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地级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分析评价与政策思考

2010-09-07刘志标

当代经济 2010年21期
关键词:实力指标经济

○刘志标

(珠海市国资委 广东 珠海 519002)

广东地级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分析评价与政策思考

○刘志标

(珠海市国资委 广东 珠海 519002)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测度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指标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广东省各地级市进行排序和经济学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广东省 城市 经济实力 主成分分析

表1 200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经济数据

广东是经济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全国的前列。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发展机遇的不同,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亦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粤东与粤西之间的经济差距仍呈扩大化的趋势。中央政府要求将包括广东在内的大珠三角建成世界上最繁荣、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同时要求广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此,本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多变量处理优点,综合分析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综合实力之间的差异,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全省区域共同发展。

一、对广东省2 1个地级市经济综合实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1、指标体系设计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效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为此,本文选取了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五大类共14项指标。

(1)经济规模指标,包括GDP(X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1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X1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X13);(2)经济结构指标,包括农业增加值(X3)、工业增加值(X4)、第三产业增加值(X5);(3)开放程度指标,包括外贸出口总额(X9)、实际利用外资(X10);(4)城市建设指标,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6)、基本建设投资(X7);(5)人民生活质量指标,包括人均GDP(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4)。

以上14项指标基本囊括了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体系的各个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

2、数据样本与数据来源

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经济综合实力指标数据均选自“广东统计信息网”中2009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

3、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霍特林在1933年提出的,其原理是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把众多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再求出每个研究对象的各主成分值并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

4、数据处理结果及说明

首先,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相关系数矩阵R的Bartlett’sTestof Sphericity为820.563,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比较合适;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为0.806,意味着主成分的分析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表2 相关系数矩阵KMO检验和Bartlett值KMO and Bartlett's Test

使用SPSS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用方差最大法对数据进行正交旋转,使成分载荷向0和1两极分化,并采用回归法计算主成分分值,得出相关系数矩阵R、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3)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等数据(见表4)。

表3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表4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 Matrix(a)

同时,SPSS在调用Factor Analyze过程进行分析时,会自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ZXi。

从相关系数矩阵R可知GDP与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这几个指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关系,与人均GDP、外贸出口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着显著关系。可见许多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比较强,证明它们存在信息上的重叠。

通过表3可知,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2.492%,即提取2个主成分,就保留了原有指标92.492%的信息。

从表4可知,GDP、人均GDP、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而农业增加值指标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农业增加值这个指标的信息。因此,提取两个主成分是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信息的,现用两个新变量代替原来的14个变量。

用表4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便得到两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及两个主成分模型:

表5 主成分值和综合主成分值

以两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即A2,得出主成分

分综合模型:

通过主成分模型和综合模型分别计算出主成分值和综合主成分值,并对各市按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结果见表5。

二、各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差异比较和经济分析

同样利用SPSS的Hierarchical Cluster功能对上述21个城市进行Q型聚类分析,以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为样本进行分类,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广东省21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聚类分析结果

从Q型聚类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广东21个地级市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广州、深圳、佛山都属于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第一类城市。作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广州的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而与广州相比,深圳作为特区的窗口,毗邻香港,它的开放程度更高,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佛山利用与广州相接的优势,发展广佛都市圈,它的工业基础雄厚,但与同处于第一类的与广州和深圳相比,佛山除了人均GDP、外贸出口总额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排名靠前外,其他经济指标都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类城市包括东莞、中山和珠海,这3个城市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珠江三角洲的开放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使其经济基础有了丰厚的积累。近年来,东莞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合作,成为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珠海和中山的经济总量虽然仅处于珠三角同级城市的中游水平,但从各项指标排名来看,他们也不乏亮点,比如珠海和中山的人均GDP分别排名第4和第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比较可观,均超过百亿元。

第三类城市包括惠州、江门。惠州毗邻香港、深圳,成功地承接了港澳和国际产业的转移,引进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形成了数码与石化等支柱产业,它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指标的排名均为全省第6;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也是优秀的旅游城市,有家电、食品、造纸、机械等支柱产业,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的排名达到全省第5,基本建设投资指标全省排第6。

第四类城市最多,共有13个,这些城市在规模、建制、区域定位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个别城市在某些统计指标上的表现也相当突出。在这些城市中比较特殊的是湛江和茂名,虽然它们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在全省仅排在第11和第13位,但是它们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却在全省排名第1、第2,比省会城市广州还要强。经济综合实力排在末尾的城市是梅州、汕尾、潮州、河源和云浮,这几个城市人均GDP在12000元至18000元之间,仅为广、深、珠的1/5至1/6。

广东21个地级市经济发展实力的综合主成分平均得分为零分,严重偏低,而且高于平均分的只有4个城市,其余17个城市均低于平均分数线。各城市之间也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处于第一类城市中前两个核心城市,其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序则无明显规律,大致上是珠三角新兴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前三类8个城市均属于珠三角9个城市的范围之内,而规模小、设市时间短的城市以及山区老城市则较弱。

三、提升广东省各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对策

1、发挥各市的比较优势,提高经济发展绝对实力

广东有着广袤的土地资源、独特的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越的港口资源和可观的油气资源,应发挥各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产业基础优势,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一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其辐射功能,使深圳成为珠三角区域金融中心、东莞成为现代制造业名城、佛山成为区域物流枢纽、珠海成为珠三角西岸核心城市、中山形成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二要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构建产业集群,形成茂名的石化、汕头的纺织和玩具制造、湛江的油气和造纸、潮州的陶瓷和婚纱晚礼服生产、阳江的五金刀剪加工、韶关的钢铁和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集群。三要发挥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禀赋和资源成本优势,加快东西两翼和山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发展其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提高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2、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广东省各市要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城际间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优化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市要消除地方保护,建立健全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开放和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的自由流转和优劣互补。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加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加大各港口及航运、铁路、机场、公路网的建设和发展,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适应区域合作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网络,改善市际交通条件,逐步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创造和发挥经济城市群体效应,通过完善现代化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的综合流通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的软、硬件环境,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条件。

4、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不断缩小地区差距

各市之间要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区域整合,充分利用各地产业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的有利条件,密切经济联系,加强经贸合作。一要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为区域经济中心,辐射全省,带动欠发达城市,促进先发展城市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粤西、粤北等欠发达的经济腹地回流;并对欠发达城市和地区从单一的经济扶持转向对整个发展环境的扶持及政策上的支持,改善其引资环境,使其能很好地承接先发展地区的产业转移,以缩小区域差距,消除二元结构。二要以工业化为龙头,使欠发达的山区城市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县域财政收入。

[1]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黄志坚、贾仁安等:中国中部6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3]王志同、黄介武:湖南省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7(1).

[4]张静:广东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特区经济,2006(7).

[5]况伟大: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3).

[6]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J].统计研究,2005(3).

[7]李倢:基于因子分析的三大都市密集地区的城市发展优势——对城市竞争力排序的商榷[J].地理研究,2008(3).

[8]李永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数理方法比较[J].科学管理,2006,3(20).

[9]曾学文、夏洪胜: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指标评价[J].经济研究,2003(20).

[10]陈梦筱: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11]陈志:中国副省级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与比较[J].商业研究,2007(6).

[12]罗浩、刘志铭:经济转型中的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与政策建议[J].广东社会科学,2004(3).

[13]许学强、程玉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06,3(26).

(责任编辑:胡婉君)

book=76,ebook=121

猜你喜欢

实力指标经济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