策略
一、 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为提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效益,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制定实训基地指导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通过“内部培养,生产实践,同行交流,企业引进”等方式,加强基地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培育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实现实训课堂与企业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主要建设内容见图1。
1.建立校企互动的实训基地双向交流机制。
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交流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生产性实训过程的质量,实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层次合作,构建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教学团队成员到企业顶岗实践的交流机制。
2.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
教学团队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领头羊”,是教学团队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拔具有丰富的企业背景、深厚的专业造诣,具有对专业整体建设、规划、协调能力,具有教科研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业界交往合作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并针对专业带头人的弱势进行针对性培养。
3.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建设。
重点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专职指导教师,安排实训基地专职指导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引导教师进入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全面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全过程,参与企业科研项目。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完成科研课题等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为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能手。
4.兼职教师队伍培养。
通过教师顶岗实践与校外实训基地互换引入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通过为签约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方法,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聘任兼职教师,有效地解决了生产性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脱节问题。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根据生产性实训项目的需要,调配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 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建立教学团队
传统意义的教学团队往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把一个教研组的教师称为一个教学团队。随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的实训项目由以往的传统性实训转变为真正的企业产品的设计、加工,涉及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这就需要多个课程的骨干教师成立教学团队,及时解决产品的设计、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应该以生产性实训项目来建立教学团队,这样的教学团队可以跨学科、跨系部,在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团结协作、互为补充,可以有效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 教学团队的制度保障
根据教学团队的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管理机制、考核办法;支持教学团队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承担业务、开展研究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长效的自我发展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认证,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不同层次的待遇,并对教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努力提升教学团队教师的业务能力,保证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的稳固提高。
在传统的消耗性实训转变为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实训基地教师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带着问题深入研究,培养一支优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团队,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1]王振江,李常法.管理范式转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徐达奇.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与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3)
[3]郑友训.高绩效团队:教师专业管理的目标追求[J].教学与管理,2006(2).
[4]陈世平.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N].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