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2010-09-07丁亦周
与文化老人对话
“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道远。”
“中国的科技贡献,不必盯住‘四大发明。”——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的这本《朝闻道集》,书名自然让人联想到《论语》里的那句“朝闻道,夕死可矣”。作为一位百岁高龄的老人,用这样一个书名,似乎有点拿自己开玩笑的意思。但这本书的内容一点也不开玩笑,它是作者以自己百余年的人生阅历,根据近年来的所观所感,针对国际国内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中华文化内核的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的思考,是一本“讲真话”的书。
老先生自言要“两头真”。什么叫“两头真”呢?他自己的解释是:年轻的时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开始思考问题,探索真理。正如周老所言,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的走势。美国何以长盛不衰?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东西方文明能共融吗?为什么说“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贫穷的阿富汗也能成为“亚洲的瑞士”吗?他认为,重要的是心中明白: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正所谓文如其人,只有超凡脱俗、不为名利所动的人,才会在今天这个短视、浮躁、充满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色彩的社会里去谈论理想。比如本书开篇就谈“大同理想和小康现实”,字里行间满是激情,闪烁着理想主义的色彩。
但理想主义不是空想主义,更不是虚假主义,“讲真话”贯穿全书。比如有人问他,什么是华夏文化的优秀部分?他说优秀没有标准,说的人都是自己肚子里有数。他举例说,比如亚洲四小龙起飞,有人说是以儒学为背景,由此想起了华夏文化,认为马列主义加上华夏文化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说这种说法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他也有所触及,但更多的是采用春秋笔法,欲言又止。他说,“十年动乱”,全国人民进入精神休克状态,一度呆若木鸡,丧失了思考能力。后来慢慢清醒过来,恢复思考文化问题。他认为,“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道远”;“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时代了”。 接着话锋一转,说:“‘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所以,我跟老伴都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有两句话我在‘文革的时候经常讲:‘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心态之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这本书有些内容也存在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是周老真性情、真心话、真思考的结晶。读周老的文字,就像看一位德高望重的工匠在凿木雕花,一板一眼,凿去的是虚妄和腐朽,留下的是本质和精华。一位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智者,他对亲身经历过的年代,对历史演进的思考,是我们的财富,正如此书前言所说,是“老年人燃烧,青年人取暖”。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丁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