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的SWOT分析
2010-09-08郭立伟沈满洪
□ 郭立伟 沈满洪 魏 楚
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的SWOT分析
□ 郭立伟 沈满洪 魏 楚*
静脉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既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总体而言,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对于促进杭州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杭州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杭州市 静脉产业 SWOT分析
一、优势
1.经济实力雄厚
(1)区域经济实力较强
杭州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城市第5位。《杭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 DP)478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为绿色科技研发、绿色人才培养、绿色税收优惠、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提供财力支持,同时有财力对具有正外部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补贴,内部化其外部收益,并提供充裕的有利于静脉产业发展的公共产品。
(2)动脉产业集聚为静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块状经济发达是杭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1]2007年,全市65个重点培育的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6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9%。重点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用不到全市面积的1%,创造了全市G DP的12.7%,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排在前五位的块状经济分别是萧山纺织产业(1263.6亿)、汽车零部件产业(549.86亿)、金属制品业(335.6亿)、余杭布艺业(190亿)、富阳造纸业(187亿)。从块状经济空间分布而言,杭州市41个块状经济广泛分布,形成了萧山化纤、富阳造纸、桐庐制笔等一批特色块状经济。从块状经济产业构成而言,产业覆盖面比较广,既有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医药、通信设备等),又有传统产业(服装、包装印刷、食品饮料等),还有新型块状经济(包括制笔、软件、汽车零部件等)。动脉产业集聚为静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静脉产业的集聚并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2.人才资源丰富
(1)专业技术人才汇聚
表1 杭州与主要城市人才竞争力比较
杭州市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队伍强大。2008年,拥有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36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的科研院所,集聚了浙江一半以上的人才资源,在校大学生40.96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2.97万人。《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7》(2009版)①该报告将人才竞争力分设人力资源数量指数、人力资源质量指数、人力资源配置指数、人力资源需求指数、人力资源教育指数等几个二级分指标。指出,杭州市的人才竞争力在286个中国内地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5,居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之后,见表1。据《2008年杭州统计年鉴》显示,到2007年末杭州市城镇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3.99万人,其中市区为28.24万人(包括萧山区和余杭区)。专业技术人才汇聚且竞争力较强为杭州发展静脉产业提供了人才保障。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众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之一,是杭州市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的重要源泉。杭州市有23家“中国企业500强”企业(2008年度)、36家“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企业(2008年度)、73家“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2007年度),这些企业有大量出众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企业的企业家是“杭商”②前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2008年11月杭州市民营经济大会上将“杭商”的特质概括为“敢闯、敢试、敢冒,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的杰出代表。静脉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具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家人才资源的储备为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科技水平先进
(1)科技综合实力强
据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技厅2008年度浙江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杭州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两项综合评价得分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省首位。科技综合实力综合评价得分明显领先,2008年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得分杭州市为26.97分,第二名的宁波市为17.80分,第三名的绍兴市为10.48分。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优势也十分明显,2008年全省科技进步水平评价得分位居第一层次的仅有杭州市,得分为92.63分,比第二层次的宁波市(78.05分)、嘉兴市(72.19分)、绍兴市(71.96分)分别高14.58、20.44、20.67分。2008年12月科技日报社、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和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首次公布《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评价报告》,杭州跻身“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50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的综合创新力排位仅次于深圳,居第2位。
(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作为国内推行垃圾产业化的示范单位,杭州锦江集团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已经将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应用于国内很多地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开发了单台垃圾处理量为150、200、250、300、350、400吨/天焚烧锅炉的系列化产品,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产业化运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
(3)废旧家电拆解处置技术国家示范
作为国家废旧家电处置示范项目,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现已拥有7项国内先进技术,2项专利,编写或参与编写了20项各级别的废旧家电处置的技术工艺设备标准,其中国家标准6项、浙江省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13项。
4.体制机制灵活
(1)民营经济发达
杭州民营经济发达,非公企业法人单位数、总资产、年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均排名浙江省第一,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已成为“浙江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初步测算,2008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8.6%,比2007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08年末,全市共有私营企业12.82万户。杭州的民营经济不仅体现在数量指标上,更是反映在实力上。杭州市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创新、运营创新的规模型且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从国内多项对企业的权威排名来看,杭州市入围企业数均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和浙江省第一位,见表2。
表2 杭州与几个静脉产业发展较好的副省级城市企业排名比较
2008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杭州有23家企业入选,排名在北京、上海、天津之后居全国第四位。2008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杭州市有36家企业集团入围,入围家数占全国500强的7.2%,占浙江省入围家数(123家)的29.3%,入围家数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其中,杭州民营企业集团有30家,占到杭州入围数的83.3%。2008年10月,全国工商联正式公布“2007年度全国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排序结果,杭州有73家企业进入“2007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比2006年度增加8家,占全国的14.60%和全省的38.83%,上榜企业数蝉联全国城市和浙江省首位,第六次登上“团体冠军”宝座。
(2)投资环境良好
杭州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人间天堂”,更是投资创业的天堂。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立市”战略,积极倡导“和谐创业”模式,投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10多顶世界级、国家级桂冠,并连续4年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5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连续4年被新华社《望东方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
静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投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于静脉产业。正如《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杭州市应积极推进废钢铁、废不锈钢、报废汽车、废有色金属回收企业加快发展,扶持废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再利用企业,培育废塑料、橡胶、轮胎、包装物等回收加工处理企业,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自愿联合,同时在每类再生资源品种上培育1 -2个龙头企业,以提升行业的集中度,实现规模效应。
5.政策法规完善
(1)管理办法规范
杭州市贸易局起草的《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于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加强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这个办法比商务部于2007年3月出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整整早了半年。2006年10月《杭州市废旧物资流动收购人员三统一实施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后被市政府批准实施。“三统一”的内容包括着装统一、上岗服务证统一、运输车辆统一。通过“三统一”加强了对流动收购人员的管理。2006年12月,市贸易局开始起草《废旧金属回收企业设置与管理技术规范》,经多次讨论修改,于2007年8月公布实施,该规范为废旧金属回收企业设置与管理提供了技术标准和依据。2008年,为做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全面整治工作,市贸易局研究制订了《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整治工作方案》《、杭州市区再生资源回收流动收购人员管理方案》和《再生资源回收整治处罚措施》。
(2)实施长效管理
2008年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冲击。2009年1月1日起的增值税改革,令回收企业雪上加霜,不堪双重打击。2009年2月市贸易局《关于加强杭州市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同意实施。实施意见中长效管理措施有:①加强有照回收企业管理;②加强无照回收站、点的查处和取缔;③加强流动收购人员管理;④加强信息报送管理;⑤加强行业监督检查;⑥加大扶持力度。
二、劣势
1.土地资源稀缺
(1)发展静脉产业需要土地资源支撑
杭州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大市”,但因缺乏地矿、港口等资源,只能称之为“资源小市”。杭州市土地资源极其稀缺,而土地是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载体,任何一项城市经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需要经营场地,静脉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土地。而杭州市的土地资源极度紧缺,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十分尖锐。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搬离市区
近几年来,杭州市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2001年杭州市区城市化水平为50.93%(包括萧山区和余杭区),2007年上升到64.2%。由于政府不断征地向城市四周扩张以及土地价格居高不下,很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被迫四处搬家,而且越搬越远,逐渐被挤出市区。
2.经营规模偏小
(1)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不大
杭州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比例不高,在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2007年,大型企业只有36家,只占企业总数的0.42%;中型企业为690家,占7.95%;而小型企业数为7948家,占91.63%。表3表明,杭州市大型企业数量比苏州、青岛等城市要少。这样的企业规模结构状况,不利于企业内的循环利用。
表3 2007年杭州与部分城市大中小型企业数量及产值状况比较
(2)回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发达国家的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普遍具有规模经济特征。英国废金属处理业正在进行大规模整合,只有1~2家大型公司经营废金属回收的上游业务。它们拥有大规模的收集能力、全面的处理能力和成品废钢的强大发货能力。美国一个初具规模的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年利润就可达到2500~3000万美元,一般五、六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可是,本课题组对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从回收量、营业收入、利润,还是从员工人数、营业面积等方面来说,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营规模都不大,上规模的大企业极少。
(3)部分回收利用企业有规模但“吃不饱”
有的回收利用企业自身投资规模较大,但由于回收网络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企业“吃不饱”,缺少“源头活水”。作为浙江省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依托单位,大地公司在2004年建成的一期工程年处理废旧家电可达20万台,规模不能算小,但到2009年7月底,该公司总计仅回收处理了3.2万台废旧家电,远远没能“吃饱”。
3.产业链接不足
(1)再生资源回收范围较窄
据本课题组调查,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以废旧金属、废纸和废塑料为主,比重分别为74%、20%和17%,对于如废橡胶、废玻璃、电子废弃物等品种的回收相对较少。此外,有70%的企业经营单一品种业务,有18%的企业选择多品种经营,其中又以“废金属+废塑料”和“废金属+废塑料+废纸”两种回收方式为主。
(2)再生资源本地化再利用水平不高
再生资源收集后一般会经过简单的分类、切割、整理、打包和堆放,由于大部分回收企业不具备深加工能力,因此多数再生资源被销往再利用企业。在回收的废钢铁中可以直接利用的边角零料废旧板材卖给各种工矿企业,主要是轻工企业和小五金企业;不可直接利用的部分到机械制造行业作为铸造原料和冶金企业重新炼钢,大部分供应给杭钢。废有色金属主要是供应绍兴、江苏和安徽等地。废纸主要是供应富阳的造纸厂。因此,大量的杭州市再生资源最终并没有留在杭州被再利用,而是流向了外地,再生资源本地化再利用水平不高。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杭州市再生资源再利用这一静脉产业链的下游企业相对不足。
(3)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技术产业化运作水平低
杭州市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仍以传统手工劳动为主,自动化程度不高,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究其原因,同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产业化运作水平低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杭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如杭州锦江集团)和废旧家电处置技术(如大地公司)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除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产业化运作较好之外,大地公司的废旧家电处置技术还没有实现产业化运作。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杭州市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这一静脉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严重不足。
4.员工素质不高
(1)流动人员文化程度低
回收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往往以城郊结合部为据点,走街串巷,无序流动。这些自发、松散的无组织再生资源回收者,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废弃物的收购集散问题,但由于对重要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技能单一,对网点服务规范、社会治安及交通法规等方面知识缺少了解,回收拆解技术水平低和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隐患。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2)部分经营者非规范经营
部分个体回收经营者,由于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经营不规范。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回收经营者,将废旧家电稍加修理销往农村,这些改装后的家电产品安全性能往往达不到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用酸浸、火烧等获取家电零部件中的贵重金属,其结果是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二次污染”严重。因此,以行业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回收经营管理、回收业务知识、环境保护等为重点向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营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十分重要。
三、机会
1.行业发展前景巨大
(1)废弃物量大面广
我国静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为4亿多吨,年平均回收利用量为8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了6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2007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1.82亿吨,其中废钢铁8392万吨,废有色金属999.65万吨,废纸6021万吨,废塑料1488万吨,其他如废橡胶、废棉、废麻、废化纤、碎玻璃等1300万吨。[2]
以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PC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2006年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社会保有量,电视机约为4.9亿台,电冰箱约为2.2亿台,洗衣机约为2.6亿台,空调器约为1.5亿台,计算机约为8000万台,合计12亿台。2006年这5种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实际废弃量,电视机约为460万台,电冰箱约为210万台,洗衣机约为250万台,空调约为140万台,电脑约为200万台,合计1260万台。此外,每年还有大量的手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报废淘汰。我国已进入电器电子产品废弃的高峰期。据预测,2009年我国家电报废量将达到近9000万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蕴含许多有用的资源,如黄金、铝、镍、铅、硅等各种稀贵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通过再生途径获得资源的成本大大低于直接从矿石、原材料等冶炼加工获取资源的成本,而且节约能源。因此,废旧家电回收被称为是“黄金产业”。
(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前景看好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内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数达70余座,日均垃圾处理量突破5.5万吨。[3]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沿海发达城市,焚烧已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中国投资咨询网产业研究中心对垃圾焚烧发电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其在2009年3月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垃圾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称: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已吸引国内大批民间资本及国际资本参与其中,预计2010年全国垃圾发电行业年投资额将高达800亿元,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垃圾发电装机容量约330万千瓦。
2.倒逼机制激励发展
(1)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资源环境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008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重视以下工作:①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②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③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④健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根据《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但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总体面临的环境形势仍很严峻。
(2)浙江实施“腾笼换鸟”战略
2004年,浙江G DP达11243亿元。然而经济高增长却带来很多负效应,缺水、缺电、缺地、缺能源,而且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浙江经济的发展。因此,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从2005年开始实施“腾笼换鸟”战略,腾出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建科技强省和生态省。与此同时,将发展包括静脉产业在内的循环经济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内容。
3.法律法规促进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
2008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激发各个循环经济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提升和设备更新,减少资源消耗和增加循环利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循环经济促进法》对静脉产业的要求
《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于静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生产过程,《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工业余热余压等综合利用、建筑废物综合利用、农业废物综合利用以及对产业废物交换的要求。对于流通和消费过程,《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废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报废机动车船回收拆解、机电产品再制造以及生活垃圾、污泥的资源化具体要求。
4.试点工作带动发展
(1)循环经济在国内展开试点
我国决策层和学术界也已经认识到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2002年在辽宁省、贵阳市等试点实行循环经济。2005年10月,国家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选择确定了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以及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探索建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2007年11月,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启动,包括了更多的部门和地区,涉及11个重点行业、4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领域、20个产业园区以及17个省市。截至2008年底,大部分试点项目仍在进行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工业园区和城市表示有兴趣参加。
(2)浙江作为全国试点对杭州的推动作用
2009年4月,浙江省被正式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国内著名专家对浙江发展循环经济寄予厚望。这不仅可以为全国提供示范,而且对杭州市具有推动作用。2009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浙江进一步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工作重点是:①着力抓好五个环节,其中之一就是资源再生利用环节,大力提高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程度。②突出开展四大重点行动,其中之一就是推进资源利用循环化;③重点培育三大主要产业和建设两大示范工程,再生资源产业和再生资源示范基地就是培育和建设的对象之一。
四、威胁
1.税收政策突变
从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施征收17%的增值税,取消实施近八年的增值税免征政策。尽管第一年可退还70%的增值税,如果加上2.04%的地税,回收企业还是要承担销售额7.14%左右的税赋。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影响巨大。一方面,增值税从免征到开征17%,变化幅度较大;另一方面,尽管第一年可退还70%的增值税,但退税手续繁、耗时长。不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在金融风暴和增值税改革的双重打击下,资金周转更加困难,纷纷关门倒闭。
2.用地控制严格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所以,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越来越严格。2008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土地规划》)。《土地规划》确立了“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比如,对于开发区用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指标审核开发区用地,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扩区、升级。静脉产业园区建设需要土地,同样要受用地指标的严格控制。
3.外部竞争激烈
杭州市静脉产业的发展面临省内外城市的激烈竞争。以省内城市为例,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很多再生资源基地,除富阳“中国白板纸基地”、杭州大地废旧家电拆解基地之外,其他还有:台州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嘉善陶庄废旧钢铁物流中心、慈溪浙江再生塑料产业园区、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永康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乍浦“嘉兴港区化工园区”、上虞“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和宁波餐厨垃圾回收利用等。以台州再生资源利用基地为例,台州的路桥区是全国最大的电子废弃物拆解和加工基地,将电机、变压器、电器废元件和电线电缆等拆解从而提炼出有用的金属和材料。
五、小结
表4 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的SWOT分析
机会(Opportunity) SO WO 1.行业发展前景巨大2.倒逼机制激励发展3.法律法规促进发展4.试点工作带动发展1.以浙江循环经济全国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杭州静脉产业; 2.建立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3.制订静脉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重点领域。1.培育壮大筋脉产业龙头企业; 2.政府以奖励形式补贴企业加大再资源化技术研发投入; 3.向静脉产业从业人员发放教育消费券,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经营水平。威胁(Threat) ST WT 1.税收政策突变2.用地控制严格3.外部竞争激烈1.切实给废弃物回收企业减轻税赋; 2.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适度向静脉产业倾斜; 3.规范市场竞争环境。1.打造静脉产业园; 2.形成静脉产业链; 3.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既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见表4。
总的来讲,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杭州市人才资源丰富,但对于静脉产业而言,尚未发挥很好的作用。杭州市科技水平先进,在静脉产业发展中,科技优势已经部分发挥作用,例如垃圾焚烧发电和废旧家电处置技术,但还有潜力可挖。
对于优势和机会应充分加以利用,重点是:①以浙江循环经济全国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杭州静脉产业;②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③制订静脉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重点领域。
对于优势和挑战应加以密切监视,重点是:①切实给废弃物回收企业减轻税赋;②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适度向静脉产业倾斜;③规范市场竞争环境。
对于劣势和机会应加以改进,重点是:①培育壮大静脉产业龙头企业;②政府以奖励形式补贴企业加大再资源化技术研发投入;③向静脉产业从业人员发放教育消费券,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经营水平。
对于劣势和挑战应加以消除,重点是:①打造静脉产业园;②形成静脉产业链;③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1]廉军伟.杭州块状经济转型探讨[EB/OL].http://www. curb.com.cn/dzzz/sanji.asp?id-forum=012336.
[2]再生资源回收[EB/OL].http://baike.baidu.cm/view/ 2254317.html?fromTaglist.
[3]垃圾发电:企业的奶酪或画饼?[EB/OL].http://www. nengyuan.net/200908/01-200046.html.
(责任编辑:陈 宁)
book=54,ebook=54
F127
A
1243(2010)03-0030-07
2009年度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调研课题“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部分成果。
作者:郭立伟,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在职博士生,邮编:310010
沈满洪,博士,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邮编:310033
魏楚,博士,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邮编:31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